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垂直频道 > 要闻中心 > 政经频道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海红:政策释能 文化贸易“高地”集聚效应显现【掘金大开放 探秘自贸区】北京实践之一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肖玮 网编:陶凤 2021-01-13

 

在北京天竺综合保税区内,有一个毗邻首都机场,占地面积15.7万平方米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以下简称“基地”),从外部看与其他产业园相去不大,但在功能定位上却差异化明显。借政策创新之势,经过3年多的发展,这座园区正逐步成为我国文化“引进来、走出去”的前沿阵地。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海红:政策释能 文化贸易“高地”集聚效应显现 北京商报

用得天独厚来形容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并不为过,该园区享有国家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示范区、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和天竺综合保税区“三区”政策叠加红利。作为基地的建设运营方,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海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近日,中国(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国际商务服务片区的挂牌成立,进一步对文化贸易领域产生了强推动作用,也正是看准这一新机遇,很多企业向我们表达了想在基地落户的想法,今年进驻园区的企业已经达到24家,在疫情影响下,这个数字可以说十分令人惊喜,文化贸易产业集聚效应也加速显现。”

企业加速聚拢

随着北京自贸区方案出炉,多项惠及文化贸易的新举措正加速落地,这让占据区位优势的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如磁石一般,吸引更多文化企业落户。

从卢海红向北京商报记者晒出的基地入驻名单来看,该基地已引入的72家企业可谓星光熠熠,包括国家文物局负责文物进出境展览的直属事业单位中国文物交流中心、国内最大的文物修复企业乐石修复中心、北京市知名老字号文化贸易企业懋隆文化、国内技术领先的AR/VR内容开发巨头当红齐天等。

同样值得关注的是,多项新政对外资文化企业的吸引力也在持续加大。卢海红介绍,此次自贸试验区方案明确,在投资主体放宽方面,允许符合条件的外资企业开展面向全球的文化艺术品(非文物)展示、拍卖、交易业务,“以往,外资文化企业不能在国内设立独资公司,如今随着投资主体放宽,此前的限制也被打破,可以预计,基地接下来将迎来更多外企”。

卢海红进一步指出,除了允许外资文化企业设立独资公司外,政策在人才引进方面也给予便利,“目前,新规提出试点开展外籍人才配额管理制度,探索推荐制人才引进模式;优化外国人来华工作许可、居留许可审批流程;探索建立过往资历认可机制”。

已经出台的多项措施,已经吸引了大批文化企业和人才快速向基地汇集,而正在酝酿中的新政则更让人遐想无限。

北京文投国际控股有限公司总经理卢海红:政策释能 文化贸易“高地”集聚效应显现 北京商报

文物回流清障

在约6000字的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总体方案中,“文化”“文创”共被提及8处,其中鼓励文物回流的表述更是引人瞩目。

“鼓励海外文物回流,是北京乃至全国都在做的事情,对此,天竺综保区内已经进行了创新探索,甚至将北京文物进出境鉴定所直接进驻基地办理业务。”卢海红说。据她讲述,以往,文物进出境审核工作,需前往文物进出境鉴定所办理,不仅时间周期较长,而且每次搬运都增加了损坏风险,“如今,区内的文物可以直接进行相关审核工作,在缩短文物进出境审核时间,降低艺术品、文物运输风险的同时,审核效率也大大提升”。

不过,卢海红也提到,综保区对其他货物存储是没有时间要求的,但根据相关规定,临时入境的文物却不能长期在综合保税区存储,只能在境内停留半年(延长两次后最多不超过一年半),这让境外文物在综保区内存储与展示等都受到限制。她举例说:“在我们文物修复平台上有一个十六善神图丝织品,是一名日本个人收藏家送过来修复的,经过评估,需要近五年的时间才能完成修复,如果按照现有规定,每半年就得办理一次出境复入境手续,这不仅给相关企业增加了运输成本、时间成本,给监管部门和企业带来繁复的人工成本,同时也给文物增加了损害风险。”

对此,业内也呼吁,在北京自由贸易试验区建设中,希望能继续推进文物进境贸易便利化措施,参照去年年底海关总署与文化和旅游部关于简化综保区内艺术品监管的办法,针对在综保区开展保税存储和保税展示的文物,文物行政部门不再核发批准文件,海关不再验核相关批准文件,给入境文物停留时间松绑。

多个大招待发

除了一批已经试点的新举措,结合本次北京自贸区方案,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还在积极争取探索新路径。

卢海红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文化贸易从业者都在关注,自贸试验区方案提出了一系列全新发展思路,包括设立知识产权交易中心,审慎规范探索开展知识产权证券化;探索国际数字产品专利、版权、商业秘密等知识产权保护制度建设;建设数字版权交易平台,带动知识产权保护、知识产权融资业务发展;打造国际影视动漫版权贸易平台,探索开展文化知识产权保险业务;开展宝玉石交易业务,做强“一带一路”文化展示交易馆等。多个大招齐发,无疑会促进文化贸易产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驶入快车道。

但另一方面,卢海红也提出,虽然有了政策指引,但对于规模较小、抗风险能力偏弱的一众文化企业而言,还需给予真金白银的帮扶。“特别是在今年疫情之下,基地给企业减免了多个月的房租,同时拿出5000平米面积,免费提供给中小微企业使用,折合资金超过300万元。

“因此,呼吁政府主管部门能够针对中小微文化企业给予资金扶持,比如租金补贴、税收减免等,”卢海红说,“同时,身为基地的建设运营主体,其实文投国际也有巨大的财务压力,建议设立北京市对外文化贸易发展专项资金,每年投入1亿元,连续扶持五年,用于支持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提升北京对外文化贸易服务能力,持续推动国内外文化贸易企业在国家对外文化贸易基地聚集发展。”

北京商报记者 肖玮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