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信任·责任

出处: 作者:韩哲 网编:任海超 2015-12-15

在我国经济越来越倚重消费撬动的大背景下,企业失信已不仅仅是一个微观问题,而是具有了宏观的身份。

  当前的企业诚信并不能叫人满意,“3·15”越被当个事,企业诚信就越是个事。世界银行副行长、首席经济学家林毅夫就曾表示,信用差是当前中国内需不足、消费不给力的主要原因之一。

  1991年诺贝尔经济学奖获得者科斯提出了其赖以成名的“交易成本”理论。所谓交易成本,就是在一定的社会经济关系中人们自愿交往、彼此合作达成交易所支付的成本,也即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成本。如果交易成本过高,将导致交易困难、失败,进而导致市场配置资源的无效率,即市场失灵。在导致交易成本高企的诸多原因中,因寻求自我利益无限膨胀而采用欺诈导致的不信任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原因。

  在信息不对称的条件下,消费者对于各种各样的潜规则算计防不胜防。企业失信以及由此对消费者权益侵害现象的滥觞,让消费者只好退而求其次,用减少消费、延迟消费的方式来做消极的抵抗。消费者在吃饭时,担心会认识什么新的化学名词;在买车的时候,担心车会自动加速跑偏;在逛超市的时候,担心价签会被动手脚;在买房的时候,担心是不是“楼倒倒”和“楼脆脆”……没有安全感,花钱也没有那么痛快。

  诚信不足必将导致需求不足。比如一个农民,挣的都是辛苦钱,可耳闻目睹都是企业欺诈消费者的例子,消费起来畏首畏尾,而农村消费市场正是我们所要极力开拓的领域。比如近期的内地居民赴港澳购买进口奶粉潮,在这里,消费已经不是不足,而是受阻。企业没有责任,消费者失去信任,消费将仍是慢吞吞、不温不火,而不是充分释放。

  经济发展属于投资撬动,也属于消费撬动,但最终还是属于消费的。投资不可能持续以往的规模,投资的效率也必然步入下降通道。因此,“十二五”、“十三五”以及未来更多的五年计划,消费必将扮演一个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据显示,中国的消费率在36%左右,仅为美国的一半、欧盟和日本的2/3,在提升消费方面我们应是而且也必须是大有可为的。

  30多年的改革开放,使得我们已经站到了新的发展坐标,中国的发展需要转移到另一个轨道上,在此之前说可能只是“纸上谈兵”,而现在则具备了现实条件,因为大规模的中产阶层正在兴起,随之而来的是大量的消费需求,不仅在于买车买房,同时还有细水长流的日常消费,家电、教育、旅游、文化等消费将日益重要。消费要担纲经济发展的一号引擎,要想引擎运转顺畅,信用就是这其中的润滑油。

  因此,企业需要重塑自己的责任感,挽回消费者的信任。企业的失信,在于企业家的失信。为什么企业家敢于失信?一方面在于犯错成本的过于低廉,另一方面则在于成功门槛过于廉价。前者滋生胆大妄为,后者产生急功近利。企业家只要赚到钱,就是所谓的“成功人士”。赚钱能力掩盖了一切能力,诚信也就变得无所谓了,正如唐骏面对学历欺诈指责时的无所谓。对于企业家的评价标准不能再以成败论英雄,而是诚信即红线。

  而作为社会公器,媒体惟有以更加矢志的“扒粪精神”进行舆论监督,全力促成这样一种社会氛围:让厂商心中对于消费者权益充满敬畏,让有良心的企业收获诚信的红利,让没良心的企业无所遁形。只有企业失信变得无力,消费才会变得给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