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电商

砥砺17载 “6·18”仍需上下求索

出处:电商周刊 作者:赵述评 何倩 网编:段跃 2020-06-03

说“6·18”是一场电商巨头间的鏖战似乎并不为过,虽然企业已身经百战,但依旧需要在新形势之下摸爬滚打与上下求索。6月1日,电商企业纷纷上交了能凸显既有优势或新业务渐有成效的成绩单。不过,我们从成绩单里看到了这些传统电商巨头有必要更为“冒进”,向上求索才能登高望远,从固有的围城里跳出。同时,电商仍旧需要静下心来打好根基,向下求索“新基建”的完善程度。

电商走出围城?

正如预期,电商在6月1日的“6·18”第一天迎来了开门红。

电商巨头用飙升的数据透露着“一年更比一年强”的信息。谁都不愿在这样一个商业狂欢中输给对方,错峰的数据、有意错开的品类和品牌,暗自上演着“以己之长攻彼之短”的商业角逐。不过,数年来,电商均有意入侵到竞争对手擅长的领域中,效果可用渗透来描述,并不足以做到挤压乃至颠覆。显然,大家谙熟攻防之术。

“我们能看到,美妆、服饰被天猫与淘宝牢牢地握在手里,京东不见得完全被动,却不具有主动权。3C数码、家电家装自是京东的优势资源,但也多少能看到阿里的身影。”一位电商分析师称,大家做着自己擅长的事情,且一直能保持优势区添砖加瓦。“这也让电商一直带着标签,无论想与不想都不能撕扯掉。因为,电商企业对新市场、新类目的增量是否持续这一问题,给不出答案。”该人士简单举例称,像奢侈品,电商做了数年,开门数据的确漂亮,但它们依旧是奢侈品领域里的生手。

“6·18”已经到第17个年头,脱胎于京东店庆,逐渐成长为全民狂欢的大促。从体量来看,“6·18”的确已然是庞然大物,但多少看不清秋毫之末。从规模来看,“6·18”似乎足够大而全,但并不足以饱和。近来,阿里调整业务的信号时隐时现,京东与快手正式合作,拼多多、国美、京东已经比肩而坐,紧密联姻、自我革新不断释放出企业迫切跳出舒适圈,对“圈外”市场充满好奇与渴望。

全品类扩围、电商出海、电商下沉、全渠道融合、追溯产业带……数年来,电商容纳下了更多的业态、类目等,“6·18”也因此能不断讲出新故事。今年,“6·18”又有了中小微企业“回血”、直播带货、小店经济、地摊经济等热点,电商企业实则早已下场入局。

寻觅新盈利点

相较于新生代的电商,天猫、淘宝、京东等经历了互联网激荡岁月的巨头们,被归纳到了传统电商的圈子里。行业中的头疼问题,诸如复购率底、流量成本高企、电商人才短板、小微企业话语权弱,自然就成了传统电商需要率先求得解决方案的责任。

一场疫情,改变着商家对各类平台的印象和理解。一家服装制造企业的品牌营销负责人张明(化名)告诉北京商报记者,之前在传统电商平台开通了店铺,然而销量一直上不去,无论是获客花费的流量成本,还是转化率,都变得越来越高昂和困难,此外顾客群体也无法精准对焦,所以之后企业开始与一些专注私域的电商合作。

在专业人士眼中,商家再次恢复对私域流量的热情,其背后是传统电商流量触顶的现状。“中国电子商务前期在巨量用户的驱动下,获得利润的过程比较轻松,却没有在这个过程中积累下顾客深层价值挖掘的能力,卖货思维导致各电商平台的利润来源节点相对单一,在用户高速增长过程结束之后,其进一步增长的空间就变得相对有限了。”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分析道。

不仅如此,面对综合电商大促期间纷繁复杂的玩法规则,以及各类营销工具,部分商家向北京商报记者坦言缺乏运营经验的难处。“我们工厂在一个乡镇上,很难找到懂电商运营的人才。”张明说道。

从某种角度而言,“6·18”更像是一场实力玩家的游戏。缺乏资金支撑、运营经验的中小商家,要么跟风入局,要么成为热闹外的围观者。经营成本的压力不仅加强了这类商家对转化率的敏感性,对大促带来的短暂繁荣也开始失去原有的兴致,而是权衡不同平台间的产出比。一家鞋类外贸制造企业市场部负责人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企业在传统电商平台开店遭遇失败后,目前只在私域渠道中销售自有品牌,而公域渠道仅作为供货商的角色。

上述亟待改善的情况只是冰山一角,电商巨头的登高并不能停下。

夯实根基任重道远

想要享受登高远望时一览众山小的自豪,势必要拿出始于垒土的决心,从最底层打好根基。

商流的成型与否,一定程度上由物流决定。承接“6·18”庞大商品流并维系其运转的物流基建,也成为电商平台“秀肌肉”的一部分。尽管无从知晓到底有多少人真实感受到“分钟级配送”“秒级取件”的物流体验,从企业近年来的财报看,各家也没有吝啬在技术上的投入。

从长远看,企业升级技术设备和研发能力,能有效助益物流要素整体效率的提升,并形成竞争力。然而,这类难以在短期内获得收益的投资,也将对企业的资金、运营能力和盈利能力产生压力和撕扯。

不过,尽管投资巨大,企业仍不甘落后于人。相较去年“双11”京东开启全国首个5G智能物流示范园区,今年“6·18”,苏宁物流首个5G无人仓在南京雨花物流基地正式投产。近日,京东零售集团CEO徐雷表示,如今5G已成为领衔“新基建”、带动数字化转型升级的重要动力之一。

电商企业正强调着“新基建”,推动实体经济与AI、5G等技术的深度融合,实现人、产品、产业、数据之间的互联互通。然而,从整个行业来看,在5G、无人仓配送等领域竞相试水的仅局限在部分玩家,其普及率和覆盖率占依然比较小。包括炙手可热的无人车,投放的城市和场景依然存在诸多限制。物流乃至电商企业或许才刚刚起步。

一位不愿具名的分析师认为,目前国内物流领域的资源仍处于分散状态,大量中小物流企业在全面信息化建设上还存在不足,因此,当前的5G技术在物流领域应用,还处于声势夺人、试探落地的初级阶段,“5G更注重全局的生态协同,打破信息孤岛,如果没有生态化的有序积聚,很难快速进行5G改造并形成有效联动共生的5G物流秩序”。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何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