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留得青山在

出处:北京商报 作者:韩哲 摄影记者: 网编:王巍 2020-08-04

百年大变局意味着,不会按照套路出牌。

疫情之下,全球衰退,中国经济亦身处险境,经济增长面临巨大的不确定性,而中小微企业尤难,若转巨石于万仞。

中小微企业是中国经济韧性的关键一环。改革开放40多年所形成的“世界工厂”地位,让中国产业链完整而丰富,分工极为细小而专业,中小微企业围绕产业链,形成了环环相扣、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的产业生态。这是中国经济的比较优势。

唇亡齿寒。金融业被动员起来,千方百计保中小微企业。这不仅是政治正确,也是市场正确。

宏观层面,央行创新货币政策工具,“直达”实体经济;中观层面,金融系统今年要让利1.5万亿元,再融资和注册制提速,大举支持企业的直接融资;微观层面,金融各市场主体努力提高小微金融占比,降低利率、减少收费、输出技术。

没有路径依赖,大家都是摸石头过河。效果有没有打折扣,风险有没有突破阈值,金融放水养中小微之“鱼”,大概率是一个既要也要还要的Impossible trinity。

知易行难。小微金融“奉旨”爆发,既面临机会成本的考量,也面临商业模式的权衡。

首先,整个经济结构都始终存在着脱“虚”向“实”的难题。流动性滚滚,但流向不易控制。经济周期往往是这样,在高歌猛进的时候,钱流向四面八方,既进入楼市股市,也进入实体经济;在放缓逡巡的时候,资产荒和资产慌则结伴而至,导致空转和套利的“市场力量”强大。

其次,作为中国金融系统的主力军,银行扶持中小微企业,需要从息差模式转换到零售模式,需要改变传统增长模式的规模思维。这个并不是小修小补,而是脱胎换骨的变革,银行缺乏动力和压力。因此,一个显而易见的结果就是,支持是粗放的,是会产生道德风险的。

最后,“正确”的对价就是不良率的升高,从监管到市场,对此心知肚明。监管部门未雨绸缪,在引导贷款利率下降、进而降低资产端利率的同时,也下调拨备覆盖率,允许对公不良和个人批量不良的转让,腾出信贷资源,避免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但监管部门同时也警示,做好不良率升高和利润负增长的准备。

困难是显而易见的。不过,非常时期,当有非常之策。如果金融系统能够托住中小微企业,以时间换空间,换得后者自我生长,便算功成。至于为此付出的“代价”和“成本”,有赖于一个新的经济增长周期予以消化。

中国经济最大的敌人,不是疫情反复和大洋彼岸那个歇斯底里的国家,而是能否将改革进行到底。不管风吹雨打,我们坚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我们坚持对外开放,中国经济就有足够的活力和韧性去对抗不确定性和走出L形底部。

留得青山在,春风吹又生。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