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西街观察

餐厅应该把预制菜讲明白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陶凤 网编:王巍 2024-07-24

近日,网红餐厅绿茶四战港股IPO,食品安全、预制菜占比均遭证监会问询。

在合规经营方面,证监会要求绿茶餐厅说明食品供应链具体模式和预制菜占比,是否符合预制菜食品安全监管通知进行明示。

从消费市场到资本市场,之所以要求对预制菜进行明示,正是基于眼下预制菜说不清道不明。

疫情后,预制菜行业发展迅速,餐饮企业降本过冬,当现场烹饪悄然变成预制菜,对于哪些菜品是预制菜,这些预制菜来自哪里,是否安全,餐厅并不会明确告知消费者。

如果消费者走进一家品牌餐厅,花的是现做的钱,吃到的却是预制菜,明显不合理。商家利用了“信息差”赚取溢价,伤害的是食客对于品牌和手艺的信任。

因此,餐厅对于预制菜必须讲明白。首先,要“说明白”端上桌的是不是预制菜,现场烹饪与预制菜相比,顾客选择去餐厅就餐势必对厨师手艺有更强的预期。

消费者选择预制菜和下馆子,对于二者的口味期待、性价比评判注定不同,这也是为何“大厨手艺”被视为餐饮企业差异化经营、提升产品品质的利器,也是品牌餐厅吸引消费者的核心竞争力。

除了是否为预制菜,还应该“说明白”餐厅预制菜的出处。

今年3月,市场监管总局等联合发文对预制菜进行界定,定义强调工业化、熟制过程、菜肴属性。

作为对食品的升级,预制菜是一种更高效的就餐选择,行业则更看重预制菜的商业价值。

从产业端看,预制菜产业成为万亿赛道,餐厅公示供应链和货源,不会把消费者拒之门外,会更加让人放心,更好地了解所购买的预制菜,从而做出更明确的选择。

商家对预制菜有效告知,告知内容要结合消费者关注的重点,对供应商情况、防腐剂、保质期、营养价值等做出专门提示。

消费者通过预制菜信息,也能进一步判断产品优劣,对背后的餐饮企业进行甄别,在一定程度上倒逼行业优胜劣汰。

预制菜不是洪水猛兽,消费者不能一直被蒙在鼓里。只有信息透明、安全卫生、明码标价,才是真正尊重消费者知情权、选择权。

把预制菜讲明白,生产商和餐厅提供生产过程和食材源头的信息溯源公示,政府相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对预制菜原料和成品生产、销售、贮存、运输等环节,尤其是消费者关心的预制菜标识、告知问题加强安全监管,强化执法检查。

从国家层面,要尽快出台统一的标准、认证、追溯体系,研究制定预制菜食品安全的国家标准和预制菜的质量标准。

在当下消费偏好谨慎、主张精打细算的环境下,预制菜的公示和透明,关乎消费者权益,关乎新质生产力赛道的健康发展,关乎中餐饮食文化的传承弘扬,需要行业和监管部门双向推动,共同发力,更需要品牌餐厅用长远眼光对待每一位消费者。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