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加强科技伦理治理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并发出通知,要求各地区各部门结合实际认真贯彻落实。企业是科技创新的主体,是科技和经济紧密结合的重要力量。科学研究和技术开发是企业最为重要的生产实践活动,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支撑。
当前,不论是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积极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意见》,迅速开展企业科技伦理治理活动,对于培养和使用企业科技人才,开展企业科技创新和赋能,促进企业科技研发和生产,提升企业科技应用和推广效能,不断推动企业科技向善和造福人类,实现企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具有十分重要和特殊的意义。以笔者拙见,建议企业从以下四个方面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工作。
清晰明确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概念和特征
众所周知,伦理一般指在处理人与人、人与社会和人与自然相互关系时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关于科技伦理,《意见》给出的定义是“开展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等科技活动需要遵循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是促进科技事业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那么,什么是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呢?笔者认为,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概念应是:企业基于生产发展的需要,以企业核心价值为支撑,以企业科技人员为重点,以企业科技创新创造为目标,着眼企业在科学研究、技术开发、人才培养等科技实践活动中应遵循的道理和准则,运用一系列理念、原则、制度、规范、规则和决策程序等进行整治、调理、培育、养成的过程。
同时,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应具有四个方面的特征:一是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性特征,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核心是一系列指导科技行为的价值观念,是从概念角度上对企业科技道德现象的哲学思考。二是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本质性特征,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本质是依靠价值理念、道德责任、行为规范形成的价值共识和凝聚、行为自觉和互动、价值创新和创造。三是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关键性特征,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关键是要依靠企业员工特别是领导和科技人员的价值认知和自觉,而不能偏重于外在的强制和压力。四是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过程性特征,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不能一蹴而就,也不是一场运动,而是一个以理念为引领、以规范为制约、以调和为基础的可持续活动过程。
正确把握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关系和定位
正确把握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关系和定位,是指企业依据《意见》精神和要求,从企业科学研究、技术开发、科研人员培养等实际出发,正确认识和把握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体系构建中的各要素关系及科学定位。总的来说,一个企业选择什么样的科技伦理治理体系,与企业的性质(国企或民企)、规模(大企业或中小企业)、行业(科技企业或其他企业)等紧密相关,受该企业历史传承、文化传统、生产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制约,由企业的核心价值追求所决定,需要一个长期发展、渐进改进、内生性演化的过程。以笔者对《意见》的学习理解和研究思考,认为企业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应首先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和进行一个科学定位。
正确处理好三个关系:一是正确处理好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与企业党建的关系,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历次全会精神,加强企业党组织对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工作的集中统一领导,以党的先进思想、党组织的政治和组织优势、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等为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定向、凝心、聚力。二是正确处理好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与企业文化的关系,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必须坚持以人为本、以文化人,充分发挥企业文化的导向力、向心力、凝聚力、创造力等作用功能,为企业科技伦理治理铸魂魄、规行为、塑形象。三是正确处理好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与企业道德的关系,即: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必须坚持以企业道德为基础,以《科技工作者道德行为自律规范》等为依据,以劳模精神、劳动精神、工匠精神引领和支撑企业科技伦理原则、伦理规范和伦理活动。
正确处理好一个科学定位:鉴于企业科技伦理治理以企业核心价值为主导,其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等与企业文化的理念体系、行为规范体系等高度融合,因而应属于企业文化建设的范畴,作为企业文化建设的一个重要内容,将企业科技伦理的价值理念和行为规范融入企业文化体系之中,其具体做法:一是由企业党建或企业文化部门牵头与科技、人才等管理部门共同开展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工作。二是在企业文化理念体系中制定或补充完善企业科技理念,在企业行为规范体系中增加或补充完善企业科技人员行为规范、企业科技人员职业道德行为规范等。三是在企业职能文化建设中,以企业文化部门为指导,以企业科技主管部门为主要负责,适时开展企业科技文化和伦理建设。
系统创新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目标和重点
企业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必须要看清当前“我国科技创新快速发展,面临的科技伦理挑战日益增多,但科技伦理治理仍存在体制机制不健全、制度不完善、领域发展不均衡等问题,已难以适应科技创新发展的现实需要”的大背景、大形势,一定要立足企业科技发展实际、根据企业科技创新需要、着眼企业科技伦理存在问题,尤其是科技企业、高科技企业和 “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等,进一步明确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目标和重点,加快完善企业科技伦理体系,提升企业科技伦理治理能力,有效防控企业科技伦理风险。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学伦理可以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因此,根据习近平总书记的教导和《意见》要求,建议企业开展科技伦理治理应明确一个目标和四个重点。
一个目标: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的典范,以人为本、科技向善,增强企业科技文化、道德和伦理自信,加强科技人员道德品质修养,不断促进企业科技事业和人才队伍健康发展,努力实现企业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新创造,为增进中华民族和世界人民福祉提供有力科技支撑。
四个重点:一是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人员要学习发扬“精忠报国、敢为人先、求真诚信、拼搏奉献”的中国科学家精神,切实加强企业科技人员的道德品质和伦理品行修养。二是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人员要坚持“自觉担当科技报国使命、自觉恪尽创新争先职责、自觉履行造福人民义务、自觉遵守科学道德规范”的高线,坚守“反对科研数据成果造假、反对抄袭剽窃科研成果、反对委托代写代发论文、反对庸俗化学术评价”的底线,自觉肩负起推动创新驱动发展、建设世界科技强国的历史重任。
三是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人员要“知廉耻、懂荣辱、辨是非”,确保企业开展科技活动不得危害社会安全、公共安全、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不得侵害人的生命安全、身心健康、人格尊严,不得侵犯科技活动参与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不得资助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科技活动。四是企业和企业科技工作人员要把爱党报国之志融入国家改革发展的伟大事业之中,“坚持面向世界科技前沿、面向国民经济主战场、面向国家重大需求,短板攻坚争先突破、前沿探索争相领跑、转化创业争当先锋、普及服务争作贡献,在人类文明进步史上写下更多属于中国科技工作者的篇章”。
系统创新企业科技伦理治理的方法和路径
第一,认真贯彻落实《意见》中关于“伦理先行、依法依规、敏捷治理、立足国情、开放合作”的科技治理要求和“增进人类福祉、尊重生命权利、坚持公平公正、合理控制风险、保持公开透明”的科技伦理原则,创造性开展企业科技伦理治理活动。
第二,以企业党建为引领,以企业文化为支撑,以企业道德为基础,努力做到完善企业科技伦理体系与科技伦理治理体制机制相协调,促进企业科技创新与防范企业风险相统一,强化科技伦理制度规范与员工自我约束相结合,为企业科技伦理治理提供坚强保障。
第三,根据《意见》要求和自身实际,加强企业科技伦理日常管理,主动研判、及时化解本企业科技活动中存在的伦理风险;根据实际情况设立本企业的科技伦理组织管理(审查)机构,并为其独立开展工作提供必要条件。按照《意见》要求,从事生命科学、医学、人工智能等科技活动的企业,研究内容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领域的,应设立科技伦理(审查)委员会。第四,深入开展企业科技伦理教育和宣传,将科技伦理培训纳入科技人员入职培训、承担科研任务、学术交流研讨等活动,积极引导企业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开展负责任的研究与创新。
第五,要积极引导企业科技人员自觉遵守科技伦理要求,主动学习科技伦理知识,增强科技伦理意识,自觉践行科技伦理原则,坚守科技伦理底线,发现违背科技伦理要求的行为,要主动报告、坚决抵制。企业科技项目(课题)负责人要严格按照科技伦理审查批准的范围开展研究,加强对团队成员和项目(课题)研究实施全过程的伦理管理,发布、传播和应用涉及科技伦理敏感问题的研究成果应当遵守有关规定、严谨审慎。
第六,加强企业科技伦理理论研究,支持企业科技人员和联合相关机构、智库、社会团体等开展科技伦理理论探索,加强对科技创新中伦理问题的前瞻研究,积极推动、参与国内外科技伦理重大议题研讨和规则制定,不断提高科技伦理治理水平。
第七,加强企业科技伦理治理制度保障,制定完善企业科技伦理规范和标准,建立企业科技伦理审查和监管制度,适时进行企业科技伦理风险评估或审查,建立健全企业科技活动全流程科技伦理监管机制和审查质量控制、监督评价机制,加强对企业科技伦理高风险科技活动的动态跟踪、风险评估和伦理事件应急处置,重视企业科技伦理监管和违规查处,坚持严格执法、违法必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