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职业新选择 京东搭建就业“蓄水池”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段跃 2019-08-06

就业是最大的民生,也是经济发展的重中之重。近年来,在众多领域扎根的京东创造了超过2000种工作岗位,仅2019年,京东整个集团全年的新增岗位需求预计将超过1.5万人。 可以说,京东丰富的工作场景、广阔的成长空间和有价值的培养路径无不强烈吸引着新鲜血液持续加入,也有越来越多的年轻人选择在这里扬帆起航。

T086Xs001

陈文雅在田间巡查,做生产记录

实现二次就业

或许,入行时还是懵懂少年;但,一定是因为爱才能坚持。

陈文雅,已经从事与农业相关的工作近十年,但入职京东做农业尚不足一年,算是新手。然而在陈文雅看来,就是这不足一年的时间,让她看到了互联网农业的走向,学会用技术解决传统农业看似完不成的任务。

“进入京东农场这个项目接着做农业,看着互联网对农业的改变,才有了继续坚持的勇气。这更像是二次就业。” 陈文雅用这句话概括在京东从事农业的感受。

陈文雅是京东X事业部京东农场员工,是2018年底定向招募的农业人才,本硕连读7年农业专业,后在传统农业工作8年。陈文雅称:“就在快要坚持不下去的时候,我来到了京东,接触了互联网+农业,更找到了坚守的价值。以前我羡慕别人,现在我是同期同学羡慕的对象。” 她坦言,所有同学和曾经的同事,目前只有她一个人还在从事农业行业,也是京东农场的模式实现了她自己的职业升级。

“在之前的工作中,都是凭借人工的方式,手动记录数据,这些数据往往存在误差并不能精准监控农业生产过程。在京东农场,可以用数字化方式呈现,借助AI技术分析果实的成熟程度、长势情况,大大提高了标准化程度。科技务农可以解决她以往在传统农业中遇到的诸多问题,也找到了继续从事农业的理由。” 陈文雅如此解释京东技术对农业乃至自身职业的影响。

遇见了京东农场的陈文雅,在这里她重新找回了做农业的价值,逐渐从一个传统农业生产者蜕变为新农业经理人。或许王亚菲要比陈文雅更幸运,刚毕业4年的王亚菲已经能够将在学校所学的知识灵活应用到蒙清农业与京东农场合作项目的实践中,甚至从这份工作中看到未来。

学农并不是王亚菲报考时的第一志愿,对农业更是陌生,毕业后的机缘巧合才让王亚菲逐渐对农业有了感觉,如今更是将这份工作视为生命中的一部分。“人与作物以及土地的沟通直接且真诚,农业是一个投入与产出成正比的行业,你对土地的付出会通过作物的产量和长势得到反馈,土地不会有丝毫的作假。” 王亚菲如此解释着对所在行业的热爱原因。

王亚菲称,从春天播种到秋天收获,这是一份能感受到成就感以及生命意义的工作。而这份收获中,王亚菲就像与工作谈着恋爱。在王亚菲认知里,4年时间里,对农业从逐渐了解到慢慢热爱,直到现在已经难舍难分;如今,蒙清提供的工作岗位与自身的职业规划一致,能够让自身表达对农业的热爱。或许正是企业与个人之间的高度契合,让王亚菲扎根在农业,成为“新农人”。

随着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开始通过技术、营销、物流等基础设施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不仅让这个古老的行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更让一批拥有出色知识背景的年轻人在其中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让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自豪。

T086Xs002

京东-蒙清合作建设的京东农场项目基地

打造全能型人才

一入农业深似海,想要游上岸,还得凭借更多的技能。“以前我只懂技术,但植物技术的天花板很低,很快就遇到了瓶颈,对职业的思考进入了迷茫期,人绷得很紧。这个时候正好碰上了京东与蒙清项目,也看到了自我转型的希望。” 王亚菲如此解释。

实际上,深爱农业的王亚菲不想只懂技术,还想懂管理、懂市场,成为一个全能型的人才。“懂得更多才能看得更远,才能看到未来农业的发展方向,才能更加深刻地理解农业。就像是仅做第一产业,利润极为微薄,只有向二产和三产发展,做好加工和销售才能增加农产品的附加值,实现长线发展。”

陈文雅从业近十年,想的也是时时刻刻为自己充电,用技能武装。陈文雅称,上学学农时,只能看到局部。“学习西红柿的栽培,只能学到部分阶段,无法做成全程的规划。现在就不同了,可以形成体系,时刻了解各方面的细节,让产品达到品质要求。”

对于选择在京东实现二次就业的原因,陈文雅给出的解释是:需要站在更高的角度看农业、规划人生。在陈文雅看来:“上一份工作时,也看到了所在的企业从传统农业向智慧农业转变,但短时间内仍没有形成体系化。那时候会怀疑当初的选择和坚持是否还是对的。进入京东后,职业规划有了更清晰的线路,学农的价值也得到了肯定。”

“好像我之前的所有付出都是为了现在。”加入京东农场的前4个月,有着丰富农业从业背景的陈文雅主要负责起草京东农场的管理标准,从合作签约到后期生产,从基础设施的搭建到合作农场人员的管理培训都被纳入到标准当中。

陈文雅逐渐发现,京东农场科学的管理标准和前沿的技术赋能,给了像曾经的她一样的农场主、企业主们一个标杆、一个希望,种地也许不用再完全靠天吃饭。

比如曾经令她困惑的“好产品卖不到好价格”,京东农场就提供了完整的解决方案:京东农场平台可以构建种植信息与产品在种植户与消费者之间互动,只有优质的产品才可以进入京东农场溯源体系,消费者通过扫码就可以看到产品的所有信息,产地、品种、成长期、浇了多少次水、施了多少次肥,一目了然。可以说,京东平台依靠雄厚的电商实力、物流能力、技术能力、品牌影响力完美连接了“种植”和“消费”的两端。

在这半年多里,陈文雅走访了山东、成都、内蒙古、哈尔滨、吉林的八、九家农场,重新找回了自己做农业的价值,正在逐渐从一个传统农业生产者蜕变为新农业经理人。

随着京东等互联网企业开始通过技术、营销、物流等基础设施服务推动传统农业升级转型,不仅让这个古老的行业焕发出勃勃生机,更让一批拥有出色知识背景的年轻人在其中找到了新的职业方向,让他们从未像现在这样为自己的职业选择而自豪。

T086Xs002

T086Xs003

陈文雅采集水资源进行检测

创造2000种工作岗位

众多已在社会中摸爬滚打数年的人员加入京东实现二次就业时,京东还为更多的大学毕业生创造了就业机会。在今年3月初,京东透露整个集团全年的新增岗位需求预计将超过1.5万人,多元的商业模式创造了超过2000种工作岗位。这其中,前沿领域的新兴岗位足以让“90后”、“95后”释放职业激情。

百万薪酬的电竞高手、教机器人“说话”的智能客服系统专家、无人机飞服师、京东农场品质安全官……这些鲜为人知的职业都是京东近几年创造的就业机会,京东更是为社会提供着多样型的人才,创造更大的社会价值。

让有拼劲、能吃苦、敢担当的优秀人才获得更好的发展舞台、更优的薪酬待遇、更快的晋升通道,一直都是京东秉持的人才观。随着京东积极推动“小集团,大业务”的转型,人才队伍的年轻化和高素质化也愈发凸显。

京东集团人力资源部通过年度人才盘点清晰地发现,2018年的晋升人员在高效执行、创新、信任协作、学习敏锐度等方面的表现非常出色。而在“科技引领未来”的战略指引下,技术人才的培养和发展优势凸显,数据显示,技术人才的晋升机会高出平均水平40%。

随着“95后”开始步入职场,职场经验丰富的“85后”们也纷纷晋升为管理者,承担更大的责任。目前年轻人已经成为京东发展的生力军,近四成员工是“90后”,近九成管理者是“80后”甚至“90后”。京东集团正在持续给予年轻人机会,大胆破格任用价值观正、能力卓越的双高人才,并提供充分的土壤、空气和养分,培养足够多的年轻人成为未来的领导者。

随着整个中国的消费互联网逐步向产业互联网演进,以京东为代表的一大批互联网公司的业务模式也正在从传统的一体化走向一体化的开放,从电商零售转向“以零售为基础的技术与服务”。伴随着这些原属于企业的资源和能力逐步对外开放给全社会,在企业自身需要吸纳更多技术人才满足创新性岗位的同时,在零售、物流、数字科技等各种基础设施平台上成长起来的成百上千个创业项目,也将为全社会提供更多元的就业岗位,形成滚雪球效应,从而更有效地发挥互联网平台经济在促进高质量就业上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