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商业新闻中心 > 商业频道

“一店一策”扩容、传统商街改造 北京加速商业提质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赵述评 刘卓澜 网编:赵述评 2021-02-08

为了助力畅通国内大循环,加快北京商业项目提质成为必要手段。2月8日,北京商报记者在2021年全市商务工作会议上了解到,2021年北京将着力推动消费高品质发展,尤其是加快传统商场、步行街的改造升级。北京市商务局党组书记、局长闫立刚指出,深化消费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引领和创造新需求,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重要环节。要坚持扩大内需战略基点,以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为引领,完善现代商贸流通体系,打通内循环堵点。

商业调整 激发消费活力

会议内容显示,北京市将实施商业设施提质行动,同时制定实施“十四五”时期商业服务业发展规划。其中,优化商业设施,研究在京东北、京西北、京西、京南、京东地区规划区域消费中心;有序推进昌平回龙观龙泽、通州环球影城等商圈建设,完成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计划确定的22个传统商圈改造任务,研究新一轮商圈改造提升计划;持续推进15家传统商场“一店一策”试点企业的升级改造,将购物中心、专业专卖店纳入“一店一策”改造范围;完成王府井步行街国家级示范步行街评估,启动前门大栅栏国家级改造提升步行街试点工作。

闫立刚指出,我国发展仍然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机遇和挑战都有新的发展变化。从北京看,流通基础设施、社区居民服务、优质商品服务的供应仍存短板弱项,生活性服务业品质有待进一步提升。释放消费升级潜力面临多重制约,居民收入放缓削弱消费能力和意愿,消费恢复至正常增长仍需付出艰苦努力。

而在过去的五年,北京编制实施《北京市商业服务业设施空间布局规划》推动商业设施升级。其中,北京市开展商业服务业商圈改造提升三年行动;打造王府井“独具人文魅力的国际一流步行商业街区”;15家传统商场开展“一店一策”升级改造试点;连续三年开展物流标准化试点工作;统筹布局“物流基地+物流中心(配送中心)+末端配送网点”三级物流体系。同时,在商业调整的同时,北京开展促进新消费引领品质新生活行动,启动“北京消费季”促消费活动,创新发放电子消费券,实施节能减排促消费政策,大力发展首店经济、夜间经济,培育了一批“夜京城”消费新场景。支持线上线下一体化消费新模式,网络直播等新业态得以快速发展。据悉,仅在“北京消费季”中,全市近8万家商户参与,财政补贴金额累计达9.15亿元,拉动杠杆14.8倍。

因地制宜 商业整体提质

在加快推进商业领域城市更新方面,北京将加大“一店一策”试点范围,业态从百货扩至购物中心、专业店等。北京商报记者在持续走访中发现,北京有部分购物中心的楼层布局、品牌以及硬件设施已经跟不上消费者需求的步伐。例如在硬件方面,母婴室、停车场、卫生间等设施的质量好坏决定了消费者在场内消费感受的好坏。而在服务上,大多购物中心仍以卖货为主要功能,是否拥有高频次的互动活动、会员服务、体验消费项目也影响着消费者到场的次数。而此类需要改造的购物中心,多为社区购物中心和一些老城区的购物中心。

据悉,截至目前,长安商场、王府井百货大楼基本完成改造,赛特碧乐城、顺义国泰已进入闭店改造阶段。下一步还将优化落实朝阳区CBD、三里屯、昌平龙德、石景山今鼎、平谷万德福、延庆八达岭等6个商圈的改造提升方案,力促王府井步行街硬件设施、商业业态提质增效。

除了传统的购物中心、专业店需要提质外,传统商业街也是北京加快城市更新的主要任务。据了解,前门大街将加快调整的步伐。北京商报记者获悉,前门大街一直坚持“文化体验式消费街区”的定位,并根据定位展开招商。接下来,前门大街将尝试引入具有创新能力、吸引年轻人的老字号,并在开设体验店、老字号时符合前门大街整体调性。同时,为了加强与本地人之间的黏性,前门大街将加大后街资源的开发。根据知情人士透露,预计今年更多体验类业态将开门迎客。

有商业街区研究领域的专家指出,过去的商业步行街多以满足消费者购物需求为主,而随着越来越多的购物中心、电商的崛起,商业步行街的功能被逐渐分流,需求频次被逐日降低。但是,大多数商业步行街拥有优越地理位置和知名度,若是通过增加改造升级提升档次,引入更多元的消费业态,就会扩大消费者辐射范围。同时,核心位置的商业街区是城市经济制高点,所以此类业态的蓬勃发展对于城市建设和城市发展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

多元业态 满足消费需求

传统商圈及商场的改造一直在不断的推进,而这也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当前的消费需求。北京丽泽金融商务区控股有限公司副总经理王富均指出,综合性传统商圈升级改造,应基于当前新时期消费需求,注重需求侧的改革,在供需两端发力,培育高标准、高品质的消费示范区。随着北京整体城市疏解功能的影响,一些传统的商圈受冲击影响比较大,对于这类商圈应当适应现在的城市疏解功能的需求,同时进一步提升自身的消费能力。

多元消费,数字化能够更好地助力传统项目改造升级。王富均看来,在一些拥有历史性的传统商街上,例如王府井、前门等商业区域应推行文化消费,只有把北京文化资源融合到商圈内,才能构建消费的新模式。同时,借助一些智能化的数字服务也能拉动消费体验,例如智慧停车、会员服务等。

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在现在商业项目都大体量的背景下,很多社区购物中心还具有很大的潜在挖掘能力。因为此类业态亲近社区,辐射半径小,往往此类项目消费者抵达更加方便,能够容纳多元化的消费种类,满足城市消费者的服务需求。不过,在传统项目转型的同时,需要注意的是,项目不能只是简单的业态模块堆积,也不是简单业态的组合,而是需要专注于一些可以与消费者产生情感互动的元素和业态,满足消费者情感归属功能。

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刘卓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