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警惕小卡牌大风险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4-07-31

近日,一款名为“小马宝莉”的卡牌盲盒在未成年人中风靡。

据央视财经报道,有家长反映孩子为抽此卡牌盲盒半年花费近10万元,且一张卡牌评级后能卖到21万元。

在很多城市商场,卡牌盲盒的火爆随处可见。无论是老牌IP“奥特曼”,还是新晋顶流“小马宝莉”,都是孩子们的最爱。

然而,爱并不简单。

卡牌盲盒里的内容随机,往往有“普通卡”和“稀有卡”之分。孩子们为了抽到稀有卡片,不停地购买,家长对此苦恼不已。

无论是大人还是小孩,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买单本来没什么不妥。但对未成年人,如果放任其不加节制地“为爱买单”,卡牌盲盒就变了味。

在报道中,有小朋友“爱上了抽卡,平均三天抽一次卡,每次会花费500元到600元”,还有人“5天花了5万多元”。而卡牌的价格,“最便宜的为60元,最贵的达4000元”。

未成年人如此高频率、大额度消费,早已超越了正常娱乐消遣。小孩的认知尚未完全成熟,对于金钱的概念并不健全,卡牌盲盒玩过头,就变成了危险的游戏。

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明文规定,“盲盒经营者不得向8周岁以下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向8周岁及以上未成年人销售盲盒商品,也需要确认已取得相关监护人的同意”。

实际销售的小卡牌,正游走于监管的约束之外。

不同于过往的卡牌收藏,如今让孩子疯狂的小卡牌,因为商家、直播间等多重因素的加持,变得渐渐失控。犹如博彩一样,引得未成年人为其冲动消费、过度消费。

商家打出各种噱头,吸引未成年人消费。这些噱头往往诱导性极强,对于自制力较差的未成年人,很难不自投罗网。

同时,“拆卡主播”兴起,在直播间拆卡热潮中,不少未成年人不仅买卡,甚至做起了“拆卡主播”。可见,平台对于相关规范审核不严,售卖商品时也不会对下单人的身份进行核查。

反过来,直播间里的奖励玩法却在不断加码。流量加持之下,既增加了曝光量,又扩大了抽卡的刺激性,青少年很容易因此购买成瘾,并滋生攀比、赌博的心态。

小朋友拿卡牌进行比较和交换,稀有卡拥有者有面子,在小圈子里,手里稀有卡最多的孩子会被仰视,卡牌成了未成年人社交的一种硬通货。

卡牌盲盒商业模式,在于其获得方法是不断引导人投入其中,某种程度上可以理解为沉迷机制设置,其博彩性质引发争议。

与此相关联,卡牌一类的产品是否属于盲盒,卡牌的现金回收产业,二手市场流通,仍处于灰色地带。

基于体育、动漫、游戏、影视音乐的大量粉丝基础,收藏卡潜在市场规模巨大。因此,未成年人“集卡成瘾”必须引起关注,若不加规范,收藏卡市场一味疯狂收钱,小卡牌引爆的将是大风险。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