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年前,法国著名经济学家让·巴蒂斯特·萨伊(J.B.Say,1767—1832)从统计数据中就已发现“利润平均化”以及“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这一发现表明市场经济存在着固有的局限性。1776年亚当·斯密的《国富论》揭示出财富的源泉与密码是“分工”,人们开始从事大规模的“劳动分工”以谋求财富。以深度分工为标志的社会大生产也将生产与消费彻底分开,生产者讲究“效率”,消费者追求“效用”,从而导致了“产需对立”,也因此造成了市场经济的局限性。
叔本华说:“满足是暂时的,满足之后更多的是空虚、不安和焦虑。”对消费者来说,当一种需求得到满足之后,这种需求的“重要性程度”随之降低,且要想到达“过去同样程度的满足”则变得更加困难,这就是所谓的“效用递减规律”。为此,萨伊及后来的熊彼得和德鲁克提出“创新和企业家精神”概念,都表明任何企业要想保持“盈利性增长的势头”,必须立足于“创新”,即企业只有扎根市场、不断创新,走进客户需求链,为客户提供系统解决方案,帮助客户实现目标,包括帮助客户企业持续成长、帮助消费者实现梦想,持续地满足市场及客户动态化、个性化的需求,才能走上高质量发展道路,长久地立于不败之地。
创新是企业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必须
舒马赫说:“除了精神领域,人们不可能得到满足。”面对“消费者”的效用递减规律,“生产者”只能不断创新,只有创新才能突破约束,创造性地满足需求。以福特汽车生产流水线(大量生产方式)为代表的“规模经济”曾一度获得极大成功,后来被丰田JIT (看板生产方式)代表的“速度经济”所取代。模式创新、科技创新,一直作为推动社会经济向前飞速发展的核心动力,中国保险业的发展历程也充分证明了这一观点。从国有垄断到多种所有制形式并存;从传统销售模式到引入代理人模式;从单一销售渠道到建立多元渠道体系;从简单的保险产品到丰富的保险服务;从纯粹的保险经营到生态化的商业模式,无不体现了创新发展的巨大作用。当前新兴科技的快速发展和广泛应用,正在对保险业的经营模式产生更深层次影响,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新科技正在从各个环节重塑保险行业价值链。金融科技(Fintech)为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带来了无限可能,原来“千人一面”的金融产品、金融服务也可以做到“千人千面”的私人定制,通过创新持续地满足客户不断提升的现实需求和潜在需求。可见,随着技术升级、需求多样化的叠加刺激,创新已成为企业持续满足客户需求的必须。
从0-1是创新,从1-N也是创新
正如《创新者窘境》描述的一样:不创新是等死,创新是找死。到底要不要创新?如何创新呢?一时让人们无所适从。由于“平均利润率下降”的规律和“效用递减”的规律,企业只有打造出组织化的创新能力才能持续满足客户的需求,才能保持自身的生机和活力,才能在持续的竞争和转型中生存与发展。企业的世界唯一不变的就是变,既然如此,就不存在 “等死与找死”的纠结,只剩下华山一条路——如何创新?
从无到有,开创出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模式、新市场是创新,是从0-1的颠覆式创新;学习引进、跟踪模仿、改良提高等跟随创新、二次创新、创新应用和创新推广也是创新,是人人、事事、时时可进行的创新,是从1-N的持续改良性创新,也是下一轮颠覆式创新的基础和积累,是艰苦的量变过程。
1928年7月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 Fleming,1881—1955)照例去休假,9月份回到实验室时发现培养皿里长了霉,并且仔细观察发现葡萄菌似乎被霉菌杀死了。人们常常把青霉素的发明归结于弗莱明的这次偶然发现。1929年弗莱明发表了论文,并将这种分泌物称为青霉素(penicillin)。请记住,这只是盘尼西林故事的序幕,仅是从0到1,迈出青霉素药品化的第一步。随后十年弗莱明的研究并没取得进展,培养液中的青霉素含量太低,每升仅2个单位。1938年来自牛津大学的病理学家、德克利夫医院研究室主任霍华德·弗洛里接过了接力棒,集合了生物化学家钱恩、爱德华·亚伯拉罕等科学家,首先从青霉菌中分离和浓缩出了有效成分——青霉素。
弗洛里不仅精通药理,且拥有非凡的组织能力,手下有一批能干的科学家,他动员牛津大学女生把牛津大学变成了霉菌工厂,进而在1940年向前又迈进一步,完成小白鼠实验。即使这样也只是实验室里的实验,距离青霉素药品化还远。弗洛里主动走出实验室,说服默克、辉瑞、施贵定和礼来4家药企共同研制青霉素。1941年底太平洋战争促进了青霉素的研发,在政府巨大支持下,美国十几家药厂上千名工程师通力合作,克服一个又一个难题,加上工程师和工人夜以继日地努力,到诺曼底登陆时,盟军伤员都能用上青霉素了。1943年爱德华·亚伯拉罕发现了青霉素中的有效成分是青霉烷,1945年牛津大学女科学家霍奇金通过X射线弄清了青霉烷的分子结构,这个发现也让麻省理工的希恩于1957成功合成了青霉素……这便是我们今天普遍使用的青霉素,青霉素项目是美国在二战中仅次于曼哈顿计划的重要项目。
从0-1重要,从1-N更重要。视窗操作系统不是苹果发明的,也不是微软发明的,是苹果率先应用推广的,更是微软持续升级迭代而成就了今天的霸主地位。创新应以客户为中心,以员工为主体,以应用为目的。包括对现有产品和服务进行改进以更好满足客户需要,提供客户需要的全新的产品或服务,以新产品、新服务或服务的新组合开辟全新的市场,创建为顾客提供产品和服务的新的商业模式等。以灵活、机动的一线响应市场,以敏捷、弹性的中台支持需求,以厚积薄发、开放与合作的后台扎实基础强本固元……无论何种创新都不能忘记以客户为中心是创新的初心与归宿。特别是金融产品、金融服务的创新必须围绕客户需求,打造以客户为中心的价值创造网,因需而创新、因变而创新。若企业以自我为中心,以技术为导向,自以为是地开发出领先于客户需求的新产品、新服务,那些远远超出客户需求的部分将变得毫无意义。
创新文化是企业创新的源头活水
企业发展的自然法则是行业利润平均化、边际利润递减、组织僵化、群体懈怠、创造力弱化直至死亡的趋势。如果企业不能推陈出新、与时俱进,则终将丧失创造新价值的能力,从而被商业社会的进步发展所淘汰。要使组织保持动态有序、活力满满,需要重构企业管理的假设和逻辑,再造企业的价值链,重塑创新文化,营造创新氛围,培育公司创新的土壤,让人人成为创新之源,处处成为创新之地,时时成为创新之机,完善创新制度流程,加强创新应用推广,让创新成为发展之源。努力营造时不我待、舍我其谁的创新变革氛围,建立创新变革机制,搭建创新变革舞台,以创新驱动人才成长,以变革迎接市场挑战,从以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转型,从权力导向型向责任导向型转型,形成C2B 客户需求驱动型组织,让听得见炮声的人呼唤炮火,让一线员工有能力、有热情、有权利及时响应需求、满足需求。让创新文化成为推动企业持续发展的原动力,成为不断强化企业核心能力、提高竞争力的活力之源。产需矛盾是永恒的,任何理论和经营方式在处理“产需对立”方面都不可能持续有效,但基于科技与合作的创新能让企业与消费者的连接更加紧密。真正的创新在于创立一个不同的企业,更有效地处理产需关系;真正的创新在于创立一种全新的经营方式,去克服进一步的需求障碍。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讲:惟改革者进,惟创新者强,惟改革创新者胜。在任何时代,企业不创新都会被历史抛弃。人们无法准确预测未来,但可以创造未来.
文/朱仁健 马牧(作者来自阳光保险集团企业文化部)
编辑/陆佳
本文刊载于《中外企业文化》2023年6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