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两大交易所试水违约债券转让

出处:金融市场 作者:孟凡霞 吴限 网编:段跃 2019-05-27

继银行间债券市场之后,交易所债券市场的违约债券转让机制也迎来破题。5月26日,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证监会近日指导沪深交易所分别联合中国证券登记结算有限责任公司发布了《关于为上市期间特定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对违约债券等特定债券的转让、结算、投资者适当性、信息披露等事项做出安排。分析人士指出,目前违约债券的转让机制仍处于尝试阶段,未来建立市场化处理机制,形成专门的违约债市场将成为违约债券的处置趋势。

微信截图_20190527002826

违约债券转让破题

根据《通知》,特定债券主要指在沪深交易所上市或挂牌,但未按约定履行偿付义务或存在较大兑付风险的有关债券,主要包括已发生兑付违约的债券,以及存在债券违约情形的发行人发行的其他有关债券等。

与此同时,《通知》对违约债券的转让制度进行了明确规定。具体来看,特定债券的简称前将冠以“H”字样,以便于投资者识别;特定债券仅安排在固定收益证券综合电子平台上进行转让;转让方式采取全价报价,并实施逐笔全额结算,登记结算机构将不再提供应计利息数据;转让价格不设涨跌幅限制,投资者可根据实际情况自行协商转让价格;投资者持有的某特定债券数量少于最低申报数量的,可一次性全部卖出。

值得一提的是,并非全部投资者都可参与特定债券转让。考虑到特定债券的风险特殊性,《通知》规定,参与特定债券转让中的受让方仅限符合相关规定的合格机构投资者,且应签署特定债券转让风险揭示书。上交所进一步表示,由于维权耗时可能较长、最终的实际偿付也较难预期等因素,特定债券更适合风险偏好较高、风险承受能力较强、熟悉债券产品及相关法律制度,并具有一定债券风险处置经验的合格机构投资者参与投资。

对于转让机制,证监会表示,为违约债券提供转让结算服务,有助于形成有效疏导风险的机制安排,改变此前债券到期违约后即摘牌,投资者只能被动等待兑付的情形;有助于投资者通过二级市场转让化解债券违约风险,促进信用风险出清;有助于投资者及时处置不良债券,满足产品到期清算要求等。

覆盖不同类型

事实上,自2018年以来,债券市场违约事件频繁发生。据东方财富Choice数据统计,截至5月26日,年内已有45只债券发生违约,金额合计超过380亿元,其中不乏康得新复合材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这样的“新面孔”。

而在发生违约后,由于发债企业的后续偿债能力不足等问题,处置工作往往非常困难,耗时也较长。为了解决风险及违约债券的流动性问题,多方纷纷探索处置途径。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去年6月推出了针对高收益、低流动性债券的匿名拍卖交易机制,包括但不限于违约债券、受违约影响的债券等。据了解,该业务上线以来,已有两只到期违约债券成功达成交易。此外,北京金融资产交易所也推出了以动态报价机制为核心的到期违约债券转让业务,目前共有3笔到期违约债券达成转让交易。

分析人士指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机制为违约债券提供了新的处置方式,有利于债券信用风险的化解和处置。苏宁金融研究院特约研究员何南野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在债券违约事件频繁发生的背景下,沪深交易所推出到期违约债券转让机制,是非常有必要的,也是符合市场需求的。银行间市场的债券和交易所债券两者之间是有一定差异的,此时两个市场相继都推出对违约债券的处置机制,可以更好地覆盖各种不同类型的债券。

资深金融分析师肖磊表示,中国债券市场的违约,目前已经进入到常态化阶段,覆盖的企业和行业越来越多。而高风险债券的处理,实际上是一种金融市场的常态趋势。实际上,在各个投资领域,对这类债券都有不同的需求者,所以需要在银行间和交易所市场等更多的渠道进行违约债的交易。

违约债市场或成趋势

分析人士指出,近年来债券市场违约规模居高不下,而转让机制为违约债券市场提供了更多的流动性,随着沪深交易所相继试水违约债券转让业务,未来转让机制有望成为一种更有效率的处置方式。

在何南野看来,违约债券转让机制的上线,使得投资者在风险事件发生后,可以第一时间在该系统上进行债券的出售,若流动性较好,该债券可能被其他追求高收益、愿意承担高风险的投资者买入,为不幸踩雷的投资者提供更好的违约债券处置方式,也为发行人和券商投行提供了缓冲时间。他进一步指出,违约债券处置趋势应该是由目前较为私密和被动逐步转为半公开或者公开,因为公开的、主动的市场可以带来更高的效率,为违约债券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肖磊认为,违约债目前看已经逐步形成一个供给较大的市场,很多转让机制都还处在尝试阶段,从目前的情况看,本身是建立市场化处理机制的重要一环。由于违约债实际上也是高收益债,如果信息足够透明,一些投资者会从中发掘出一些博弈的机会,这种情况下,很多机构会配置适当比例的垃圾债来丰富投资结构,所以不存在接盘的问题。未来处理违约债的趋势依然是建立市场化的处理机制,形成专门的违约债市场,吸引不同风险机构的参与。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吴限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