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上市在即 Uber麻烦难断

出处:国际 作者:陶凤 汤艺甜 网编:段跃 2019-05-10

纽交所的大门近在咫尺,Uber却被起火的后院绊住了脚步。作为硅谷的成功代表,Uber曾在掌声中志得意满,但伴随着共享经济的狂飙突进,Uber也遭受着舆论的炙烤。司机罢工、连年亏损、高管丑闻、“流血”上市,压在Uber身上的大山,一座比一座沉。当资本市场的钟声响起,Uber得到的不是难题的答案,而是继续疯长的争议。

8(Uber)

后院起火

英国时间8日,一场声势浩大的Uber司机罢工运动正在举行,而被怒火点燃的不只是英国,在美国的纽约、华盛顿、芝加哥、旧金山、洛杉矶等大型都会区,都各自有2-24小时不等的抗争时间,澳大利亚和南美洲的部分地区也将展开罢工。

“朱门酒肉臭”,虽然用这句话来概括这场运动的核心诉求,过于夸张。但司机们罢工的主要原因,基本就是不满当前的收入,抗争的矛头指向Uber集团“为了IPO”大幅压榨基层司机的利润和待遇。

导火索源于Uber今年以来的政策调整,上市前夕更像个适合宣泄的时机。据《华盛顿邮报》报道,这一轮Uber司机的跨国大罢工,开始是由洛杉矶的Uber司机联盟发起,原因是从2019年开始,Uber在美国西海岸开始大力推行“费率重整”,这一措施让司机每里程可分利润的比例缩减了25%以上。

“通过压榨司机、让其挣扎于贫穷边缘,Uber却准备让公司少部分的投资者与高管享受着IPO的‘肥水’,这公平吗?”在接受《卫报》采访时,英国独立劳工工会的私人租车部部长亚斯蓝的怒气显而易见。

英国的司机们提出了具体诉求,包括每英里基础计价增加2英镑;来自公司的抽成要从当前的23%降至15%;此外,Uber必须承认旗下合作司机的“受雇劳工”身份,并担保基本工资、休假与工作福利。Uber选择通过新闻稿澄清:“自2015年以来,Uber已向合作司机支付了782亿美元的驾驶薪酬。共享双赢,一直都是我们的企业使命。”

微信截图_20190510004755

失去人心

不满与抗议,似乎成了Uber司机当前的工作主题。“为Uber开车没有任何好处,我做厨师时的生活比这都要好。”曾在Uber开车的拉杰什·劳特说道。2016年,在Uber的高补贴激励下,劳特放弃了每月215美元做面包的工作。但因为激励减少,他的月收入从1280美元降至540美元,车辆贷款与维修费用难以支撑,于是离开了Uber。

大概Uber自己也很苦恼,为了减亏收缩福利而也失去了司机的青睐。不过,相较于印度其他蓝领工作而言,Uber的工资的确要高一些。毕竟,印度的国家最低工资仅为每天2.5美元。

可能是Uber收缩激励的速度过快,尝过甜头的司机们没有充足的反应时间。三名不愿透露姓名的Uber印度前高管曾表示,2017年初,Uber曾在一夜之间将激励措施削减了约30%。

值得注意的是,研究公司RedSeer Consulting曾估计,网约车司机的激励占打车费总额的比例从2015年的60%下降到了2018年的18%。而摩根大通则指出,2013-2017年,共享出行司机的收入下降了53%,2017年平均每月为783美元,而这个数字在2013年为1469美元。

“这个罢工,算是一个从量变到质变的过程。”互联网分析师杨世界表示,一方面,罢工可能是因为司机想要降低平台单的抽成,国外也比较喜欢罢工;另一方面,伴随着Lyft和Uber的接连上市,国际出行市场可能会出现垄断,如果这个时候司机不抗议的话,以后要想再提高收入就更困难了。对于司机的罢工以及福利补贴、盈利模式等问题,北京商报记者联系了Uber问题反馈中心,不过截至发稿未得到回复。

现金奶牛在哪

对于不满的司机,Uber或许可以通过加大激励来安抚,但对于上市之后投资者的质疑,并不是减少一两个百分点的抽成就能解决的。

第一个吃螃蟹的Lyft已经处于水深火热之中。8日,Lyft公布了一季度的财报,虽然营收同比接近翻倍,但11.39亿美元的净亏损相较于去年同期仍翻了好几倍,随后股价大跌7%。

面对前车之鉴,Uber为了IPO做出了不懈努力,包括2018年的盈利10亿美元,这主要来自于32亿美元的业务剥离收益,以及20亿美元与投资相关的未实现收益。

杨世界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如何盈利确实是一个大问题,无论是国内还是国外,网约车还是比较难找到一个好的盈利方式。不过,现在不盈利不等于以后也不盈利。随着用户对平台的常态化依赖性及技术的发展——比如5G、无人驾驶等各种新型模式的诞生,商业化还是有空间的。

知名做空机构香橼研究创始人Andrew Left就曾公开表示,2016-2018年,Lyft活跃乘客数增加了四倍以上,且“千禧一代”已经越来越倾向于使用共享乘车。2018年,美国16岁青年拥有驾驶执照的比例从1983年的46%下降至2016年的26%。

数据显示,一季度,Lyft活跃乘客同比增长了46%,来自每位活跃乘客的收入增长了34%。而Uber的人均亏损自2017年底以来一直比Lyft低,单位用户的运营成本降至9美元以下。

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英大证券首席经济学家李大霄表示,美国投资人相对比较成熟,对高科技的估值有自己的逻辑,不会单看亏损,关键还是看企业未来的发展,包括市场占有率、业务模式、用户数量及成长速度等。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汤艺甜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