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演艺

音乐厅中的“人机对战”

出处:首都演艺周刊 作者:记者 卢扬 王嘉敏 网编:王巍 2018-05-24

C2018-05-25首都演艺周刊1版01s001

5月31日,来自意大利的机器人钢琴家特奥特劳尼克(以下简称“特奥”)将与人类钢琴家罗伯托·普罗赛达展开斗法,在北京音乐厅上演一场“人机对战”。近年来,演出舞台上的科技元素越来越多,除了机器人钢琴家外,机器人舞蹈家也开始活跃,而在内容创作层面,人工智能编曲作品的亮相同样惊艳。而此类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也为演出市场的发展带来了更多可能。

同台斗琴技

十指在黑白琴键上飞舞,美妙的音乐便由此流泻而出,对于大部分观众来说,这才是一场钢琴音乐会的正确打开方式,但是在北京音乐厅2018国际古典系列演出季中,机器人钢琴家特奥将挑战古典音乐大师的经典名曲,与曾在世界级钢琴比赛中多次获得奖项的意大利钢琴家罗伯托·普罗赛达展开一场“人机对战”。

特奥于2012年由意大利的马里奥·苏兹设计制造,是一个机械乐器数字界面(MIDI)播放器,可以原封不动地复制钢琴乐谱,并调用MIDI文件演奏,也可以对真正钢琴家的演奏进行模仿,将过去伟大的钢琴家,如布索尼、德彪西、拉赫玛尼诺夫、霍夫曼录制的钢琴卷轴推导成MIDI文件并演奏出来。如果与真人演奏的数字钢琴相联,特奥也可以做“镜像演奏”,在该模式下,机器人能实时镜像模拟出真人演奏者的演奏,包括动态细节和“弹性节奏”,依靠大量动态控制关节使53根手指可以极为准确迅速地移动从而弹奏钢琴。

自2015年特奥来到中国演出后,已经在北京、上海、广州等地的剧场演出多场教育音乐会。2017年上半年获邀与女高音张也录制湖南电视台《我是歌手》节目,下半年获邀参加《世界机器人大会》展览,并与钢琴家郎朗录制中央电视台《开学第一课》节目。2018年上半年与小钢琴家陈安可、歌手任贤齐共同录制中央电视台《网络春晚》节目。可以说,特奥虽然是个机器人,但是对于舞台演出却并不陌生。

此次在北京音乐厅的演出中,特奥将与罗伯托·普罗赛达“斗琴”的曲目包括《野蜂飞舞》、《月光》以及肖邦、门德尔松、贝多芬等诸多名家的名曲,而在其他类别的舞台上,“人机对战”的演出项目也已拉开了大幕。

多元化应用

除了弹奏钢琴,机器人在舞蹈界也同样占据着一席之地。不少观众对于机器人跳舞的第一印象或许可以追溯到2016年的春节联欢晚会,540台阿尔法Alpha 1机器人与歌手同台表演《心中的英雄》,人机共舞的画面成为一幕经典,但随着技术不断进步,机器人也解锁了新的“舞技”。

一款名为Miss Rotanza的舞蹈机器人,由四个KUKA机器人组成,可以随着音乐或前倾、或下腰,头部显示屏上还有一对水汪汪的大眼睛。这款机器人之所以能跳舞是由KUKA专家与机器人动画专家合作而成,动画专家为机器人制作动画,通过动画显示机器人动作,然后发送给KUKA专家在机器人上运行。而在国内的街舞类综艺中,所推出的H5界面上,UGC页面的舞蹈动作全部为真人舞蹈动作抓取,采用了电影制作级骨骼捕捉技术,让机器人宛如真人,场景和机器人DIY部位全部利用3D建模搭建,可以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定制,同时也具有一定的参与感,让普通观众也感受到“斗舞”的乐趣。

除了外部肢体运动,机器人在创作层面也开始展露头角。在此前的虾米音乐节上,人工智能的现场编曲作品让人惊艳,而歌手Taryn Southern发布的单曲《Break Free》,整首歌曲由她作词并提供旋律,其他所有的编曲都是通过AI智能作曲平台Amper Music自动生成的,就连这首歌的MV都由另一个AI平台自动生成。

演出行业人士黎新宇表示,对于大部分动物来说,随着节奏或者音乐做出一些基本动作并不困难,甚至很多动物就是通过舞蹈来向同伴传递信息,但是对于机器人来说,流畅地掌握舞蹈动作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无论是先写入程序再执行,还是实时抓取动作进行模仿,都需要先进的技术作为支撑,因此有机器人加入的舞台演出,虽然效果惊艳,但往往造价不菲,延伸到艺术内容的创作层面,也是同样的情况。

技术待普及

机器人进驻艺术领域,让舞台表演有了更多新的可能性,但是从整体市场规模来看,技术还有待进一步普及。

有演出商表示,仅以小型的舞蹈机器人为例,一场演出至少需要50个机器人同步演出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但是前期的动作调试、场地配合等需要花费较多的人力和物力,负担成本的压力比较大,虽然机器人演出,特别是能与真人产生互动类的演出非常受欢迎,但是在技术还没有大面积普及的情况下,机器人演出的成本还是居高不下。

此外,黎新宇也指出,很多人对机器人技术存在一个误解,事实上从现阶段的发展情况来看,机器人技术的诞生并非是为了取代人类在艺术创作中的作用,仅以目前较热的人工智能编曲为例,当下的技术还是远远不能替代艺术家创造性的工作,人工智能只是算法,根据一些特定的条件创作出乐曲旋律,更多的是为艺术创作起到辅助作用,有一些技术层面和具体操作层面的问题仍未解决,“在舞台演出中也一样,机器人并非必然的吸金砝码,演出本身要有看点,机器人的加入才能成为卖点”。

而在未来的演艺市场中,技术与艺术的融合将成为必须攻克的问题,在此情形下,机器人技术将发展为舞台上的一个流行元素,还是成为演出模式多样化的基石,这些都有待进一步观察。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王嘉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