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文化是打造成功市场营销的一把利器,因为一家公司的企业文化往往体现着其品牌的独特观点与风格,而在如今市场商品同质化严重的情况下,利用公司文化来脱颖而出就显得尤为重要。请记住,只要方法得当,任何品牌都可以通过企业文化营销来塑造它们在市场上的独特性。
通过“文化表态”让顾客忠于品牌
在当今社会,消费者们在选购商品时,他们关心的不仅是产品能为他们带来什么,更重要的是这个产品所代表的文化意义。
一项在2017年进行的研究显示,50%的消费者具有“信仰导向”,也就是说他们的购买行为不仅受到个人价值观的影响,也受到品牌价值观的影响。
人们选择购买有绿色环保标识的产品,很大程度上是因为他们想要感觉自己在环保方面有所贡献。跑步爱好者们乐于购买Nike鞋一方面是因为它们设计美观且舒适,但也有很多人是想通过购买商品表达他们对Nike公司在某些社会问题观点上的认同与支持。
尽管公开表态可能会让一些顾客感到反感,但它也能够让一部分人更加忠于你的品牌,这种忠诚在日积月累之下会以口碑的形式产生巨大的营销影响力。人们都希望以最小的花费获得最大的价值,如果他们感觉不仅仅是购买了一个产品,而是对社会作出了积极贡献或声明了自己的立场,他们就更有可能成为品牌的忠实拥趸者。
一项调查显示,43%的顾客表示愿意为自己中意的品牌花费更多的钱。而想要让顾客产生这种程度的忠诚,通常需要建立情感纽带。为此,从内部构建并向外展现卓越的企业文化就显得至关重要。
任何人都可以随口一说他们信什么,但重要的是要用实际行动支持这个信仰。以户外服装品牌巴塔哥尼亚(Patagonia)为例,这家企业曾高调地在多个社交媒体平台宣布将把企业从税收减免中获得的1000万美元捐赠给“从事气候保护问题的非营利组织”。
作为企业而言,这无疑是一件履行社会责任的善事,更重要的是,此举还为品牌赢得了相当多的媒体关注,并进一步塑造了其对生态环境保护十分重视的品牌形象,又收割了一波新老户外爱好者的青睐。
巴塔哥尼亚这次成功的文化营销表明他们对自己的消费者群体基础有很好的理解,并且知道怎样的“文化表态”可以使他们更加忠诚。
真诚,永远是最好的底牌
企业文化可以被视为所有营销的起点,尽管这样的说法有些夸张,但也不无道理。如果企业和他们的营销团队真正认同公司的文化理念,宣传它本就应该是一件不费吹灰之力的事。反之,如果企业生编硬造出的“文化”,消费者们也极有可能不会买账。
一旦企业管理者定义了公司的内部文化,就可以以此为基础构建所有外部内容。这种由内到外的文化结构是创建一个成功品牌所必需的无价之宝。请记住,只有当品牌在真实企业文化沃土中萌芽时,它才具有持续发展的生命力。
派克眼镜公司(WarbyParker)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们在网站上非常简洁明了地展示了推动公司发展的核心价值观。
而当消费者点进派克公司的社交媒体,映入眼帘的都是他们的员工在办公室里展现着以上的这些文化价值观。
派克眼镜公司价值观中的“做好事”是贯穿在他们公开的一切活动中。比如说,他们还经营一个“买一送一”的公益项目,每卖出一副眼镜,公司就会再捐赠一副眼镜给需要的人。
这就是一家拥有“言出必行”文化的企业典范。无论是公益项目、“我们还有很多事要做”的口号还是社交媒体上阳光向上的创意元素,都向消费者展示了派克眼镜公司真心致力于帮助世界的决心,而这样真实且积极的文化信号无疑也会为企业收获一批忠实的用户。
开心的团队才是有执行力的团队
一家拥有积极健康企业文化的公司不仅能收获忠实的用户,同样可以收获一批每天带着最好的状态来上班,为公司的品牌加油鼓劲的员工。
企业员工的口碑影响不仅能够在组织内部产生影响,还能向外扩散,影响到员工可能会接触到的顾客、潜在客户以及未来的员工,这就是正向企业文化由内到外能够为品牌带来的积极影响。请切记,“欣欣向荣”的企业文化是装不出来的,也没有捷径可走,仅仅在办公室放张台球桌或是偶尔订点下午茶是远远不够的。
想要收获员工口碑的重点不仅仅在于打造多么舒适的工作环境,而更关乎工作本身在建造什么。就像顾客一样,企业员工也希望感觉自己在为让世界变成更好的地方作出贡献。
当他们感受到这一点时,自发性地“代言”企业品牌将变得很自然。
结语:
健康的企业文化对公司发展有诸多益处,特别是从市场营销的角度来看。当然,这需要公司高管和各级管理层的共同努力,但无论难度有多大,打造真实且积极的企业文化对于品牌营销而言都是一件必须提上日程的要务了。
原因也很简单,那就是现代的消费者太聪明了。如果企业通过虚假的文化来搞品牌营销,消费者很快就能识破这个把戏,对于这些企业而言,想要重拾口碑无疑是一件难事。
当然,作为企业管理者也不必感到“文化焦虑”。不妨先看看企业已有的员工,找到那些你希望可以克隆的人——那些勤奋、有远见、尊重他人的员工——并总结出使他们变得如此积极的特质,而这些特质是定义你公司整体文化的好起点。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