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漪席谈

地狱与天堂,只在一念间

出处:时代汽车周刊 作者:刘葳漪 网编:张兰 2016-12-26

“如果意大利人是工程师,法国人是银行家,英国人是厨师,瑞士人是情人,德国人是警察,那就是欧洲的地狱。”说这话的人,我相信他一定没有开玩笑。

去过的法国人也许会认同这个观点:法国人欣赏曲线、旋涡的婉转之美,不太欣赏结构坚硬的几何造型趣味。法国人喜欢闲适,香榭丽舍大街的咖啡馆是巴黎的经典画面。

相比这些欧洲国家,美国有的是一套简单明晰的历史,这让它在对待“物”的态度也直接明了——合理、实用、时髦,是“美国制造”的价值观。

如果上帝要在人类社会中选一个合适的物质主义者代表,瑞士可以拔得头筹。从它的现代设计我们可以观察到这个国家的物质态度:目的明确,过于冷静,从一枚枚精致的腕表作品中,看得出理性美的机械表达。

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华严经》所描述的,概括了日本国民的造物美学。从“物衰”到“幽玄”,从无印到与风雅相通的传统文化,亦是日本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变迁。延伸到制造业上,即“工匠精神”的完美体现。

多山、干燥的自然环境造就了严谨的德意志民族,它的理性有时被视为教条,但也正是教条式的苛刻让德国人制造了杰出的德国品质。

德国只有8000万人口,却创造出2300个世界名牌。德国的机械、化工、电器、光学,再到厨房用具、体育用品等都成为世界上质量过硬的产品。

当制造业越来越多向IT行业跑偏时,德国企业还是坚持抓住事物的本质。发动机和刹车是车辆最核心的东西,在它们看来,其他都是无关紧要的,玩得再花哨再时尚,也没什么用。

国民性格与审美对制造业的影响,意大利是很好的案例。我们星球上最豪华的跑车和最奢侈的服饰,大部分都来自意大利。在“狂热”、“不靠谱”的表象下,却隐藏着某种肃穆的悲剧性。

有一个笑话说,开意大利的车一边跑一边掉零件,曾有品牌因为铁锈问题退出了英国市场。但是,作为欧洲设计做得最好的国家,法拉利、兰博基尼的工程师、设计师们拥有至高至美的审美要求。他们不关心销量,也不关心主流客户需要,只要求自己制造的跑车最漂亮最嚣张,有钱的人、喜欢炫耀的人自然会买。

美国有福特GT,德国有奥迪R8、保时捷911,日本有日产GTR、雷克萨斯LFA,英国有F1、MP4-12C……但是,它们都太中规中矩了,它们要考虑销量,要考虑客户的普遍性,所以,比起意大利,它们的跑车都显得中庸。

把开头的那句话变更一下:当意大利是情人,法国人是厨师,英国人是警察,瑞士人是银行家,德国人是工程师,这就是欧洲的天堂。

北京商报特约评论员 刘葳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