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文化创意

半月6个虚拟偶像上线 元宇宙带来“风口”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郑蕊 实习记者 周阳洋 网编:段跃 2021-10-14

虚拟偶像对部分人来说可能并不陌生,不过2021年的“虚拟偶像”绝对算得上是一个全民热词。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近半个月里,包括湖南卫视虚拟主持人小漾正式到岗、虚拟偶像哈酱推出新单曲在内,便有6个虚拟偶像引发外界的热议。而随着多位明星接连“塌房”以及资本市场动作频频,虚拟偶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并表现出从小众到主流进化的趋势。多位业内人士表示,虚拟偶像有望成为下一个“风口”。小众虚拟偶像究竟凭何破圈?元宇宙的出现又将为虚拟偶像行业带来什么?

又添多位新人

从DOTA2官方虚拟偶像dodo,到清华大学虚拟学生华智冰,再到湖南卫视虚拟主持人小漾……近期,虚拟偶像行业又添多位新人,再次引发大众对“虚拟偶像”的热议。与此同时,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仅在近半个月里,便有6个虚拟偶像频频发布新动作,或正式上线,或推出新单曲,将虚拟偶像的热度一次又一次掀起新高度。

而事实上,这已经不是虚拟偶像第一次出圈了。

今年来,随着多位娱乐圈艺人连续“人设崩塌”,虚拟偶像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度,并表现出从小众到主流进化的趋势。北京商报记者在百度指数上以“虚拟偶像”为关键词进行搜索发现,其搜索指数峰值出现在今年的8月到9月之间,较之2020年同比增长17%,与真人明星丑闻频出的时间段恰好吻合。无独有偶,据澎湃新闻相关数据,8月的最后一个周日,B站虚拟主播直播间的总人气值超过1500万,同比增长3倍有余。

业内普遍认为,相较真人偶像,虚拟偶像具有“无负面信息、青春永驻、可控性强、商业风险小”等显著特点。据头豹研究院调查显示,超六成用户表示喜欢虚拟偶像的理由为“它们不会有负面新闻、永远完美”。因此,有不少人发出“虚拟偶像是否将替代真人偶像”的疑问。

在数字文化行业观察者陈尨看来,虚拟偶像是迎合粉丝需求而打造出来的完美形象,真人偶像却是因自身个性被放大而吸引粉丝,因产生逻辑不同,二者实际上是一种“共生”而不是“替代”关系。“但从逐利角度看,随着虚拟经济的崛起,资本更愿意打造可控、低风险、低成本的虚拟偶像。”

产业规模持续扩张

据艾媒咨询发布的《2021中国虚拟偶像行业发展及网民调查研究报告》显示,2020年中国虚拟偶像核心产业规模为34.6亿元,同比增长70.3%,预计2021年将达到62.2亿元。同时,随着商业价值被不断发掘,更多产业也相继与虚拟偶像产生密切的联系,使得虚拟偶像带动产业规模在2020年达到645.6亿元,预计2021年将实现1074.9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当下火热的直播电商、短视频等也成为虚拟偶像在演出、广告代言、IP衍生之外的又一重要营收来源。有消息称,虚拟偶像团体A-Soul队长贝拉的一场生日会直播营收接近200万元;虚拟歌姬洛天依的直播坑位费则为90万元,甚至远超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

虚拟偶像凭借其超高商业价值,吸引了各方入场。从爱奇艺的Rich Boom乐队、到腾讯的无限王者团、再到阿里的千喵……那边的互联网巨头们正加速布局虚拟偶像,这边的资本市场亦热闹非凡。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今年发生在虚拟偶像行业的投资行为已不少于10次,而最近的一次就发生在10月9日,成立于2019年的虚拟偶像服务商万像文化宣布获数百万美元战略投资,领投者则为保时捷,尽管具体融资金额尚未公布,但已确定本轮融资将用于拓宽万象文化新场景数字化布局及车载数字新生态打造。

而在刚过去不久的2021年成都数字版权交易博览会上,还有多家企业发起联合倡议,拟成立“数字虚拟偶像产业联盟”。据了解,该联盟将作为中国数字版权产业联盟下设机构,致力于虚拟偶像产业链打造及内容变现等领域,用虚偶的商业模式赋能传统产业商业闭环。

“当前,虚拟偶像产业还是一片蓝海。未来随着AI、VR、5G等技术的逐渐成熟,虚拟偶像产业有望在平台流量和资本的大力支持下,迎来‘风口’。”清晖智库创始人宋清辉分析道。

技术促进市场拓展

而随着元宇宙爆火出圈,有更多声音认为虚拟偶像的“风口”已至。

《元宇宙》作者赵国栋曾在某沙龙分享会上公开表示,以可穿戴式智能设备为标志,元宇宙是继PC互联网、移动互联网之后,互联网的第三种发展形态,“它将是渲染技术、人工智能技术、5G技术等一系列超级技术的融合”。由此,互联网产业观察者张书乐指出:“虚拟偶像与元宇宙在技术方面存在共生关系。”

“在技术层面,元宇宙对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持续铺垫,将促进虚拟偶像在互动性、真实性方面的发展;同时,元宇宙的出现将会为虚拟偶像在创意创作方面提供更加开阔的空间。” 中娱智库创始人高东旭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但必须看到的是,元宇宙目前还处在概念阶段,它究竟能为虚拟偶像带来多少实际作用,还需要时间来检验。

张书乐还提到,元宇宙或将推动“虚拟偶像”实现到人均“虚拟人”的发展。“‘史前阶段’的元宇宙虽不能为虚拟偶像产业真正注入生命力,但等到将来技术成熟,每一个人均可以在元宇宙中重塑自己的形象与人设,从而实现从‘偶像’到‘人’的突破。”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实习记者 周阳洋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