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供给侧改革对话商业文化软实力

出处:特刊 作者:记者 刘宇 网编:王诗文 2016-05-31

0531T07(新闻纸)s001

作为今年京交会“中国(北京)电子商务大会”的重头戏之一,以“供给侧改革与商业文化”为主题的互联网+商业文化分论坛昨日在国家会议中心召开。今年初,我国明确提出研究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案。一直以来,经济和文化都被看成是难以融合的“两张皮”,但随着时代变化,无论广义还是狭义,文化都已成为经济发展越来越重要的支撑。对于商业领域来说,传统商业与互联网思维的加速融合,正孕育出不少新的商业文化。对此,论坛上无论是中国商业文化概念的创始人,还是已拥有百年基业商业品牌的高管,都认为只有将文化彻底融入经济,用中国文化武装“工匠精神”,才能让企业在转型大潮中拥有更强劲的生命力。

商业文化新思考

2016年是我国经济推进结构性改革的攻坚之年。在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上,供给侧改革被看成是解决当下经济问题的良药。政府提出这一改革思路后,各行各业都开始尝试围绕“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补短板”这五大任务进行结构调整,商业领域同样如此。

作为商业发展重要的组成部分,商业文化在近几年开始被越来越多行业人士所重视。作为中国商业文化学的创始人,原商业部部长、中国商业文化研究会创会会长胡平在论坛上表示,当下经济发展中,无论是“供给侧改革”还是“城镇化”、“一带一路”等经济命题,都需要商业文化的支撑。但当下商业文化仍没有变成主流文化。对此,胡平指出,如今开始提倡的 “工匠精神”,如果想让中国的现代化产品在世界更有认知,必须要有中国文化的武装,才能让“工匠精神”更有生命力。

对此北京日报报业集团党组书记、社长傅华也认为,基于文化创新,若要在拉动消费方面取得更快的成效,只有文化价值的创新才会成为推动商品更新换代、开拓市场的主动力。

让经济插上文化翅膀

据了解,所谓商业文化,是指商品流通领域中出现的各种文化现象,不但包括商品文化、营销文化、商业环境文化、商业伦理文化,还可以涉及市场学、广告美学、顾客心理学等。曾有专家指出,历史中“儒为名高,贾为利厚”,读书人追求的是“义”,商人追求的是“利”。而胡平于1989年正式提出创建商业文化学,最广义的理解就是让经济和文化不再呈现“两张皮”,在当下的经济环境中,商业文化也可以让转型变轨中的中国经济社会发展,找到一种新的支点和动力。

随着时代发展,商业模式不断迭代交替。面对新的经济形势,商业文化也开始进行与时俱进的调整。对此,北京大学原副校长、教授张国有在论坛上以《从旧传统转向新习惯》为题目的主题演讲中指出,商业文化对技术革命、社会变革,包括对现在供给侧变革都是至关重要的,而商业文化的核心,则是在消费者的素质、消费习惯以及市场规则等。美菜网创始人兼CEO刘传军表示,供给侧的生产和流通两端都要改革,农业生产和流通也要改革,但在农村农业这个行业里面很难谈商业文化。美菜是典型的“互联网+”农业、物流、电子商务和服务的企业,企业要成功必须有企业文化。

在业界眼中,原来的广义商业文化随着经济的发展,也正在逐步成为更有针对性的狭义诠释。如随着商业领域不断出现的新变化,商业文化也更能反映出企业的诚信、经营理念以及未来发展方向。

国内市场长期缺失

对于商业企业来说,无论是百年品牌全聚德,还是逐渐成为地标性的文化企业国家大剧院,新时代的发展思路都已与商业文化密不可分。菜百首饰常务副总经理关强表示,菜百首饰在转型发展过程中,商业文化起到了催化剂和添加剂的作用。未来,菜百首饰的发展也必须要把品牌与商业文化进行进一步紧密结合。全聚德总经理邢颖也表示,在经济市场中,有形的是形势变化,而无形的则是品牌,作为老字号企业更深知“品牌制胜、文化致远”的道理。

据了解,随着中国已逐步成为制造大国,许多产品却仍面临着质量虽过硬,但在国际上却没有获得相匹配的知名度,这也被业界认为是与长期缺乏研究商业文化有关。对此,味多美董事长黄利也认为,“工匠精神”的文化,其实就是一种商业文化。目前要做的是改变中国消费者的观念,就是要重视“工匠精神”。无论是做航天飞机,还是一个厨子,所有行业都需要这种“工匠精神”。

国家大剧院电商战略负责人王威也认为,国家大剧院领导曾说,要像爱护自己的眼睛一样爱护品牌。而对于品牌的形成,王威认为也有很多内容,如剧院定位、经营方式、核心价值理念等,任何经营都要遵从这种价值理念。

从国际经验看,国家商品经济越发达,商业文化就会越丰富,不少商品经济相对发达的国家,对商品做推广时都已做到以人为中心,满足消费者需求为产品首要原则。所以,各企业高管、学者达成共识的是,商业领域各品牌如想更好地发展,就必须研究囊括了顾客心理学、消费心理学和市场预测学等学科的商业文化,这样一定会给企业发展带来长足的帮助。

北京商报记者 刘宇/文 张笑嫣/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