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银行理财频道

超1.69亿元!银行业2023年首月罚单出炉 这些领域仍是重灾区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宋亦桐 网编:财经新闻中心 2023-01-31

新年开局,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处罚力度丝毫不减。1月31日,据北京商报记者统计,2023年首月,银保监会系统及分支机构对银行业共开出27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1.69亿元。虽较2022年同期被罚数量、被罚金额均有所减少,不过百万级巨额罚单仍然存在,贷款、内控依旧是银行业违规“高发区”。分析人士预计,接下来,银行需要继续完善内部治理,压实业务各环节的主体责任,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

图片来源:壹图网

合计罚款金额超1.69亿元

新年伊始,监管部门对银行业的违规行为依旧“零容忍”。1月31日,北京商报记者根据银保监会官网公布的行政处罚信息统计发现,2023年首月(罚单统计以公布时间为准)银保监局本级、银保监分局本级在内的各级银保监系统对银行业机构共开出277张罚单,合计罚没金额超1.69亿元。

具体来看,1月银保监会机关共开具68张罚单,处罚金额约为6438.42万元;银保监分局本级共开出209张罚单,处罚金额约为1.05亿元。从数量来看,与2022年同期的396张、2.04亿元相比,2023年首月银行业罚单数量和金额均有所减少。

光大银行金融市场部宏观研究员周茂华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从罚单数量看,2023年首月罚单数量较去年明显减少,反映国内监管不断取得成效,国内银行经营稳健性在不断增强。少数银行分支机构吃罚单更多是由于内部治理不够完善、业务管理不到位,导致出现一些贷款业务违规、贷款资金违规使用等,这些问题的存在,影响银行稳健经营,并可能导致局部金融风险集聚等。

虽然被罚数量、被罚金额均较2022年同期有所减少,不过百万级巨额罚单仍然存在,2023年首月,监管共开出了36张百万级罚单,受罚主体涵盖了政策性银行、国有大行、股份制银行、城农商行、农村信用社、村镇银行等多类机构,其中,政策性银行1张;国有大行及分支机构6张;股份制银行及分支机构5张,其余24张则为地方性银行、农商行及村镇银行等。随着严监管不断深入,“双罚制”特点也更加明显,在问责直接责任人的同时,也对管理不尽职、履职不到位的管理人员进行处罚。

贷款、内控成违规“高发区”

从监管开出的罚单中可以看出银行的主要违规缘由依旧集中在贷款、内控等领域。北京商报记者梳理发现,在今年首月银保监会系统开具的“1号罚单”(即处罚日期均为2023年1月)中,涉及贷款业务违规的罚单已超过半数。

从具体的违规事由来看,主要涉及贷后管理不到位、违规发放贷款、贷款“三查”不尽职、贷款资金被挪用、贷款分类不准确、贷款资金违规入市等内容。例如,百万级罚单中,海口农商行因“通过非房地产开发贷款科目发放房地产开发贷款、个人消费贷款和农户贷款资金违规流入房地产领域、贷款风险分类不准确,违规掩盖不良”等多项缘由被罚685万元。

湖北黄冈农商行也因在业务流程中存在“个人贷款违规流入房地产、贷款五级分类不准确”等违规行为被罚130万元。

湖北十堰农商行存在“违规接受本行股权质押办理贷款、对股东股权质押贷款审核不尽职、贷后管理不到位,信贷资金回流至借款人”等问题。对此,十堰银保监分局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第四十六条第(五)项对该行罚款240万元。

近年来,在“房住不炒”的总基调下,严防信贷资金流入楼市、加强房地产开放贷款的监督,涉房性贷款罚单数量整体有所减少,但仍有部分银行及分支机构屡禁不止。除了贷款业务违规之外,银行机构的违法违规行为还包括内部控制不到位导致发生操作风险事件;薪酬管理违反审慎经营规则;对股东股权质押贷款审核不尽职;互联网贷款管理不到位;信贷资产质押权未落实到位;非现场统计数据差错;监管要求落实不力等多种。

在周茂华看来,近年来,国内监管部门加快补齐监管短板,提升监管质效,就是要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底线,维护正常市场秩序,推动银行加快完善内部治理,提升经营与风控能力,保护消费者合法权益。从银行业务结构和近年来部分银行暴露出的问题看,信贷业务、理财业务、信用卡,银行内部管理风控,消费者合法权益保护等仍将是重点。

内部治理机制亟待完善

近年来,在连续性的强监管措施之下,银行业的合规程度有所提升。不过,防范风险仍将是银行业发展的“生命线”,未来,监管对行业内违法违规行为保持高压整治态势的力度不会减弱。

银保监会近日召开的2023年工作会议也指出,持续提升监管有效性,健全金融法治,完善全流程全链条审慎监管,提升监管数字化智能化水平,依法将各类金融活动全部纳入监管。

金乐函数分析师廖鹤凯指出,从数据来看,2023年首月罚单数量和金额均较去年同期有所减少,这与罚单覆盖周期内风险事件逐步收敛、经济大环境处于触底反弹的转变过程中有关,也体现出近五年来合规监管常态化和系统化的成效显现,随着监管力度持续强化、不断细化、专业度持续提升,金融机构规范度持续提升,重大违规案件下行,罚单数量少了、内容却丰富了很多,防微杜渐的小处罚密度加大。

廖鹤凯进一步表示,结合银保监会2023年工作会议,除了较为常规的信贷、内控、信用卡等监管,同业业务、资产处置、资产管理、第三方合作、个人金融信息保护、金融营销宣传、信息科技、信息报送规范等可能会成为监管关注的重点。

从防范潜在风险,推动银行高质量发展方面来看,周茂华预计,“接下来,监管机构应继续补齐监管短板,强化监管职能,提升监管质效,提高违法违规成本。银行需要继续完善内部治理,建立合理的考核激励机制,压实业务各环节的主体责任,加强贷前、贷中、贷后管理;加强业务培训,提升业务员的综合素质,培育依法合规开展业务的企业文化等”。

北京商报记者  宋亦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