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京津冀 > 养老产业

东升科技园的十年蝶变

作者:方彬楠 2012-10-15

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主建设,所有权和收益权归全乡农民集体所有的科技园区——东升科技园日前更名为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这个地处海淀、朝阳、昌平3个行政区交界处的科技园区,已成功探索出了一条集体产权开办科技园区的路径,解决了农民可持续增收、产业转型升级等诸多问题,成为了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的样本。以它为借鉴,海淀北部四镇已启动“一镇一园”。

 

冠名“中关村”

在北五环外的西小口地区有一座“公园”。进入它褐红色的围墙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苍翠的植被、潺潺的流水和精致的亭台、小桥,还有充满文化气息的学院派风格建筑。在这里,城市立刻变得静谧安宁,与围墙外的喧闹形成鲜明反差。

其实这并不是一个公园,它叫东升科技园·北领地,集绿色生态办公、科研与湿地景观、生态农业、休闲运动为一体。

东升科技园不仅是北京市第一个有地面净流和湿地的绿色生态科技园区,还是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主建设、所有权和收益权归全乡农民集体所有的科技园区。

不久前,东升科技园得到中关村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领导小组办公室批复:在海淀区东升镇辖区3.78平方公里范围内建立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冠名“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这是首家以中关村命名的乡镇高新技术产业园。

东升镇代镇长武凯介绍,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定位为高端产业的研发区、高科技成果的辐射区、高科技服务的配套园区。园区建成后,东升科技园的建设面积将由原来的120万平方米扩至300万平方米,就业人数将达到10万人左右,预计整个地区的产值将达到300亿-500亿元,为国家实现税收30亿-50亿元。

 

二期已经启动建设

东升科技园二期已经完成概念设计,开始启动建设。二期建设面积将近100万平方米,依然采用只租不售的方式进行运作。

记者了解到,东升科技园的建设分为三期,一期已于2010年投入使用,三期预计于2016年建设完成。

目前,园区一期签约客户已达80多家,入驻率达到100%,吸引了清华工业研究院、国科激光等高新技术企业入驻,构成了集总部基地、高科技产业研发基地、加速器及企业孵化基地、高新科技成果展示及相关配套服务于一体的园区。

奥测世纪北京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曹新告诉记者,“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给我们企业最大的吸引就在于其环境和服务。园区的环境非常优美,绿化非常好,绿化率超过50%,容积率为0.73。我们企业入驻以后,发现园区给我们提供的各种服务也是我们非常渴望得到的”。

据统计,在入园企业中,电子信息技术类占41%、生物与新医药技术类占21%、资源与环境技术类占12%;园区企业拥有知识产权347项、申请专利182项,承接多项国家“863”与“973”计划项目,一家企业还设立了博士后工作站。

众多高科技企业的入驻,使得园区2011年总产值达到了30.8亿元,上缴地方税收3.8亿元,园区高科技产业聚集效应已经显现。

 

解决能感知的需求

“园区的发展,与我们的核心是服务体系建设和完善是分不开的。”东升科技园孵化器、加速器的总经理刘亚洁说,他们一直在努力解决能够感知到的企业需求。

在东升科技园,大到企业的研发,小到员工的住宿、用餐、通勤,都成为了园区的“分内之事”。

“房租不贵,很舒适。”在距离东升科技园不远的配套员工公寓,记者随机采访了一位入园企业的员工小刘。他告诉记者,员工公寓是精装修的,家具电器全部配套,可以实现“拎包入住”。同时,员工公寓还提供了公共洗衣房和订餐服务,管理也非常规范。“这让我省了不少心。”小刘说。

记者了解到,这个公寓是东升科技园租的,专门为入驻企业的员工解决住宿问题,有专门的20多个人来进行管理。

“我们希望打造一个完整的服务链,为企业解决后顾之忧,专心做好研发。对园区企业的服务,一块是公共服务平台,我们替企业与专业服务公司进行搭接;另一块是技术平台,我们除了和企业合作搭建开放式公共平台以外,还自己投资做了一个公有云平台。”刘亚洁告诉记者,园区内有很多电子信息类的企业,而且多数是和云技术相关的,这些企业通常需要云平台在上面“跑”平台软件和应用软件,进行产品推送和测试。

这其中的一部分是中小型企业,由于云平台的基础设备投入资金比较可观,目前还没有能力投资搭建,这就造成了产品没有“落地”的地方,阻碍了企业的发展。于是,园区就投资搭建了公共云平台,供企业免费使用。

 

两块牌子一套人马

为了更好地服务企业,东升科技园还建立了孵化器和加速器。“我们是两块牌子一套人马,让孵化器和加速器实现有效的对接。”刘亚洁介绍,这个对接不仅是自建孵化器与加速器的对接,还实现了与其他孵化器的对接。

北京天智航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天智航”)就是从其他孵化器进入加速器的高新技术企业。这家公司开发的骨科机器人导航定位系统,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申请了多项专利,具有国际领先水平。

为了促进天智航的科技成果尽快转化,在产品进入市场阶段,东升科技园提供了多项个性化支持。让天智航的产品初步打开了市场,并开始进入外省市。天智航相关负责人表示,在东升科技园的支持下,他们产品推向市场的时间提前了两年,企业进入爆炸式增长阶段。

对天智航的个性化服务,是东升科技园的模式。据介绍,针对企业发展的不同阶段,东升科技园为每家入驻孵化器、加速器的企业配备了服务专员。根据企业的行业业态、管理团队和产品的市场情况,对企业进行个性化方案策划。“这让我们为企业服务的内容更加明确,针对性更强,效果也更加明显。”刘亚洁告诉记者。

同时,为解决企业发展中的融资问题,东升科技园除了和8家银行进行战略合作搭建金融平台,还搭建了自己的投资平台,建立了种子基金和发展基金。种子基金适用于在孵化器的小企业、发展基金适用于加速器里边的企业。目前,发展基金已经开始向加速器的企业进行投入了。

 

与外埠园区打包谈判

“我们一直都在探讨加速器未来的发展方向,我们也在做服务整体的相关配套。进入加速器的企业,要形成产业化。而形成产业化势必要去生产,或者是云OME,找到能够提供输出的、产业化的地方。”刘亚洁透露,东升科技园正在探讨如何帮助企业进行外埠拓展。

用刘亚洁的话说,这不仅是帮助外埠区域的产品升级,更能有效地形成产业化的对接、科技成果转化。

但当企业单个“走出去”的时候,往往面临一些困难。刘亚洁举例:“我们园区的一些企业去外埠园区,谈判时答应的条件,在入驻后往往不能兑现;也无法有效地解决企业运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这让企业的发展受到了影响。”

面对这些已经“感知到的问题”,东升科技园正在进行与外埠园区的“打包谈判”,从企业入驻到企业运营全程介入,帮助企业解决、协调可能发生的各种问题。目前,东升科技园正在与山东东营、广东东莞等地园区接洽。

另一方面,东升科技园还正在探讨如何才能实现既把中关村的优势辐射出去,又能留住企业。

用何种形式既让企业出去实现产业化,又能把“果实”摘回自己的“篮子”里?

记者注意到,这类问题不仅存在于东升科技园,在全国的园区也普遍存在,成为共性问题。园区往往把企业“培养”好,最后企业“走”了,辛苦付出了很多,最后却没有收获。

“我们园区的研究中心正在进行专题调研。”刘亚洁对破解这个问题充满信心。

 

审批手续用了8年

已成为科技园区先锋的东升科技园,与其他园区相比,其身份非常特殊——它是北京市第一个由乡镇自主建设,所有权和收益权归全乡农民集体所有的科技园区。同时,东升科技园所在的西小口地区是典型的城乡结合部,海淀、朝阳、昌平3个行政区在这里交界。

倒退10年,这个区域有锅炉厂、拉丝厂等众多工业化企业。随着海淀区东升镇“退二进三”,地区今后如何发展、如何定位这一问题,摆在了东升镇的面前。

2001年,东升科技园开始立项,但当时只是个工业园区。记者了解到,当时东升镇的想法是把东升镇近百家的工业企业都迁到这个园区里来,腾出其他区域土地发展三产。

但谁也没想到,由于种种原因,报批的手续办了8年,直到2009年才完成。而原来的老企业有的已经倒闭、有的已经“扛不住”停产,“吃”起了“瓦片经济”。

就在那年,中关村国家主自创新示范区得到国务院批复,由于东升镇正处于海淀区——中关村示范区的核心区,工业园就改成为了科技园。

武凯介绍,“当时可以做低端产业,租出去,但后来经过镇党委的调研,决定按照北京市和海淀区的有关规划要求,为高科技产业提供配套服务,为高端产业发展提供空间,所以把定位变更为高端产业发展的用地,来做高科技产业园区”。

在运作过程中,因为是集体产权,没有银行的贷款资助,无法做抵押,所以东升科技园一直是滚动式发展。“有多少水和多少泥。”刘亚洁对记者说,由于对入驻的企业设定的门槛高,前期还是相当困难的。

记者了解到,由于是乡镇级的科技园区,市政基础配套设施的建设也是由东升科技园自己投入的,前后近2亿元,仅垃圾填埋就花了200多万元。直到如今,东升科技园所在的区域还没通公交车。

 

城乡结合部发展典型

虽然过程艰辛,但收获却是令人欣慰的。东升科技园已成为了海淀区城乡结合部产业发展的典型,成为了第一个主动与中关村现代产业政策对接的项目,从而实现由低端商用物业向高端产业物业转移的目标,带动了海淀区最东北部的发展。

而东升镇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利用新模式,探索农村集体建设用地的创新利用,有效解决了农业升级、农民增收的问题。

家住东升镇后屯村的屈建凯,是原东升锅炉厂的职工,现在就职于中关村东升科技园内的东升博展科技发展有限公司,除了在公司的日常工作外,他还有另外一个身份——中关村东升科技园股东。他享受近11万股的股份份额,去年为他带来了近2万元的收益。

据介绍,东升镇从2002年就开始做资产改革,把劳、工龄进行有效配比,经过计算后“糅”到股金里,到今年已全部结束。

记者注意到,这种方式不仅解决了农民占地、失地后,被剥夺生活、生产资源的状况,同时为农民提供了长期的保障。随着园区的发展、企业效益的提高,这些股东的分红也将进一步加大。目前,东升科技园解决了当地210多名农民的就业。东升镇的股东总人数达到了6000多人。

中关村东升科技园的创新实践,丰富了农村集体经济产权改革的成功案例。而借鉴东升科技园的经验和发展模式,海淀北部的温泉、上庄、苏家坨、西北旺4个镇,按照“一镇一园”的布局,4个由农村集体经济组织自办的科技园已经启动。

商报记者 方彬楠

网友评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