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中外企业文化

党建固本强基 文化立根铸魂 助力国有企业做强做优做大

出处:中外企业文化 网编:中外企业文化 2022-08-01

走进新时期,迈步新征程,当今世界正经历着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俄乌冲突,疫情泛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深入发展,国际环境与地缘发展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明显增强。新时期,我国正处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时期,经济社会发展虽然具有多方面优势和条件,但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也比较突出。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重要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的国有企业,应着力研究如何立足新发展阶段,应时而变,顺势而为,把握发展新规律,构建发展新格局,有效增强国有经济的竞争力、创新力、控制力、影响力和抗风险能力,推动整个国家的现代化建设和综合国力提升。

1

 

一、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固本强基,担当使命,夯实执政兴国的物质基础和政治基础

历史和现实充分证明,党的领导是民族复兴、国家发展、人民幸福的指路灯、定盘星和压舱石。

国有企业的阶级属性和政治属性决定,只有坚持党的领导,加强党的建设,以党的领导力打造企业核心竞争力。中国共产党是当代中国的领导核心,办好中国的事,关键在党。新发展阶段,国有企业要做强做优做大,必须坚持党的领导,以党建引领保障高质量发展。这不仅是我国国有企业的光荣传统和阶级属性,而且是新形势下国有企业强基、固本、立根、铸魂,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坚强政治保障和组织保证。


    (一)加强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把党的领导融入现代企业制度与公司治理全过程。

中国共产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这不仅是过去,而且是现在乃至将来,任何时候都不能动摇的原则问题,是党的政治优势和历史经验的科学总结,也是巩固和发展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必然要求,更是建立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企业制度的本质所在。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是要坚持国有企业的社会主义方向,保证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和国家法律、法规在企业的正确贯彻执行,以有效发挥企业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党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确保企业高质量发展和做强做优做大。

坚持党对国有企业的领导,就是要按照习近平总书记两个“一以贯之”要求,以党的政治建设为统领,以党的制度建设为保障,正确行使企业党组织“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的领导作用,坚定不移地在完善公司治理中加强党的领导,把企业党组织内嵌到公司治理结构中、融入到公司治理的各个环节,做到组织落实、干部到位、职责明确、监督严格,全面落实管党治党责任,涵养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真正把国有企业的制度优势转化为治理效能,为做强做优做大企业,提供强有力的政治和组织保障。

(二)坚持党管干部原则,把党的政治优势转变为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优势。

“政治路线确定之后,干部就是决定的因素。”办好企业的事,根本在党,关键在人。推动国有企业高质量发展,必须有源源不断的高素质经营管理干部和专业技术人才。坚持党管干部原则,就是要强化党组织对国有企业选人用人的绝对领导,注重把好政治素养、专业能力、廉洁自律“三大关”,按照管理权限,依法选派、推荐国有资产产权代表和企业经营管理负责人,并对他们实施教育、培养、考核和监督,并不断优化选育管用工作,确保选用干部既德才兼备、又清正廉洁。同时还需要加强“党管人才”制度建设,鲜明用人导向,创优人才环境,把专业对口、业务精湛的人才放到最合适的岗位,建立健全人才保障机制,给发展潜力大的人才压担子,为想干事、敢干事、能干事的干部壮胆子,让会干事、干成事、谋大事的干部有平台,着力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快乐、适宜干事创业的人才环境,打造成人才高地,激发企业内生动力,把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转化成管理优势、人才优势和发展优势。

(三)强基立根固本,构筑堡垒工程,全面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加强党的建设,必须强基立根固本,从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和制度建设上加以保证,稳固基础,筑牢堡垒,才能增强凝聚力、激发战斗力、提高生产力。
首先,以党建为龙头,引领企业生产经营和其他工作,实行党的建设与企业改革发展同步谋划,建立健全党建工作制度,落实领导干部“一岗双责”责任制,确保两手抓两手硬,做到两不误两促进。

其次,以思想政治工作为重点,聚焦企业深化改革的难点、生产经营的重点、职工头脑中的疑点和群众普遍关注的热点,利用国企大政工优势,重点开展思想政治工作,着力提高企业党组织抓大事的本领和解决自身问题的能力。

再次,以标准党支部建设为抓手,夯实党建基础,筑牢战斗堡垒,加强企业基层党组织规范化建设。要加强党员教育管理,严肃组织生活,扎实开展争先创优活动,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要结合生产经营与业务管理,找准党建工作与服务生产经营、凝聚职工群众的着力点,创新开展 “党建+”等特色工作,充分发挥党工团组织在服务企业决策、开拓市场、革新技术、提高效益等方面的作用,把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转化为企业发展优势。

1

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召开集团公司党组和所属单位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联学会

二、坚持制度自信,创新国企文化,立根铸魂,为企业做强做优做大,提供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

文化是企业的灵魂,制度是文化的支撑。国有企业是党和人民的企业,其阶级属性决定了企业的使命责任、价值追求和文化特征,因此,在培育和建设企业文化时必须深刻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特征和制度优势,以制度自信坚定文化自信,创新国企文化,实现文化自觉。


(一)坚持制度自信,不忘初心使命,确保企业文化建设导向正确、特色鲜明。

新时期,建设和创新国有企业文化,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刻认识国有企业的独特优势,深入研究新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核心诉求和发展趋势,积极探索新时期中国企业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和规律,按照党的十九大提出的“培育具有全球竞争力的世界一流企业” 奋斗目标和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国有企业“必须理直气壮做强做优做大”等重要指示,以强烈的使命担当和责任意识,不失时机地重新定位企业使命、优化企业愿景、确立企业核心价值观、经营理念与企业精神等,并以此为导向,制定和完善科学规范的企业制度体系、职工行为规范体系等,确保国有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和鲜明特色。


(二)坚持党建先行,健全保障机制,构建国企文化建设大格局。

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是属性和结构不同的两个概念,但在化解矛盾、和谐关系、提升素质、改进管理等方面,目标一致,内容互补,彼此渗透,相互影响,有着异曲同工之功效。将企业文化融入党建工作,不仅可以保证企业文化建设的方向不会背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而且能够有效引领和保障企业文化健康发展。再者,企业文化与党建工作在内容上互融互通,方法上借鉴互补,都是企业明确目标、统一思想、凝心聚力、促进发展的重要手段。

新时期,建设和创新国有企业文化,必须深刻认识坚持党对企业政治、组织、思想、文化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制度优势,需把党建工作的新理念、新目标、新机制和新做法融入企业文化建设之中,用高质量党建工作凝聚人心,汇聚推动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智慧力量。同时,要构建党委统一领导、党政共同负责、党政工团齐抓共管,以专兼职队伍为骨干、职工群众广泛参与为特色的企业文化建设大格局,有效把握企业文化建设的正确导向,用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和核心价值观占领企业文化建设的主阵地,增强企业文化的号召力、影响力和凝聚力,把企业党组织的政治优势转化为增强核心竞争力的文化战略优势和竞争发展优势。


(三)加强精神文明建设,立根铸魂,补钙强体,永葆国有企业的政治本色。

文化是人类的精神家园。在企业文化精神层面的构建上,国有企业必须坚持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 “两个维护”,加强企业政治文化建设,为企业文化制度层面构建和物质载体建设“立根铸魂”。

首先,要坚持传承与创新相结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古为今用,推陈出新,大力实施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发展工程,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底蕴和滋养中,汲取思想精华、精神营养和管理智慧,为新时期国有企业文化培元固本、立根铸魂。

其次,要继承党的光荣传统,赓续红色血脉,弘扬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光大伟大建党精神,让党的理想信念、价值理念、优良传统、英模烈士深入党员干部的思想和心灵,培育广大党员干部的政治气节和志向风骨,有效提高广大党员干部坚守初心使命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再次,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构建新时期企业核心价值体系,推进企业经营管理制度和企业文化自身制度建设,并在制度的丰富和完善中实现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通过不断完善相关制度将企业文化的价值理念转化为企业和职工的价值创造行动,推进价值理念的深植转化,使国有企业文化真正落地生根。

国网吉林电力员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国网吉林电力员工学习《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四卷


(四)坚持以人为本,渗透经营管理,实行全员创建,营造风清气正、和谐快乐的企业环境。
新时期,党建工作的根本目的和主要任务是由党的奋斗目标决定的,而企业文化“以人为本” 的内涵,与企业党建工作的本质和功效是完全一致的。以人为本,不仅回答了为谁发展和为什么发展的问题,而且回答了靠谁发展和怎样发展的问题。坚持以人为本,不仅体现了马克思主义世界观与方法论的内在统一,而且同我们党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也是一致的,是新时期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目的、根本动力、根本方法和根本宗旨。

文化的本质在以文“化”人。企业价值观和理念体系的文本化,只是企业文化建设的阶段性目标,重要的是不断推进价值理念的深植转化,使文化理念变成真正的生产力、执行力和竞争力。所以,创新和建设国有企业文化,必须同企业战略规划、生产经营、后勤保障、管理服务等工作紧密结合,同车间、班组、科室等不同层面的业务相互融合,要把文化理念渗透在制度里、落实在方案上、体现在管理中。同时,要紧密联系企业改革发展的中心任务和各个时期的阶段性目标,制定企业文化建设总体规划、年度计划和工作目标,认真落实领导干部 “一岗双责”,完善考核考评机制,纳入企业经营目标责任考核体系,着力提高企业文化建设的科学化水平。

企业经营的主体是职工,所以企业文化建设也必须全心全意依靠职工。充分发挥职工的聪明才智,凝聚职工的智慧力量,激发职工的劳动热情、创造精神和主人翁积极性,让职工心情舒畅、豁达自信、精神饱满、充满激情,富有干事创业的责任担当,与企业同心同德,以积极的心态快乐工作,让职工在推动高质量发展、做强做优做大的过程中与企业同进步、共成长,实现自身价值,获得成就荣誉,感受生命精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