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期主角:北京小吃
■初尝理由:
作为京菜的重要组成部分,卤煮、炸灌肠、爆肚等老北京小吃一直广受食客青睐。在外来小吃大举进入京城的状况下,仍显现出极强的生命力。本期,北京商报记者体验的门框卤煮和小肠陈,就是其中知名度较高的两家店。记者体验发现,两家店的产品虽有相似性,但菜品的呈现方式、餐厅环境以及服务方面有明显差异。
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用餐高峰略显混乱
6月30日20时左右,记者到达位于门框胡同19号的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店内的上座率尚可。进店后立刻有服务员热情招呼询问需求,点菜后,服务员对所点菜品进行确认,随即开始制作。服务员招呼语气平缓,很有街坊门店的感觉,不会太冷淡也不会过于客套,令人倍感舒适。在当时店内人数不多的情况下,服务人员还能与顾客愉快交流。
7月1日19时45分左右记者来到位于南横东街的小肠陈饭庄老店,尽管过了饭点,店内仍是熙熙攘攘。进店后没有服务人员招呼,顾客需自行在收银台处排队,付款打单后再到取餐口取餐。由于收银台、取餐口与餐桌间的间距较小,店内显得有些混乱,但并没有服务人员进行引导,全靠食客自觉。取餐后找不到合适的餐位,服务员会主动帮助寻找,但由于食客众多,寻求服务时经常遇到被忽视的情况。
点评:两家店的服务品质有较大差异。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的服务更适合经过忙碌工作后闲暇时分的都市人群。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的服务并没有怠慢,但是由于食客人数过多,不免造成服务品质的滞后。
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门脸小名气大
踏入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的第一感受就是小,不仅餐厅所处的胡同狭小,整个餐厅也只摆放了5张餐桌。门侧的卤煮锅就占据了相当大的空间。整间餐厅的装潢也没有太大特色,餐厅门脸也并不醒目,经过此时不小心就会忽略掉。炸灌肠等小吃需要通过餐厅后侧一处老式木质楼梯上楼去取。服务员和顾客挤在这狭窄的空间内,一旦食客稍多,对会严重影响就餐体验。
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的就餐空间则显得宽敞明亮许多,并且外卖与堂食客人不占用同一个窗口,区分较为明显。餐桌也是传统风格的木质方桌与木质方凳,搭配较宽敞的座位间距,尽管客流量大但食客相互之间不会产生较大的影响。不仅如此,在店后还有一排紧贴墙面的长桌,较适合单人就餐。但正门一侧的水槽略显杂乱,对餐厅的环境有所影响。店外还有两套供食客休息的石质桌凳,在高峰期也能作为餐位使用。
点评: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的环境与其服务一样很具有街坊餐厅的感觉。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更具现代餐饮连锁店风格,堂食外卖分离也能带来更高效率。
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菜品量大卖相尚可
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的菜品一目了然,主打小吃就几样,让有选择困难的食客很省心。招牌的卤煮大肠没有臭味,入口后也很鲜嫩,不会难以咀嚼。卤煮汤的口味也很恰当,没有腥味或过咸过油的情况。炸灌肠不如卤煮那般惊艳,外皮能够尝出酥脆,但如果不加蒜汁,恐怕难以留下记忆点。
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的炸灌肠值得推荐。首先是量大,同样15元的价格,小肠陈饭庄的炸灌肠更适合两人食用,外皮酥脆咬下去还有厚实柔软的触感。经典卤煮同样没有腥臭味,且香菜、辣椒和蒜汁由食客自取,照顾到对这几样重口味食材有着不同需求量的食客。此外,这里的蓑衣黄瓜清爽脆甜,很适合与卤煮进行搭配。
点评:两家餐厅作为具有知名度的北京小吃经营店在菜品上确实都有独到之处,基本的不腥不臭都做到了。但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的炸灌肠较小肠陈饭庄(南横街老店)在分量上确实偏少,而且在入口后不丰满。但门框胡同百年卤煮总店的卤煮汤口味会稍淡一些,不会有太咸的感觉,适合第一次尝试卤煮的食客口味,也适合对盐较敏感的食客。
北京商报记者 徐慧 薛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