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文旅中心 > 教育频道

4年举办31次 山寨“叶圣陶杯”葫芦里卖的什么药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北京商报沸点调查小组 网编:卢扬 2021-04-15

又一山寨竞赛现身市场。4月15日,经央视曝光后,山寨“叶圣陶杯”比赛、万元可保省级奖的话题登上微博热搜榜,引发众多网友关注热议。事件发酵后,北京商报记者致电了学大教育朝阳路校区,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并未举办过“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另一家拿到该比赛授权的机构北京文芳教育科技有限公司负责人则表示,自己机构从未做过“保奖”,公司也并非学科类培训机构,而是以机器人培训为主。此外,记者还在所谓叶圣陶杯赛系官网发现,除了举办作文比赛,该主办方还举办包括英语、诗歌、散文、童话在内的各类比赛。

图片来源:官方竞赛与山寨竞赛网站截图

竞赛名称擦边

难辨“李鬼”和“李逵”

据央视报道,此次曝光的山寨竞赛名为“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这一比赛面向全国的中小学生开展,部分课外教培机构可代学生报名。实际上,这一竞赛并非得到官方认可的正规竞赛,主办方也并非官方权威机构,而是一家名为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的企业。

实际上,真正在教育部官方竞赛名单中的“叶圣陶杯”比赛全称为“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由中国当代文学研究会主办,且这一比赛面向高中阶段的学生,并未开放小学和初中学段的比赛。

单从名字来看,不光学生和家长,很多人都很难在第一时间发现“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和“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区别。而除了名字上的区别外,北京商报记者点进所谓“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的网站也发现,除了作文类比赛,该网站还提供英语、诗歌、散文、童话在内的各类比赛活动,且这一系列赛事的参赛对象为全国范围内的6—18岁中小学生。与官方“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只面向高中学段学生的要求并不相同。此外,网站首页上关于比赛的赛事报道,不少都是假借“叶圣陶杯”全国中学生新作文大赛的内容来撑自己的门面。正是借“李鬼”来假扮“李逵”。

此外,据天眼查显示,北京圣陶文润教育文化有限公司曾在2019年底因不正当竞争纠纷被中国少年儿童新闻出版总社起诉,案因即为其使用了“‘叶圣陶杯’全国中小学生新作文大赛”这一名称,并被判处赔偿10万元经济损失的处罚。在被判罚不到两年后,新的竞赛名称稍加改动,便再次横空出世。

改动后的名称是否仍然构成侵权?北京商报记者就此咨询了北京卓纬律师事务所合伙人孙志峰,他表示,依据《反不正当竞争法》第六条规定,经营者擅自使用与他人有一定影响的商品名称、包装、装潢等相同或者近似的标识,引人误认为是他人商品或者与他人存在特定联系,构成不正当竞争。上述机构举办的竞赛名称,与知名作文大赛名称高度近似,恶意攀附国内知名竞赛名称,足以使相关公众造成混淆,已经涉嫌构成不正当竞争。

4年举办31

机构万元保奖?

不仅是名称擦边,据央视消息,在“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举办过程中,有主办合作机构承诺表示,只要家长花费万元左右的费用,就能买到该项比赛的北京赛区一等奖或二等奖,甚至获得小升初加分的机会。并且在短短4年的时间内,该项比赛就已经举办了31次。

为此,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涉及到“保奖”的两家机构——学大教育和文芳教育,其中,学大教育朝阳路校区的工作人员表示,机构一直没有“叶圣陶杯”比赛,当记者询问这是分校区的情况还是整个学大教育的情况时,该工作人员称“整个学大教育都没有这个比赛”。

另一家机构文芳教育的负责人则表示,自己所在机构从未做过“保奖”的事情。而据授权书照片显示,文芳教育获得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的授权,时间为2020年9月1日至2021年8月31日,目前仍处在授权期内。“之前能在线下比赛的时候,还组织参赛选手去了叶圣陶故居。”该负责人表示。

同时,据该负责人透露,自己的机构主要做机器人培训,而当北京商报记者询问为何机器人培训机构会拿作文比赛的授权,以及目前是否还在继续推进比赛进行时,该负责人则不愿再多说。随后记者通过多种渠道联系了“叶圣陶杯”华人青少年作文大赛主办方,接电话的工作人员表示不清楚比赛事宜,相关情况将由其他工作人员答复,但截至记者发稿,尚未得到确切回复。

山寨竞赛背后

升学焦虑待缓解

为何这样的山寨竞赛能够大行其道?在这背后隐藏的其实是家长的升学焦虑,随着社会对教育话题关注度的提升,只要项目和培训能够和“升学”“拿奖”挂钩,便足以吸引家长们的注意力,这就给了山寨竞赛生存空间。

但需注意的是,近些年来教育部不断加大对各类竞赛的整治力度,据最新发布的《2020—2021学年面向中小学生的全国性竞赛活动名单》显示,得到官方认可的全国性竞赛共35项,且不少竞赛仅面向高中生开放,小学生可参加的竞赛共17项,中学生可参加的竞赛为18项。同时,在教育部今年召开的新闻发布会上,教育部有关负责人曾表示,将深入落实义务教育免试就近入学规定和“公民同招”政策,严禁中小学招生入学与任何形式的社会竞赛挂钩。

此外,在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幼儿园与小学学科衔接的指导意见》中也强调,小学严格执行免试就近入学,严禁以各类考试、竞赛、培训成绩或证书等作为招生依据。多项政策和多次强调,都提及了对目前竞赛的规定和要求。

在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研究员储朝晖看来,山寨竞赛的大行其道,一方面由于家长的辨别能力不足,另一方面也确实因为目前还存在学校将证书、比赛作为升学参考的情况。“尽管教育部等部门三令五申,但实际情况中,竞赛现象还存在。”储朝晖指出,“根本原因还在于国内亟须建立新的相对专业的评价体系,专业评价体系建立起来后,非专业的评价就会失去市场。目前管理竞赛,教育部采用白名单方式,但在这一管理下,仍出现了竞赛造假情况。仅仅靠行政部门来鉴定学科特长专业水平是不够的,更多的是需要建立专业评价体系,通过行业自律和内部治理来解决问题。”

针对如何打击山寨、假冒竞赛,储朝晖提出了三点建议,“一是要尽可能取消义务教育阶段的选拔性考试,而变为合格性考核;二是建立真正的专业评价体系;三是家长和社会各方需增强辨别能力”。

北京商报沸点调查小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