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陶凤今日评

别让医生走掉了

出处:政经 作者:陶凤 网编:尹文武 2019-07-10

河南省通许县朱砂镇36名村医集体辞职信在网络上引发热议。7月9日,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新闻发言人宋树立在新闻发布会上回应称:无论问题出现在哪个环节,都要调查清楚,立即整改。

村医请辞原因是“我们工作压力越来越大,上级拨款越来越多,到村医手里的钱越来越少,工资发放不到位,上级层层克扣,现在我们村医已经生活不能自理”。

越是基层,看复杂的医疗矛盾越透彻。如果情况属实,“集体辞职”的村医身上,其实放大了现实社会中普遍存在的医疗议题。这些议题包括医生过劳、医护人力短缺、医院资质、医疗成本管控、公共服务补贴执行等。

对村医来说,体制问题的痛点是编制和待遇,还包含更大的健保制度和医疗卫生政策,甚至相关的公共政策、法规和整个国家社会层面对医疗的看法。在当天的发布会上,国家卫健委扶贫办主任、财务司司长何锦国指出,卫生健康资源始终存在着资源总体不足、分配不均衡的问题,农村贫困地区尤其突出。

就医疗资源分配情况来看,在现行的医疗体系中,大型医疗机构处于上游,各级医院基本处于中游,乡镇卫生院往往处于下游。资金技术生成资源,不断向头部集中,基层卫生机构长期存在积贫积弱的局面。在这个链条下游的村医,如果没有财政投入的补贴到位,生活自然很难有保障。

深入到医疗行业内部,相比于上游的药品生产或引进、中游的药品经销,医生常常处于下游。这实际上是一个食物链。在这个食物链中越是处于高端,获利越丰;越是处于低端,则获利越微。病人总体医疗费用中,医院所收的医护人员的劳动费用其实很少,在总费用中所占的比例并不高,而这些费用也并非全部付给医护人员。因此,这是医改之所以要提高医疗服务费的初衷。

羊毛不能都出在“羊”身上。只要活着,医疗之于百姓便是刚需,政府有维护医疗公平的义务,更有兜底医疗保障的责任。前者包含医疗体制、健保制度和医院经营方式的政策引导,后者包括确保医疗机构正常运行,医生拿到应有收入的管理到位。

回顾“新医改”改了什么,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改变尤为明显。经过政府的努力,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硬件更新、设备换代,但在关注人的方面仍需更进一步。加强对基层医生的关注,首先要从改善医生待遇做起。以村医为代表,让基层医生得到与工作相匹配的物质回报,而不是无奈走掉。

真正的医疗是什么?偶尔是治愈,常常是改善,永远是帮助。当基层医务工作者能体面地完成工作,公共卫生、健康管理、及时处理小病急病、合理转诊疑难病症,为分级诊疗提供必要铺垫,大切口的医改也划出了一道有力的口子。

北京商报评论员 陶凤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