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推荐

硅谷有没有“996”

出处: 作者:陶凤 杨月涵 网编:段跃 2019-04-15

“华尔街的人会跟你说‘996’算什么,697都正常,硅谷一半也加班并且没有加班费!”当国内的互联网公司因为“996,ICU”而站上了风口浪尖的时候,远在大洋彼岸的硅谷工作者给出了这样的回答。超高的福利、令人艳羡的工资、“天才大脑”的天堂,一直以来,硅谷都以这样的形象示人,但在这些光环的背后,24小时待命、“work from home”的规则、年龄歧视的存在也证明,“996们”笼罩的或许并不只有国内的互联网公司。

8

加班or回家

“工作996,生病ICU”,当这种说法铺天盖地刷屏的时候,也惊动了对岸的业内大佬。7日,继在推特上评论“996制度”违反人性之后,编程语言Python之父Guido van Rossum一篇名为《我们能为深陷996泥沼的中国程序员做些什么》的帖子再次引发热议。

互联网的领导者发出了这样的倡导,在让人感动于其“对程序员来说充满尊敬与善意”的举动的同时,也引发了一定的质疑:这种看似严酷的加班文化真的只存在于中国的互联网公司吗?事实或许比加班文化本身更加残酷,硅谷的压力同样难以想象。

“在硅谷或者华尔街,‘996’不叫‘996’,叫‘工作压力大’。”对于硅谷有没有“996”的问题,目前生活在纽约,曾经在硅谷有过工作经历的江先生简单明了地用这样一句话进行了概括。

根据他的描述,在硅谷,并没有明文规定的所谓“996”,双休是存在的,但你要在规定的时间点完成你的工作,很有可能是你5点下班,然后在家工作到半夜3点。而且程序员的工作性质决定,你的工作时长是不可能预期的,因为有时候修复一个bug就需要很长时间。

硅谷没有“996”,但加班似乎已经成了一个所有硅谷人都默认的选项。根据《纽约时报》的报道,硅谷“工作狂”文化盛行,在Twitter上有150万粉丝的企业家和天使投资人加里·沃伊内楚克曾告诉自己的粉丝,他们应该一天工作18个小时,“想闪亮全场吗?想买飞机吗?”他在一场励志演讲中问道。“那就工作吧。工作才能让你得到这一切。”

微信截图_20190415010115

搬砖的“无奈”

硅谷是互联网的胜地,却不是互联网的仙境。“加班正常,有抵抗情绪也正常,但通常人们没有什么选择。”江先生对北京商报记者举例称,亚马逊人员更新很快,如果你受不了加班文化而离开,那我就会去找刚毕业的大学生,“又便宜又老实,虽然他们工作一段时间就会离开”。

这仿佛揭开了硅谷的一条“伤疤”。早在几年前,Facebook创始人马克·扎克伯格的一句“我想强调年轻和技术的重要性,年轻人要更聪明”,就被媒体指责为“年龄歧视”。Java之父James Gosling也曾提到,在面试的时候被HR告知,“通常我们不招你这种年龄的程序员,但你的情况特殊,所以对你特殊考虑”。

他们的逻辑似乎不难理解,年轻员工意味着对于薪水要求更低,且在时间上拥有更好的可塑性,即更有加班的条件。而在互联网这个行业,速度和时间似乎就是生命。

“有很多App,例如程序员专用的3D游戏模型这类,几乎每天更新一次。虽然用户会很烦,但必须要保证自己不在行业中被淘汰,要守住用户,这背后就是无数小码农在勤勤恳恳地搬砖。在这里你可以选择不加班,但要有被裁员的心理准备,行业趋势就是这样,不能闲下来。”江先生提到。

竞争仿佛是硅谷的宿命,论天诞生的企业昭示着这片土地的硝烟弥漫,但另一边,这里也是梦想的出生地。著名科技评论家凯文·凯利曾经这样概括在硅谷为世界创造出伟大发明的三类人:梦想者,企业家和投资人,工程师。

等价交换

硅谷或者华尔街是个特殊的行业,像外界认识的那样,在那里工作是荣誉、成功的象征,但也意味着在那里就要付出更多,比起“996”似乎有过之而无不及,但为何人们却始终对硅谷、华尔街满腔热血?

一个奇怪的现象是,尽管加班严重,这些互联网企业的口碑却并不差。除了曾经被《纽约时报》点名批评一周工作85个小时的亚马逊之外,大多数硅谷的公司都能够相对和谐地将这种工作延续下去,赚钱与加班两不误。

去年10月公布的《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榜单》上,谷歌母公司Alphabet连续第二年荣登榜首,而且也是唯一一家获得满分的公司。据了解,谷歌的加班情况并不比其他公司轻松,但原因就在于,即使是表面上规定的8小时工作,谷歌员工仍旧在这其中拥有20%的自由时间,可供他们做自己想做的任何事情。

值得注意的是,在2018年全球最佳雇主的榜单上,美国成了最大的赢家。在全球500个最佳雇主中,美国共有185家公司上榜。

加班并不少的美国却成了口碑的赢家,美国劳动法在背后暗暗得意。2016年12月1日起,美国实施新的加班费原则。原来的劳工法规定,年薪23666美元以下或是周薪455美元以下的员工如果每周工作时间超过40小时,则雇主必须按照2.5倍该员工工资进行支付。而新的规定将这一标准提升了一倍。

违反法律的代价并不轻松。根据美国的法律,劳工部甚至可以对雇主在工资方面的执行情况进行突击检查,整改、支付欠薪似乎只是最基本的操作,诉讼、赔偿等情况也在范围之内。以科技企业密集的加州为例,最常见的案例就是员工状告雇主拖欠加班费及未得到最低工资,加上罚金、律师费、诉讼费等,多则可达几十万甚至上百万美元。而这也间接解释了为什么硅谷的工程师、投行的银行家们即使“疯狂加班”也毫无怨言。

北京商报记者 陶凤 杨月涵/文 李烝/制表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