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经济生如夏花,不论冬天发生过什么,夏天一来,那些蛰伏着的消费能量便一下子不可阻挡地在夏夜里释放了出来。啤酒节、体育健身消费、夜游景区、娱乐休闲等与文化、旅游等跨业态模式结合更密切的夜间经济形态蓄势待发,谋划着京城夜经济真正的2.0版本。但不可否认的是,老百姓跨界消费意愿不强、市场供给空间布局不平衡和夜间经营成本较高等问题,仍然暂时没有得到解决。北京夜经济的跨界升级,还需爬坡过坎。
跨界供给蓄势待发
“六一”节前的傍晚,一辆消防车摆放在北京荟聚中心的显要位置,作为这里的“网红”,消防车周围聚集了不少带着孩子来休闲消费的居民,孩子们希望在这辆“大红车”旁边留影自拍。
虽然天色已晚,但类似荟聚这样的大型购物中心里的人流量并没有明显下降,茶饮、餐饮等店铺门前人丁兴旺,部分品牌门前恢复了久违的取号排队现象,个别网红奶茶店也因订单较多,停止了线上接单,只接受门店点餐。
张先生和太太已经忘了从什么时候开始,恢复了晚饭后到华熙LIVE·五棵松遛弯的习惯,他告诉北京商报记者,眼看着这里的人流量一个月比一个月回升,露天外摆的餐饮品牌备受欢迎。据华熙LIVE·五棵松方面透露,5月的客流量已经比4月出现了大幅度回升,同时餐饮门店的流水也出现了环比回升。
除了餐饮,五大三粗的张先生还报名参加了健身房的瑜伽私教课,但健身房里的人并不太多。
足球解说员申先生终于迎来了欧洲部分足球联赛的复工复产,他在朋友圈里晒着自己周末的解说日程。与之相关的是,酒吧里看球的人开始恢复,虽然客流还远没有恢复到疫情之前的水平。
除了餐饮行业,体育、娱乐、休闲、旅游、健身等更多想和夜经济“跨界合作”的计划正在“密谋”。
中关村商圈正在谋划歌舞秀嗨翻新中关之夜、中关村大融城食宝街外摆活动及健身体验、彩虹跑、真人飞行棋大赛、垃圾分类环保活动及关爱女性粉丝带公益等文体活动。通州东郎电影产业园正在策划夏日啤酒节。旅游景点方面,在圆明园、颐和园等地组织夜间游览活动项目,策划深夜食堂美食节、嘉年华、啤酒季和夏日文化广场等各类夜间活动。
另外,几大北京热门改造商圈也在酝酿新的动作。三里屯太古里除了餐饮运营恢复以外,还将举办文化活动。据了解,6月18日-24日,太古里将举办市集活动。三里屯太古里相关负责人表示,6月将主推夜间活动,计划建设成国际时尚文化街区;迎来改造方案落地的公主坟商圈也将鼓励有序开展外摆。
消费意愿有多强
听说京城西部某商圈有一家新夜店即将开业,平时喜欢“泡夜店”的钟先生却没有表现出特别的兴奋。他对北京商报记者说:“反正目前对去夜店这样的娱乐场合还是有点儿担心,目前的夜生活还是保持一种比较‘佛系’的状态——在家看看电视剧、听听线上演唱会比较多。”
现在更多消费者还是对文体、旅游等跨业态的夜间消费持保留态度。正在谈恋爱的王女士表示,以前和男友最常见的夜间娱乐方式是去商场吃个饭,然后再去看个电影,但是目前电影院暂时还没有开放,因此往往没有更多的消费选择了。
5月31日,国家统计局表示,扩大居民消费政策措施加快落地,叠加“五一”假日消费效应,消费市场继续回暖。交通运输、住宿餐饮、电信、互联网软件等行业商务活动指数位于55%以上,均高于上月。但是,文化体育娱乐业商务活动指数仅为44.5%,继续处于低位。
其实除了受疫情影响,北京夜间经济的跨业态供给实际上还有提升的空间,多层次、多领域的跨界商品和服务有待开发。
对此,清华大学中国新型城镇化研究院科技部主任王强建议,面向不同目标人群特别是年轻消费群体,加强夜间经济消费场景的研究与策划,深挖文化、展演、体育、休闲等业态和产品,充分利用商业综合体、剧院、体育场馆等室内设施克服天气影响,建设特色鲜明、富有黏性的吸引力锚点。
北京市社会科学院城市问题研究所副所长张佰瑞则表示,夜经济的复合业态是非常重要的方向,包括空间的融合以及产品本身的融合。在空间上,不同的业态在此集聚,例如民俗街涵盖了演艺、观光等。而像国外的环球影城,则是科技文化娱乐的多种融合。因此在发展夜经济时,面对多元的业态融合,需要将区域差异和管理主体差异考虑进去,因地制宜地规划布局。
合理空间布局和管理
家住五棵松的张先生和同学吃饭时,经常受到朋友们的“嫉妒”,部分家住在非核心商圈的人士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有时候不是晚上不想出门,而是家的周边没有比较近的消费场所。“开车嫌麻烦,走着又太远了。”
因此,平衡的夜间消费场所的空间布局和针对社区型的夜间经济供给,目前仍是北京的短板之一。
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公共管理学院教授马亮对此建议,在城市规划方面,可以在居民生活区进行娱乐设施配套,提供就近的休闲娱乐服务,减少人们跨区消费的频率。
王强也表示,除了树立“夜京城”地标区外,还应该尽快针对活力不足、服务较少的生活、科教、产业区,制定夜间经济促进措施,允许市场主体发展体育健身、24小时便利店、深夜食堂等设施业态,切实提高北京的“烟火气”和“包容度”,打造多元、普惠的夜间经济载体。
另外,一些夜间经济的经营主体向北京商报记者反映夜间经济成本仍然较高的问题,这其中有自身经营的成本问题,也有应对监管方面的成本。近日,上海城管执法局发布优化营商环境指导意见,意见中指出:“推进夜市经济发展,城管执法部门将配合属地政府和相关管理部门科学设置夜市,指导夜市落实管理主体、实施商户自治。”尊重夜间经济经营的市场规律,这一意见是上海提供的他山之石,可供借鉴。
另外,夜间经济经营,尤其是餐饮行业的经营,垃圾处理等问题是在北京生活垃圾分类条例实施后面临的一个新问题。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商户就表示,白天对消费者的垃圾分类教育尚且有难度,夜间的引导就更不容易了。
王府中環方面就表示,消费者及商户的投放准确率尚且不能达到良好,为确保正确分类,该商场聘请第三方公司进行检查和二次分类,所有人都需要一个认知和熟悉的过程。相信经过广泛的宣传,一段时间后会分得越来越好,达到资源利用最大化和源头减量的目标。
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