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推荐

项目落地近2000个 北京“两区”建设持续发力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 金朝力 程靓 网编:王巍 2024-05-22

5月22日,北京市召开“两区”建设新闻发布会。北京商报记者从会上了解到,今年1—4月,“两区”招商引资累计新增储备项目3098个,累计落地项目1936个,涉及资金8409亿元。据悉,2020年,国务院批复同意北京建设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设立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即“两区”)。去年底,国务院批复支持北京深化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建设工作方案,“两区”建设进入迭代升级的2.0阶段。今年以来,北京以全面实施示范区2.0方案为主线,以进一步提升要素协同效益为目标,全力推进各项任务实施,推动首都开放发展迈出新步伐。

北京商报

重点领域开放“含新量”提升

北京正不断提升金融、健康医疗等服务业重点领域开放的“含新量”。目前,已落地全国首个金融领域ESG数据评价服务标准化试点;推动国内首家新设外资全资控股子公司渣打证券、我国第二家合资银行卡清算机构万事网联正式展业;市医保局等九部门联合发布《北京市支持创新医药高质量发展若干措施(2024年)》,提出加速创新药械审评审批等八个方面32项措施;推动瓦里安医疗跨国公司地区总部等标志性项目落地。

同时,在科技领域,揭牌成立中关村科学城国际创新服务聚集区,九合创投、德勤中国等10家机构首批入驻;促进世界知名技术转移机构史太白中国总部在京落地;推动P4中英精准医疗(北京)创新中心落地,与北京大学第三医院共建国际科技成果转化协作平台;京津冀共建全市首家以颠覆性技术创新为主的重大创新平台——朝阳创新中心。

在数字经济领域,促进和规范数据跨境流动,制定自贸试验区数据出境“负面清单”;探索外商投资企业数据出境安全评估申报“绿色通道”,已覆盖汽车、医药、民航、零售、人工智能5个行业110余家企业,企业走“绿色通道”,数据出境安全评估时长平均缩短50%。

具体到区域,据北京市朝阳区副区长张冠彬介绍,依托北京国际大数据交易所,北京市朝阳区成立了全市首个服务数据跨境市场的实体窗口——北京CBD跨国企业数据流通服务中心,推动形成全链条的数据流通交易服务生态。另外,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郑海涛表示,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创新性探索打造数据基础制度先行区“新路径”,率先推出国内首个“算力资源+运营服务”一体化建设工程,国内首个人工智能数据训练基地。当前,北京规模最大、可提供算力3000P的北京亦庄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平台已投入使用。

推动形成多元开放格局

北京市商务局党组成员、副局长郭文杰表示,北京不断巩固多元开放格局,推动更有层次的开放。首先是发挥自贸试验区示范引领作用。在科技创新片区,启动建设北京市合成生物制造技术创新中心和中关村合成生物制造产业集聚区。在国际商务服务片区,推动国家进口贸易促进创新示范区建设;成立北京城市副中心ESG绿色金融联盟;深化“自贸通办”模式,推动在津冀设立北京城市副中心一体化政务服务专区。在高端产业片区,深化高级别自动驾驶示范区建设,开放世界首个联通首都城市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载人示范场景;大力发展商业航天,落地的民营火箭整箭研制企业占全国75%以上。

其次是持续推动综合保税区高质量发展。据悉,全国首个以研发创新为特色的综合保税区——中关村综保区提前通过正式验收。天竺综保区加快建设罕见病药品保障先行区,完成全球首款治疗儿童软骨发育不全等罕见病药品的保税备货及顺利交付,全市首家罕见病专业诊疗机构开业。大兴机场综保区加快推进二期建设。

此外,推动重点园区差异化特色化发展。丽泽金融商务区加速集聚金融要素,引进华源证券、东方富兴等一批优质金融企业;北京中日创新合作示范区探索前沿科技,引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落地北本电器、中奥汇智等高精尖日资项目;北京中德经济技术合作先行示范区深化开放合作,德国MediCAD医疗软件中国总部及研发中心等10余个项目完成签约;大兴国际氢能示范区助力绿色发展,开工建设国家氢燃料电池汽车质量检验检测中心。

会上,北京市顺义区副区长李向英还介绍称,在抓紧落实顺义区“两区”建设时,区域园区特色进一步彰显,除了上述提及的天竺综保区和中德产业园的发展外,首都机场临空经济区发展动能持续增强,一季度新增145家企业,注册资本总额近20亿元;航空业强势复苏,首都机场客运量、货运量快速增长,旅客吞吐1638万人次,同比增长61%;货邮吞吐量为34.6万吨,同比增长67.5%。

年内加速落实示范区2.0方案

围绕企业和人才关切,北京正在推动更有温度的开放。郭文杰介绍,在促进跨境贸易和投融资便利化方面,与商务部共同举办“投资中国”2024首场标志性活动及配套北京专场活动;出台《北京市关于进一步优化外商投资环境加大吸引外商投资力度的若干措施》;实现外国投资者主体资格证明文件在京津冀三地互认互通;实施“合格保证+符合性验证”检验监管模式,实现进口机电设备“分钟通关”;开行天津港—平谷海铁联运班列。

在打造开放包容的人才发展环境方面,试点实施赴港澳人才签注政策,在北京工作的科研、法律等六类高层次人才可办理有效期1—5年不等的多次赴港澳人才签注,每次在港澳地区停留不超过30天;允许外商投资企业内部调动专家的随行配偶和家属享有与该专家相同的入境和临时停留期限,累计提供签证服务3000余次;提升支付服务便利性,在全国率先开展机场支付服务示范区建设。

在推动知识产权全链条保护运用方面,通过预审后将发明专利申请授权周期压缩至3个月内,平均压缩85%以上;上线知识产权纠纷处理“一点通”服务系统,实现行政、仲裁、公证等渠道线上集成。

郭文杰表示,接下来,“两区”建设将持续拓展制度创新的深度广度,加速落实示范区2.0方案,力争年底前基本落实各项任务,围绕打造国际商事仲裁中心、推进生物医药前沿领域多部门协同监管等集成性制度创新,加强一揽子谋划、一体化推进。同时,加大园区提质升级的力度,以园区评价为抓手,促进园区提质增效,更好吸引产业链上的优质主体落地,形成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北京还将不断提升市场主体的获得感和满意度,出台外商投资条例,持续用好外资企业“圆桌会议”“两区”“亲密伙伴”政策解读会等机制,用更多首创性、引领性的制度创新成果激发更大市场活力。

北京商报记者 金朝力 程靓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