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典藏艺术频道

小隋说画丨近代美术教育先驱贺良朴诞辰160周年特展记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隋永刚 网编:文旅新闻中心 2021-10-24

现场拍摄

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致辞

为了纪念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美术家教育家、诗人、画家贺良朴诞辰160周年,“驱遣云烟到笔端——近代美术教育先驱贺良朴诞辰160周年特展”近日在湖北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展,展览主题取自于贺良朴的诗词,是百年前他为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成立时所作。作为清末民初时期活跃于京津地区的一位荆楚籍传统名士,这次展览得到了社会各界的极大支持与重视,画展的前言由湖北美术学院院长许奋题写,刘茂平、冯天瑜、薛永年、贺伟国、邵军等文史、艺术专家先后为画展刊文。展览所展出的60余件套原件史料、60余幅原作精品,由各个博物馆、贺氏家属、私人藏家所提供,这是艺术家个人学术成就第一次大规模的全面展示与集中研究。由于贺良朴在近代美育上的独特贡献,本次展览还是一次“推行美育”的践行展与回望展。展览的举办地选择在他家乡的湖北美术学院举办,既合时宜又恰如其分。 

本次特展活动于当日下午举行,共有两个环节,分别为现场的展览和艺术研讨会。研讨会在展览前举办,与会的有湖北美术学院、中国美术学院、中国国家画院、湖北美术馆、贺良朴艺术研究会等机构专家学者近二十人,持续近三个小时,大家从不同的角度对贺良朴进行了回顾与解读。在随后的展览开幕式上,湖北省文联、文旅局及地方市政府的相关领导均有出席,现场气氛热烈,艺术氛围浓厚。

我之前对于贺良朴的了解,主要是通过他的嫡孙、著名画家贺伟国老先生,知道他近几年一直在做贺良朴的研究与推广工作,但这样大规模的画展还是首次。通过本次活动的举办,我对这位近代美术教育先驱又有了深刻、深入的认识。

一是关于贺良朴的家学。贺良朴幼承庭训,家学深厚。祖籍湖北蒲圻,即今天的赤壁市,是大家所熟悉的三国时期著名古战场。九岁之后,他随堂伯父、清朝工部尚书贺寿慈离开家乡,先后赴北京、南昌等地侍奉游历。期间,他与不少的名门子弟一样,一边攻读诗文;一边研习书画。由于堂伯父收藏颇丰,他得以目睹历代名家真迹,遍览古今文章,不断开阔眼界,提升个人修养。如此优渥的家学环境直接影响了贺良朴先生之后的人生道路。他学而优则仕,仕而优则学,在七十余年的人生历程中,为官、治学、作画、育人等贯穿了他不同的人生阶段,最终成为享誉一时的名士。本次展览现场展出的画作、诗文、曲本及相关史料再现了贺良朴先生在不同领域的杰出造诣。可以说,正统的家学和家风环境在他成长历程中产生了客观的直接影响。

二是关于贺良朴的艺术。贺良朴的创作以山水为主,兼及花鸟及人物。这次展览上,主要展出的是山水画。其中,以他艺术成熟时期所创作的山水长卷《江山秋霁图》最具代表性,恬淡娴雅,充满古意。画卷长两丈有余,至今已有百年的历史,有十余人赋诗题跋,均为当时的艺林名家、社会政要。其余的展品数量较多的是花鸟画,风格偏清雅秀逸一路,有些作品融入了清代名家恽南田的艺术特点,但又带有很鲜明的个人情感表达。人物主要以山水点景为主,内容较多的是访友、行舟及僧侣人物等。展览上的画作具有很鲜明的文人画趣味,充满轻松闲适的意境与格调。

这样的画面追求或许与他的创作心态有关。相比起同时代的齐白石、张大千等以卖画为生的职业画家,贺良朴家境殷实,还曾有长时间的为官经历,在生活富足的心态之下,他对于艺术的态度应是完全出自于个人的兴趣。因此,他的绘画应是以一种“游于艺”的心态来完成,完全是传统文人式的。他的身上带有不少传统文人的特点,对酒、诗、文、书、画都有着很独有的偏爱。他借此来交友、会友,抒发个人内心的情感。另外,因为有着扎实厚重地文化修养,这种“游于艺”的创作又是高雅的、严谨的。他结合自己的艺术实践,书写了大量具有观点性的画论文章。他著作等身,除了艺术研究,其他的文章还涉及诗词、戏曲、时事、历史等领域,不少都含有爱国、敬祖、为学、治家的情结,具有荆楚文人独特的浪漫情怀。诗词文章是文人修养的直接体现,贺良朴的著述很好的体现了这一点。因此,贺良朴的艺术是借师古人、自出新意的传统文人画,是可承前又能启后的文人画。

三是关于贺良朴的交友。依据展览的史料与研究手稿,贺良朴与当时众多的近现代文化名人保持着长期的交游来往,诸如蔡元培、齐白石、梅兰芳、梁实秋、胡佩衡、王雪涛等诸位先生,他们来自于不同的领域,有教育家、京剧家、作家和书画家等。由此看见,贺良朴先生的交际是很广泛的,所交之友也是高层次的。这与他的品行、艺术修养、社会地位是分不开的。如前所述,贺良朴伴随在为官的堂伯父身边多年,后又有自己在多处做官任职的经历,因此,他当时所处的社会阶层很高。这一方面为他结识了不少的同道之友;另一方面间接形成了他关心时局,敢于为民说话的胆识与魄力。在1912年编辑出版的《北京兵变始末记》中,收录有一篇《贺良朴致南京专使蔡元培书》,信中详细介绍了民国元年南北迁都之争下京城的紧张形势,贺良朴将当时混乱的责任归咎于南北双方,同时劝解双方以民为重,尽快解决争议。全文充满忧国、忧民之思,真实反映了他的品行与情怀。想来这样的事例还有很多,历来大家对于有社会担当的公众人士会有着天然的亲近感和敬佩感,同时也是愿意结交的。从艺术修养方面来讲,他不仅擅长创作,而且喜爱收藏,精于鉴赏和品评,这使他的身边不仅有齐白石、梅兰芳等巨匠大家,而且聚集了一批当时杰出的青年才俊。因此,从与朋友、晚辈的交往中,也可见贺良朴先生在当时的画坛地位。

四是关于贺良朴的育人。这次展览的主题以“近代美术教育先驱”来称誉贺良朴,彰显了他在近代美术教育上的影响。很多学者在研究贺良朴的过程中,常常主要提及的便是他在美育方面的贡献。梳理贺良朴的艺术历程,他与美术教育的关系确实是千丝万缕的。从北京大学画法研究会,到中国画学研究会,再到国立北京艺专,他不仅频繁的受聘于当时的北京各大高校,同时还是不少画学研究会的策划者与发起者。有评论家称其是最早围绕中国画从事从事美育与美术教育的先驱,是奠基人物。现任中央美术学院院长范迪安先生对于他的艺术及在美育方面的成就给予很高的评价。弟子培养方面,著名画家胡佩衡、王雪涛、秦仲文、吴镜汀、刘凌沧等都曾得其指教,此次展览上还有胡佩衡、王雪涛等弟子为老师补题的画作,这是师徒笔墨之情的最好见证。此外,他对湖北的美术创作也有重要的影响。湖北美术学院前身武昌艺专曾聘请其到校授课,当时的艺专教师王霞宙、欧智先都是他的得意弟子。可以说,由高校到协会,由北方到南方,贺良朴与身边的同道者在近代艺术教育上的所思、所想、所为,成为中国近代美术教育史上一段不能被遗忘的历史。

五是关于贺良朴的爱国情怀。贺良朴倡导政治革新,在任上海广方言馆监督时,他曾与张伯纯一道会晤孙中山先生,积极拥护孙先生的民主革命事业。他也支持戊戌变法,与梁启超等维新派人士交往甚密。1897年,梁启超在长沙讲新学、培养变法人才之时,他赠诗曰:“谋国谁为借箸筹,识时豪俊独先忧。上书贾谊声华茂,下榻陈蕃礼遇周。南学求新名士耻,东林构衅党人愁。惊鸿好向冥冥去,罗网弥天恐未休。”他痛惜戊戌维新之失败,为改革人士处境危险而深感不安。贺良朴还创作了许多文学作品。他创作的《五洲三十年战斗史》《海侨春》和《海侨春传奇》曲本,揭露斥责美国资本家贩卖华工的罪恶,唤醒了民众的革命意识。“九·一八”事变后,他又作《登黄鹤楼》, 痛诉日军罪行。贺良朴诸多的爱国之举体现了他真性情和士子情怀。

放眼清末民初的画坛,贺良朴不仅是近代美术教育重要的参与者、见证者和推动者,同时也是中国京津画派的代表性人物。百年之后,在国家的支持下,关于贺良朴的研究正在逐步深入。目前,由荆楚文库出版的《贺良朴集》和湖北电视台拍摄的《士子之心·贺良朴》专题片即将向公众面世、播放,而由赤壁市政府筹建的贺良朴艺术馆也于展览前夕建成开馆。随着对贺良朴研究工作的全面展开,这将会更好的梳理一位传统文人的生活、艺术及精神图景。此外,在今日重视美育的大环境下,关于他的研究也更加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因此,本次活动的成功举办不是回顾性的总结,而是全新认识、了解这位美育先驱新的起点和新的开始。

隋永刚(作者为《北京商报·典藏艺术周刊》主编)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