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中国印 铭刻奥运时期的北京记忆

出处: 作者: 网编:任海超 2015-12-17
  沈云兰
  中国印
  茄段
  葡萄桩
 

  一说到紫砂壶,人们脑海中可能没什么特别的印象,但一说奥运壶,这可是吊足了人的胃口。什么是奥运壶呢?这可是爱家收藏市场沈云兰女士的杰作,她是怎么创意,想到做奥运壶的,这可要从头说起。奥运壶,这个在奥运期间的文化旅游商品在后奥运时期仍然很有市场。

 

 

  学做紫砂壶先学工笔画

  沈云兰在年龄很小的时候就看妈妈做紫砂壶,后来从工艺美术学校毕业后,就自己做起了紫砂壶。她做的紫砂壶,不论上边雕刻的是梅花,还是青竹,都那么细致入微,凸显神韵,青竹苍劲有力,梅花娇美怡人。她在紫砂壶上雕刻的小动物,比如青蛙,惟妙惟肖,动中带静,静中带动,非常可爱。“要想紫砂壶做得漂亮,除了仔细观察以外,还要有工笔画的功夫,这样在紫砂壶上雕刻,会更加细腻逼真。”记者在云兰紫砂工作室看到一把名为“至交”的紫砂壶,刻有竹子、梅花、松树,“这松树是故宫的松树,从松树的纹理可以看出。为了刻这个松树,我在故宫观察了很久”。  

 

 

  奥运壶名叫“中国印”

  说到做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奥运壶,沈云兰不是偶然,她的手法是把中国的元素融入壶的雕刻中,她做的“八卦龙头一捆竹”,壶把是龙头,壶盖雕刻成易经的阴阳八卦的符号,壶底里面是阴,壶盖面是阳,传统文化底蕴通过壶的形状,让人尽收眼底。“我看到奥运会徽引发的灵感,这个奥运壶名叫‘中国印’,方中带圆,方方正正,四平八稳,象征着中国人的做事风格。中国有印章的历史是从商代开始的,这个奥运壶里既有传统文化,又有紫砂文化,还有奥运精神。在壶身上还有故宫著名文物鉴定家的签名,预示紫砂壶真正进入了收藏领域。2008年在浙江义乌一次新品发布会上, 一位美国投资商以6888元的价钱买下了这把奥运壶。现在奥运会结束了,这款奥运壶依然畅销,沈云兰已经为这把壶申请了专利。

 

 

  亚洲游客青睐中国紫砂壶

  沈云兰的紫砂壶受到日本、韩国和东南亚国家游客的喜爱,一位常年在中国做建筑设计工作的日本人,每月都来云兰紫砂工作室买紫砂壶,连续三年不断。他喜欢买荷花壶、芒果壶等。香港的游客喜欢刻有“海纳百川”字样的紫砂壶等等。

  而立之年,对一位艺术家来说,正是创作的黄金时期,也是又一个人生起点。沈云兰在不断的创新中,做出了一件又一件具有北京韵味的高端文化旅游商品。

  商报记者 刘亚力

 

 

  沈云兰小传

  沈云兰,江苏宜兴人。20岁拜紫砂名家、高级工艺美术师顾道荣为师,在老师的悉心教导和本人的刻苦钻研下,壶艺日趋进步,在宜兴这片紫砂热土的熏陶下,逐渐形成自己的审美观点和创作理念。经过十几年的历练,沈云兰制作的紫砂壶因其饱满、有生气而在业内获得认可。

  2005年,沈云兰来到北京,她的紫砂艺术从此迈入一种全新的创作境界。北京文化底蕴深厚,人才济济、名家众多,再加上收藏已成为京城的一种时尚,使沈云兰的创作有了一个大转折,她的紫砂作品推陈出新,给人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沈云兰的紫砂作品一是创意好,其次是有文化内涵,第三便是泥料纯正。她的创作很讲究,形、神、气、韵、态五要素的和谐之美,她的紫砂壶作品还有很强的实用性,集实用和观赏于一体,又有艺术美,又具功能美。所以很受紫砂爱好者的青睐。

  中国紫砂是传统手工艺与艺术的融合,由于紫砂矿资源的不可再生性和紫砂壶独特的成型方法,这让紫砂壶具有实用性的同时,也更具有收藏价值。

  在今天这个不断推陈出新、强调个性的时代,是否拥有个人风格很宝贵。愿沈云兰紫砂作品的个人风格更彰显。沈云兰的梦想在陶都萌芽,愿她的事业在京城快速发展,愿她的紫砂才艺在这个大舞台上尽情展示。

  沈云兰被评为2009年收藏界百位风云人物。

  ●2006年6月6日 沈云兰在中国当代紫砂精品展中六方石瓢作品荣获银奖。

  ●2009年5月 参赛作品《井栏》在“2009河南首届紫砂艺术节”参赛评比中经评审委员会评审荣获金奖。

  ●2009年10月 沈云兰创作的鱼化龙壶在第六届中国国际茶业博览会精品茗壶评选中荣获金奖。

 

 

  浅论紫砂壶的继承与创新

  在传统的紫砂壶艺造型宝库中,蕴藏着丰富多彩各类完美的器形,汇集着历代艺人的创作智慧,经过数百年来人类社会在文化艺术上的演进,很多器形不断翻覆提炼修改,日臻完善,虽古犹新……孕育着紫砂壶艺的独特风格与内涵的精华,供我们去汲取素养。我们应该认真学习优良的传统,取其精华,以充实自己的设计构思,方能创作出更新、更佳的作品。

  人类社会的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在不断地演进发展着,旧事物总要被新事物所替代。造型艺术的审美趣味亦然。各个时代的人们对器皿要求的差异,相应地反映出不同的审美观。当前,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突飞猛进,一日千里,过去的生活方式、审美方式,不可能再一成不变地倒回来。

  但传统文化又是靠世世代代相互继承积累下来的,它是属于全人类的。艺术欣赏,审美情趣不分国界,“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也已成为人们的共识。显而易见,古代优秀的传统,应该很好地继承。例如对于我国民间工艺美术,特别是对于其中高难度技巧的部分,更应该研究它、掌握它,不能畏惧。不认识到这一点,就是一种短见与无知,同样的道理,国外的新鲜事物也要选择地为我所用。但这种“用”为的是开拓视野,增加见识,有所创新,而不是背弃我们的民族传统文化与地方特色,这样才能使我们的紫砂艺术有着可贵的独立价值。

  是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而后有所创新,还是破坏了传统而后标新立异?我认为,正确的选择就是前者。

  继承传统而创新,新是窥探历史认识传统,在紫砂艺术领域里,惟有锻炼并掌握高难度的基础技巧、工艺改革才能有突破性的创新。一个人的生命是短暂的,假定能活80岁,那他的创作年限至多不过60年。下一代如果踢开师承,重起炉灶,那就永远谈不上文化积累,即使哗众取宠,也只能是昙花一现,没有推广和传世的生命力。民族文化的发展,不能舍源逐流,惟有不忘本,肯开拓,肯创新,才能不断提高,永无止境。学海无涯。

  我的论点必须是立于传统,敢于创新,才能使紫砂壶艺的常青树四季常青。永远有充沛的、旺盛的生命力,高高屹立在世界的东方。沈云兰

  于2010年6月3日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