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三里屯:夜经济是怎样炼成的

出处:特刊 作者:北京商报记者 陈韵哲 网编:尹文武 2019-08-06

在北京,很少有第二个地方像三里屯这样可以集中讲述这个城市夜晚的繁华。每当华灯初上,三里屯人流熙攘,映衬着大都市应有的红尘喧嚣。这里无疑是京城兼具个性与魅力的风尚地标,无论是平凡还是奢华都可以在这里交织、汇聚。2008年,奥运的光芒覆盖着整个北京,三里屯的“时尚”也是从这一年才与大众见面。三里屯的变化映射着北京乃至整个中国在全球化浪潮中的蜕变。如今的三里屯,已然成为潮流的代名词,在“夜间经济”发展的助推下,三里屯将更好地讲述北京之夜。

北京商报记者 张笑嫣/摄

使馆区的酒吧往事

如今的三里屯,总是闪光灯的焦点,老年街拍队、时尚博主、各色消费者,这些人形成了一道独特的风景线。即便时光倒转30年——这里仍然是北京最时尚的地方,上个世纪80年代末,毗邻使馆区的三里屯是北京最早出现的酒吧群落地方,不过,只有外国人才是那里的常客。

这时的三里屯讲述更多的,是初露头角的酒吧文化。“那时的三里屯,还未形成完整的酒吧街,道路上零星开着几家早已忘了叫什么的店铺,谁也没注意具体是在哪一天,在三里屯主路的一个拐角处,便悄然出现了第一家以爵士乐为主题的酒吧Jazz.ya。虽然它没有开在主路上,但仿佛就是从那时开始,三里屯才逐渐引领着北京,出现了越来越丰富的夜生活。”家住朝阳的杨丽(化名)微笑地回忆着三里屯往事。

1998年,当她第一次踏进Jazz.ya的大门,就被独特的装修风格和店内商品所吸引。虽然在现在看来,这些都已不足为奇,可上世纪90年代的三里屯,这些文化印记就意味着时尚。

当年的北京人生活方式也较为传统,似乎在计划经济的影响下,人们为了第二天的努力工作,晚上需要好好休息,而不是放松享乐。虽然上世纪80年代后,人们的生活方式逐渐改变,但北京的夜晚还是“灰突突”的。在随后的90年代,三里屯酒吧文化的出现,才可以说真正改变了这一现象。杨丽回忆称,那时的三里屯绝对是北京夜生活的一大象征,睡不着觉或不想睡觉的年轻人,都会在这里畅谈一下人生。特别是在1998年春节之后,整个三里屯酒吧街在王菲和那英那首《相约九八》“来吧来吧,相约九八”的旋律中,进入了酒吧经济发展的黄金时代。

而改革开放40年后的今天,曾作为“西方文化”的酒吧已经在中国各大城市遍地开花。有资料显示,在1996年以前,光顾三里屯的顾客中,外国人的比例占到95%以上。到2003年,随着中国顾客的频频光顾,外国客人所占比例已降至30%左右,来酒吧一条街的人也从最早“三资企业”的白领逐渐扩大到文化艺术、演艺界人士和大量的外地游客。

实际上,酒吧街的出现并不是提供娱乐消费这么简单,它也在潜移默化地影响着周边区域,甚至影响着北京。三里屯原本的“功能”很简单,就是使馆+居民区,商业的发展比较受限。但酒吧街的出现,带动了其零售、餐饮、娱乐等多方面的发展,从而改变了整个区域的功能。可以说,三里屯区域发展了新型的社会圈和文化圈,而这一切随着太古里的出现,又增加了新的内涵。

30

后奥运时代的时尚地标

随着2001年北京申奥的成功,这座城市开始实施大规模的改造计划。推土机的轰鸣掩盖了酒吧的喧嚣,三里屯北街西侧、南街东侧所有酒吧开始拆迁。逐渐地,酒吧街已不再是三里屯的象征,取而代之的是“打造国际文化时尚区”的标语。如果说20年前,三里屯没多少时髦的人,那20年后,三里屯没几个不时髦的人。如今的三里屯已然成为了北京的时尚聚集地,并逐渐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

2008年起,太古地产正式入驻三里屯,太古里项目是太古地产首个在中国内地落成启用的商业综合体。当时的三里屯太古里以开放式、低密度为特点,19栋建筑分布在南北两个邻近的零售区域。从建筑特点来看,三里屯太古里的设计灵感来源于老北京的“胡同里巷”和“四合院”,街区式、多通道、多入口的空间形态。但这种形式在当时,却并不被业内人士所看好:“北京的冬天那么寒冷,这种开放式的商业形态,可能会受到打击。”

不过时间证明了一切。即便在北京最寒冷的时节,三里屯的街坊间也不会缺乏时尚男女跳动着的身影。十多年来,三里屯太古里不断演变,孕育出独特的“潮玩文化”:2013年,三里屯VILLAGE正式更名为三里屯太古里,同时推出品牌定位“Let’s Play Fashion一起潮玩”并沿用至今。而太古里的出现,也令三里屯的夜更加繁华。

与此同时,三里屯也在不断成长,不断调整属于自己的定位。三里屯太古里目前已经历了多轮调整,在业内看来,三里屯也越来越注重文化属性。实际上,三里屯商圈的活力虽然在不断提升,但发展购物、消费的基础上,更应缔造文化功能,打造北京乃至中国的文化标签。因此,在人口红利、消费升级的转折时期,精准正确地定位商业街显得尤为重要。

北京市规划委员会朝阳分局曾在三里屯2018年的改造时表示,三里屯太古里在提升空间环境品质的同时,采用统一或相近的建筑元素,保持与原有建筑风格及三里屯环境的统一性及协调性,以便更好地提升三里屯街区文化品质。而近日,随着北京“夜经济”画卷的徐徐展开,三里屯更是正式贴上了“夜经济”的标签。

“夜经济”首当其冲

2019年7月,北京市发布的《北京市关于进一步繁荣夜间经济促进消费增长的措施》中指出,将推出13项举措从文商旅各个层面鼓励夜经济发展。从地标到商圈再到社区、从联动多业态到调动基础设施、从商业到文旅。到2021年底,北京将形成一批布局合理、管理规范、各具特色、功能完善的“夜京城”地标、商圈和生活圈,满足消费需求。

这其中,三里屯被列为首批4个“夜京城”发展的地标之一。三里屯太古里相关负责人表示,太古里的开放式构造为夜间消费提供了更多可能性。尽管目前太古里内的大多数品牌门店在22时关店,但商圈内的餐厅、茶饮门店可继续营业并提供服务。

从北京现有商圈的夜间经济发展情况来看,三里屯的夜间消费至关重要。随着北京市政府出台的促进夜间经济发展的相关政策逐步落地,发展夜间经济的商圈数量将进一步增加,其空间分布和业种业态也将更加完善,从而为广大居民的夜间消费创造更为便利的环境。

北京是中国的文化中心,北京的商业发展也需要与城市定位相结合才能够更好地发展。随着消费升级,消费者从单一购买商品需求已经上升到对服务体验的渴望。消费者越来越追求有层级的体验,这与人文因素分不开。从商业角度来看,北京消费人群的特点与文化融合是商业增长发展的重要方向。在这一背景下,商业项目也会希望通过加码体验、文化等因素,增加对消费者的吸引力。三里屯太古里方面表示,未来仍将不断优化升级自身,成为潮流推动者、北京乃至全国的时尚与生活方式地标。未来,将在品牌的引入、组合上有更多优化,使消费者有更加不一样的体验,强化三里屯太古里本身的时尚、文化、潮流、艺术的氛围,更好地发挥辐射和吸聚效应,从而助力整个三里屯地区升级为北京市、乃至全国的新名片。

无论过去还是未来,三里屯一直是一个独特的坐标,标注着北京之夜的发展历程,标注着北京时尚品位的发展历程,也标注着北京消费文化一步步从胡同走向国际化大都市的发展历程。在这里,体验北京之夜。这里,就是北京之夜。

19

时尚品牌中国区负责人陈硕莹:

三里屯承载的是文化

陈硕莹进入H&M的一年后,品牌选择在这里开设全球旗舰店,也正是从那时开始,她与三里屯结下了缘分。其实,无论是初入北京,还是已经熟悉北京,多少人都把三里屯当做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和自己心中那个重要的时尚归属地。而致力于成为“夜经济”的发展范本的三里屯,也将继续带领更多消费者一起见证北京文化的成长。

北京商报:你对三里屯最初的印象是什么样的?

陈硕莹:从2009年初到北京,三里屯就给我留下了相当深刻的印象,那时的三里屯就已经逐渐成为北京时尚的代名词。当时一提到这个地方,脑海中就浮现出一片片具有设计感的建筑。还记得当时,三里屯受到许多人和品牌的喜爱。不少品牌选择在这里开店,不过,真正能让人记住名字的品牌屈指可数。曾有一段时间,我选择去国外学习,等再次回到北京来到三里屯的时候,这里的改变刷新了我对这里的印象。2013年,我选择加入H&M,一年后品牌选择在三里屯开设旗舰店,也是从那时开始,我来三里屯的次数更加频繁了。

北京商报:为什么三里屯成为了北京的时尚聚集地?

陈硕莹:三里屯从使馆区发展到北京热门商圈的代表,经历了一段漫长的发展过程,我觉得三里屯其实是从当时的酒吧街文化逐渐转变为现在的时尚中心。正是由于上世纪90年代三里屯酒吧文化积攒下来的人气,才奠定了后来时尚聚集的基础。

而太古里的进驻,才是三里屯时尚发展的萌芽。而后来品牌接二连三地进入,使三里屯的时尚属性越来越强。其实,H&M等快时尚品牌的进驻也是由于当时的三里屯已经成为了北京时尚中心区,也是北京时尚消费者聚集最密集的区域之一。

北京商报:三里屯未来将会如何发展夜经济,你有什么建议?

陈硕莹:近期,北京提出了“夜经济”建设的具体规划,而三里屯被列为首批4个“夜京城”发展的地标,这对三里屯的发展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三里屯的夜间消费属性还不够明显。传统的酒吧文化也被不少更具特色的商圈逐渐代替。所以,在“夜经济”的带动下,我希望三里屯可以延长营业时间,这不仅体现于餐饮业态,也可以体现在服装门店。

三里屯作为京城兼具个性与魅力的风尚地标,也是倍具活力与人气的休闲领地,特别是夜间的三里屯,无数的消费者在这里释放着一天工作下来的压力。我觉得,现在的三里屯已经不仅仅是普通的商圈,它更承载着一种文化。在消费升级的大背景下,不少消费者已经不会选择线下购物,所以类似于三里屯的地方,更应该成为一种文化或交流的寄托。所以,未来三里屯要更注重文化体验,无论是品牌门店的体验,还是夜间空间和时间的延长。作为北京时尚的“代表”,三里屯的发展更要迎合消费者的需求。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