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保持“文化小资集聚地”本色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17
 
 
 

  南锣鼓巷是北京最古老的街区之一,明清以来,这里一直是“富人区”,居住过许多达官贵人、社会名流,从明朝将军到清朝王爷,从北洋政府总统到国民党总裁,从文学大师到画坛巨匠,这里的每一条胡同都留着历史的痕迹。齐白石住过这里的雨儿胡同,末代皇后婉蓉的娘家也在这里。清代直隶总督、兵部尚书荣禄,清代铁帽子王僧格林沁的王府都在这里;茅盾也在这里住过,不过是一个极普通的小院。如今,南锣鼓巷被美国《时代》周刊杂志推荐为25处必去的亚洲风情体验地之一。不禁让人惊叹:这样一条小街区居然“红”了400年。

  在南锣鼓巷,游客可以看到北京保存最完好的元代胡同,可以与这个城市的“文艺青年”们相识相聚,一时间,几公里的小胡同仿佛要网聚整个城市的精华。主题鲜明的酒吧、好吃的老北京“文宇奶酪”、创意T恤商店、上演先锋话剧的小剧场、四合院青年旅馆……奇妙地汇集在这个幽静的胡同街巷,和各式古老的门墩、上马石、门楼、影壁融为一体。

 

 

  建国际企业总部基地

  交道口街道办事处副主任禹拥军对记者说,如今南锣鼓巷日均客流量超过1万人次,以背包客或南方、港澳台游客居多,店面已达到130家左右,为方便游客,今年还将建设旅游咨询站。正在建造中的玉河国际企业总部基地,将在今年年底成为一条现代化企业办公结合历史河道遗址及风貌保护的特色街区。同时玉河风貌修缮工程于今年10月即将完工,地铁6号线也将在南锣鼓巷设站,这两项工程将南锣鼓巷区域的商业价值提升到另一个层次,还将在玉河周边建设地下停车场。禹拥军很高兴地表示,在建中的地铁6、8号线都将原本设定的“地安门”站改为“南锣鼓巷”,在巷南口要建造地下商城,这都会提升南锣鼓巷的国际化水平。

 

 

  南锣鼓巷需要“保护式开发”

  “意犹未尽锣鼓巷 悠然自在胡同人”,这是记者在南锣鼓巷的一家小店门口看到的对联,就南锣鼓巷的旅游开发问题,记者采访了北京巅峰智业机构副总规划师齐晓波,他认为,目前就建筑风格与体量控制、生态容量控制等很多被再三强调的保护原则,在巨大的经济利益面前被频频突破。就丽江来说,发展中的新问题总是层出不穷,以至于纳西族文化长者宣科发出“丽江死了”的哀叹。而南锣鼓巷能否继续“红火”下去呢?

  因此,齐晓波针对南锣鼓巷提出“保护式开发原则”。南锣鼓巷需要营造历史空间下的现代生活区,因为胡同真正的内涵本质是一种平民生活,游客到胡同观光看的正是一种市井生活,南锣鼓巷的功能还是应以生活区为主。北京林业大学园林学院旅游专业教师蔡君认为,北京真正的胡同正在流失中,其实真正住在胡同的原住居民是不太欢迎游客每天来打扰的,他们更渴望宁静的生活。也有专家说,胡同的商业化最终导致胡同居民被“商业化”,现在大多有经济能力的人已搬离胡同,很担心南锣鼓巷变成第二个“周庄”。

  对此,禹拥军表示,对于南锣鼓巷还是让其“自由发展”,保持浓厚的百姓生态、生活场景,适合百姓居住。“到南锣鼓巷的游客中外宾已占1/3,说明了‘新’文化的活力,我们会坚持南锣鼓巷的发展不要‘太奢华’,我们将联合工商、卫生部门,对入驻商店要提高门槛,比如只能以公司形式在工商注册。我们还将联合区环保局控制酒吧噪音。”

 

 

  旅游流与交通流需要分流

  当南锣鼓巷吸引四方宾客的时候,随之带来的交通压力也不小。记者看到,游人逛街时还要注意避让行驶车辆。据报道,今年将投资2亿元打通南锣鼓巷的西侧路,缓解这条胡同的交通压力。从去年到今年,将持续对16条胡同实现交通循环。齐晓波建议,南锣鼓巷要做到旅游流与交通流分离,可借鉴前门大街的做法,打通东西两侧路做交通用,前门大街改为步行街。可是南锣鼓巷处于胡同区,分流车辆确是个难题,但不得不突破。

 

 

  做“文化小资集聚地”不做集市

  这样一条小巷不仅汇集了历史文化名人,还有演艺界大腕、中戏明日之星、戏剧研究家、舞美设计师、创意工作者。禹拥军向记者介绍,北京是全国的戏剧文化中心,东城拥有全北京80%的话剧演艺团体、场所资源。有人说,南锣鼓巷的红火要归功于最早中戏的学生们,是明星、电影、风格、文化滋生了小巷的非主流文化。蔡君也赞成此说法,南锣鼓巷由于具有历史沧桑感,常被中戏学生当成拍摄作品的外景地,后逐渐形成了文化小资们的集聚地。

  齐晓波认为,南锣鼓巷体量小,元素多,实现各种文化产业的无缝对接非常关键,既然来南锣鼓巷的主流群体是小资、艺人,那么发展“小而精”的小空间才是关键。

  商报记者 师兴/文并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