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综艺节目闯关体育圈 3个月上线七档

出处:文化/旅游 作者:郑蕊 网编:尹文武 2019-09-17

当部分观众渐渐对音乐综艺显露出疲态,一大波体育综艺纷纷袭来。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近3个月内,有七档体育综艺接连上线,覆盖篮球、健身、减肥等不同类型。然而,播出数量仍在持续增加的体育综艺,若想得到观众的认可并非易事。从此前体育综艺的播出效果来看,不仅多数节目热度平平,与明星经营类、脱口秀等其他综艺相比显得较为冷淡,同时还有观众发出节目过度戏剧化的质疑。如今再闯体育圈的综艺节目,又该拿什么挽回观众的心?

41

体育综艺相继播出

据北京商报记者不完全统计发现,近3个月内已至少有七档体育综艺相继上线,从此前播出的《燃烧吧!少女》、《2019超级企鹅联盟Super3:星斗场》,到如今正在播出的《哎呀,好身材》、《我要打篮球》,一档又一档体育综艺陆续与观众见面。

以上体育综艺也覆盖了多个细分领域,以《我要打篮球》为例,该综艺被定义为一档“进击青春篮球竞技真人秀”,《哎呀!好身材》则被称为“国内首档减肥生活观察真人秀”,此外,包括艺术体操、射箭、跳高、游泳等人们熟知的体育项目也都出现在节目内容中。

体育综艺数量增加的背后离不开多个平台的相继入局,其中仅在这7档节目背后,便有腾讯视频、芒果TV、咪咕视频、PP体育、陌陌等多家公司的身影,或独自推出体育综艺,或与相关公司合作,共同制作节目。

为了能够让综艺节目获得更高的知名度,每一档节目也在嘉宾等方面有所考量,如邀请已退役的国家队运动员担任节目中的召集人或领队,还有的则延续了增添明星基因的模式,如《我要打篮球》邀请了李易峰、邓伦等演艺界明星,《哎呀!好身材》则出现了张天爱、乔杉、杜海涛、钱枫等艺人的身影。

在天津师范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教授陈立强看来,体育综艺数量增加有一个背景原因,由于网络综艺的受众大多为年轻人以及白领群体,而体育、健身、减肥等领域正是这类受众的日常必修课,已成为一种常规的生活诉求,因此市场看到了受众的需求,便开始以综艺的形式来展现体育内容。

热度口碑难达预期

自2008年北京奥运会举办以来,由于体育产业的潜能引发各方关注,体育综艺便成为资本布局的入口之一。2013年,随着两档跳水类综艺《星跳水立方》和《中国星跳跃》的出现,令业内出现“中国体育综艺元年”的声音。2016年,体育综艺更是迎来一个大爆发,《来吧冠军》、《非凡搭档》、《冰雪奇迹》等数十档体育综艺如雨后春笋般出现,争先亮相在观众面前。

然而,与数量增加呈现反比的是,大多体育综艺的热度和口碑均难达预期,长期处于一个尴尬的处境,包括目前正在播出的体育综艺,也大多未能逃脱这一处境。以9月至今为例,据猫眼全网热度榜的显示,热度位列所有综艺前列的依旧为明星观察类节目、脱口秀以及明星经营类节目,而体育综艺中,仅有《我要打篮球》曾进入过单日综艺排名前三位,但也仅限于三次,其他时间大多排在第七名及之后的位置,而《哎呀!好身材》则基本位居第十名及之后。

“目前国内观众对于综艺的喜好仍更偏向于明星亲子类、音乐类、明星婚恋类等节目,拥有较强的娱乐化,再加上观众的注意力本身相对有限,不只是其他类型的综艺在分食观众的精力,其他内容产品也都在吸引观众的眼球,这便给体育综艺出圈带来不小的挑战”,影视传媒行业分析师曾荣如是说。

除此以外,观众对于体育综艺的认可度也相对有限,并不时发出过度戏剧化的声音。其中观众李女士向北京商报记者表示,“打开体育综艺,可以发现仍经常是此前明星娱乐真人秀的套路,满满的台本感,这大大削弱了体育自身真实性的展现”。

平衡娱乐与真实

在业内人士看来,体育综艺仍处于一个相对初期的发展阶段,因此面临问题与困境也是正常现象。而在诸多挑战中,如何平衡娱乐性和真实性是主要挑战之一。

“如果体育综艺没有娱乐性,只注重展现体育的真实性和专业度,则很难吸引更多的观众,提高了入门门槛,但如果没有真实性,无疑会引发观众的反感”,曾荣表示。此外,在陈立强看来,体育综艺也需要适当地营造话题,而在实现过程中,必须要按照事件自身发生的逻辑自然地发生,过度戏剧化或是拙劣的制作手段,只会让观众感到自己遭受到愚弄。

尽管体育综艺目前还未能逃离不温不火的困境,并迟迟难以在市场上实现更大的影响力,但该领域的发展前景却不容置疑。《体育产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曾指出,到2020年,中国体育产业总规模计划超过3万亿元,其中体育传媒业是重点发展行业,并鼓励开发以体育为主、融合文化、健康等综合内容的组合产品,积极支持形式多样的体育题材文艺创作。鼓励发展多媒体广播电视、网络广播电视、手机App等体育传媒新业态。

陈立强认为,对于当下的体育综艺而言,首先需要进一步实现创新,摆脱模仿、套路化的制作模式。而更关键的是,体育综艺要创造更强的体验感,“很多综艺只是给予观众从第三方角度近距离观看的体验,但体育综艺不同,每个观众也可以进行尝试不同的体育运动,因此在节目具体制作过程中,除了满足观看体验外,还要提升代入感,尝试去引领观众在体育运动领域的时尚潮流”。

北京商报记者 郑蕊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