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商业

除了深夜食堂 中关村还应为年轻人准备什么

出处:商业周刊 作者:闫岩 王莹莹 网编:尹文武 2019-09-10

夜间消费需求的增加,让中关村商圈的夜经济更有发展空间。数据显示,中关村夜宵外卖需求热度在全市排名第二,夜间外卖需求热度排名前十中有4所高校位列其中,均在中关村商圈辐射区域内。作为政府重点打造的六大夜间消费聚集区之一,食宝街凭借网红美食街区,一跃成为中关村的餐饮聚集地。但夜经济的发展仅靠餐饮发力是不够的,需各个商业项目进行联动。对此,业内人士指出,作为深夜食堂,食宝街较为成功,但是要繁荣夜经济还需要增加更多体验项目。二期与一期相比,客流少,闲置区域较多,可适当增加主题活动,如艺术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吸引更多消费者。

92

夜间经济消费需求旺盛

从2015年开始,中关村开始转型成为互联网科技公司聚集地。中关村地区除了拥有大量的办公区以外,也是高校云集之地。此外,从地理位置上看,中关村位于地铁10号线与4号线的交汇处,交通便利,也为该地区的发展提供了保障。

北京商报记者发现,中关村地区时段性特点明显。由于工作时间的原因,中关村公司下班时间较晚,夜间消费需求实际上较为旺盛。以便利蜂便利店为例,有数据显示,在中关村区域的销售高峰可以延续到夜间,即使过了晚上9点,也仍然有相当于白天高峰期20%的客流。   

此外,据《2019北京餐饮消费趋势报告》显示,夜宵外卖需求热度最高的区域是东二环到东五环之间,其次就是中关村附近。考虑到东二环到东五环的“大朝阳”地区范围更广,中关村地区的密度实际上更大。从夜间外卖需求热度排名上来看,前十名里包括中国人民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北京电影学院4所高校,这4所高校均是中关村商圈可辐射到的区域。

93

室内美食街计划延时

提到食宝街,在中关村工作的赵先生总是赞不绝口。在上地工作的沈女士对这里也表示了充分的肯定:“现在和朋友聚餐吃饭都会来中关村,这里消费的氛围很好,吃喝玩乐都可以满足需求。”

曾经以卖电脑和数码产品起家的中关村,随着产业的转型被贴上“科创”、“互联网”的标签,而现在又有了一个全新的“美食”标签。从2016年开始,随着食宝街的进入,中关村商圈被美食消费再次激活,不仅吸引了附近学校的学生、互联网公司的白领等周边群体,也吸引了不少年轻消费者寻觅而来。

据了解,食宝街共分为东西两个部分,包括一期和二期。食宝街一期自2016年12月试营业以来,凭借花园式的场景、全品类的餐饮,迅速晋升成为中关村的一张新美食名片。据食宝街方面表示,其中生意最好的一家小店,开业第一个月的销售额就接近10万元。食宝街日均客流量已达到5万人次,吸引了百余家品牌入驻。其中50%以上为新兴餐饮品牌。

值得注意的是,食宝街的打造不仅重新带动了中关村地区的消费,也突破了消费者对于心目中“美食街”的定义,更重新定义了“室内美食街”的组织架构形式,为不少传统商业街区升级改造提供了良好的思路。

光耀东方集团副总裁兼商管总经理潘勇在接受北京商报记者采访时表示,食宝街目前已经有延长营业时间的打算。潘勇表示,延长营业时间后,商户需要增加人力、物力,还需要培训营业员和营销人员,整体的管理时间和经营流程也需要重新梳理规范,这些都需要具体去落地准备。

还需多种业态联动

“夜经济”只靠餐饮发力是不够的,需要其他商业项目做支撑,尤其是这种盒子式的经营模式。与露天式的美食街区有所不同,食宝街的所有商户均在室内,因此区域活动范围有限。另一方面,与朝阳合生汇的深夜食堂相比,食宝街虽然有中信书店、电玩城等业态,但整体联动不够。

中粮·祥云国际副总经理刘琪对北京商报记者表示,夜经济的发展需要更多夜间场景打造,如夜间市集、露天弹唱会、露天放映会等新的消费场景,让夜间消费更有生活归属感,会更好地契合消费心理和消费习惯。

北商研究院特邀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认为, 从目前看来,食宝街这种盒子似的美食街区做的较为成功,里面有大量的网红餐饮品牌,在一定程度上吸引了周边客群前来。中关村附近主要以上班族为主,餐饮需求确实庞大,但很重要的一点就是夜经济的发展不能只靠餐饮带动。“如今的消费者对餐饮需求大,但也同样需要娱乐活动等内容,餐饮只是其中的一个部分。作为深夜食堂,食宝街以餐饮为主做的很好,但是要繁荣夜经济还需要增加更多体验项目,如艺术展览、艺术演出等活动,需各个商业项目进行联动。”

赖阳认为,食宝街体量较大,而二期相对于一期客流量较少,不能饱和,在有商户撤店的情况下,很多空间处于闲置状态。“在这种情况下,二期可适量增加娱乐文化等活动,不仅能增加客流,吸引更多消费者,对夜经济的发展也会有更大的促进作用。想要形成一个集文化、艺术、体验、餐饮的街区体系,需要有更丰富的内容支撑,对品质进行提升,企业才可以走得更远。”

北京商报记者 闫岩 王莹莹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