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小隋说画丨画家周志龙先生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网编:文旅新闻中心 2022-08-21

图片来源:画家供图

画家中有很多有趣的长者,周志龙先生就是其中一位。他年过八旬,身高而瘦,面白发疏。眼睛不大,却黑若墨漆,显得很有神彩。他很健谈,讲话时眼角常含笑,时有幽默之语。他的幽默多限于师友、家人之间,是存心逗乐,只是觉得身边的人或事好玩有趣。如此乐天的性情也直接影响到了他的山水创作,其用笔用墨,均轻快简洁,给人以山明水净的艺术观感。

我与周志龙先生相识于十余年前的画展上,印象中他既像南方人,又像北方人,是兼有南北之相的样貌。时间久了,才得知他与广西、北京缘分颇深。他或生于此,或学于彼,或工作于两地,其人其性自然能得南北水土的浸养。他的艺术出于中央美术学院,求学时所师从的都是大画家,诸如宗其香、李可染、叶浅予等先生。他与宗先生交往最密切,感情最深。他们的师生之情,由南及北,长达数十年的时间。几年前,宗先生诞辰百年活动陆续推出,他不论规模大小,都会准时而至。每当忆起往事,他的拳拳恩师情,溢于言表。

周志龙先生是喜水的人。在他的画室中,一年四季都摆放着茶桌茶具。如有客人来访,无论年长年幼,总是被让于上座。落座后,一主一客,边喝茶,边聊天,边欣赏画壁上的新作。他的茶桌不大,茶却多而精,有红茶、有绿茶,有生茶、有熟茶,有新茶、也有老茶……不夸张的说,你如果是喜茶之人,可于此尽享南北茶香。好茶是离不开好水的。周志龙先生是我知道的画家中,煮茶最讲究的。他煮茶用的水不是家用净化水,不是桶装水,是小瓶的矿泉水,而且是固定于某一品牌的。他储存的矿泉水是大批量的,是十几箱的集中存放。他随用随拿,一瓶水一壶茶。水生茶,茶生水。水香茶香,相互生发。这犹如中国画中的水与墨,互为交融渲染。可见,周志龙先生的茶水之乐可悟作画之理,又可助“卧游”之兴。

图片来源:画家供图

周志龙先生的画作得水之助。中国山水画是矛盾、辩证的艺术。山为实、为阳,水为虚、为阴,二者体现了中国画亦实亦虚的美学追求。在周志龙先生的画作中,水最为常见,有山便有水,是几乎幅幅有水的。他笔下的山水多画桂林,这与他生活、工作有着直接的关系。他说桂林的山水不需要攀爬,是可以坐着观赏的。他熟悉这里的每一块风景,能以最少的笔墨表现最浓郁的桂林风情。他的作品构图多为一山一水,一物一景。可谓依山带水,水罩群山,简练而明了,清新而自然。画中的物象与水更是有着直接的关系,耕牛、行船、田地、房屋、草木、明月、晚霞、水鸟等都是借水而生的景物。画中的水是大面积的。他借水画山,借水画云,借水画桂林一切入画的风景,像月夜之水、朝霞之水、夕照之水、晴日之水、雨中之水……水,成为作品的主体,或韵染画境,或映衬景物,这使得画面具有一种自然流动、水气迷濛的艺术效果。他笔下的水异于古人之法,是从传承创新而来,其中既有古人的笔墨功底,又有西方的光影融入,加之他熟悉水的性情,对水有独特的体验,可以很好的把线条书写与光影效果融入创作之中,独开一家新意,因此得到了叶浅予、宗其香等诸位先生的高度评价。

从生于水、长于水,到观于水、赏于水,周志龙先生因有水的性情,所以能爱水、知水、画水。可以说,周志龙先生的画是用水养出来的。

图片来源:画家供图

周志龙先生的画作多为游历所得。中国文人墨客有喜游的传统,从黄公望《富春山居图》、傅抱石《雨花台颂》等绘画巨制,到苏轼《前赤壁赋》、欧阳修《醉翁亭记》等文学佳构,均是作者所观、所游之后而成。可见,艺术源于生活的论断,自古有之。周志龙先生是好游的人,这在他的绘画、短文、诗词中都有很直观的体现。他的游历不是走马观花,是深入物象之中,带着自己的思考去观察物象。诸如为了画好云,他曾遍览泰山、庐山、黄山等名山之云,身临其境去感受云的形象和云的气韵。游历归来,他除了画云,还写云,用文字表达内心的感受。那些写云的短文短小精炼,却生动有趣,形象展示了不同的写生情境,不同的内心状态和他细腻的艺术视角。由文学而及艺术。周志龙先生对文学的喜爱和写作上的修养,增添了其画作可读、可品的田园趣味。

周志龙先生作品有不少表现国外风景的写生。这些作品多为对景创作而来。他比较喜欢的是一幅名为《阿尔卑斯山下》的画作,这是他受邀到在法国格勒诺布尔办展期间所画。作品描绘的是展厅对面格勒诺布尔的市容,他以中国画的笔墨准确形象勾勒出欧洲城市的水墨韵味。由于是现场写生,当时吸引了不少的观众伫立观赏,其中不乏艺术院校的教授。正是因为这幅亦中亦西的精彩画作,他收到为当地高校学生讲解水墨艺术的邀请。可见,他的艺术已经得到了很多法国人的喜爱。巧合的是,周志龙先生当时正在国内高等院校任教。从东方到西方,从国内到国外,周志龙先生用自己的作品阐述了艺术是不分国界、不分种族,是可与世人所共享的。

古语云:“水利万物而不争”。数十年的笔墨耕耘,周志龙先生始终以一种平和如水的心态为人、为艺、为师,以一种包容如水的心胸观人、观情、观世。他的艺术也同他的人一样,得水之性,含水之德清秀、淡雅、自然,如清风过目,又如琴音挂耳,是可为文人墨客共赏的清雅之作。

隋永刚(作者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频道》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