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群策群力 业界共商金融业发展“良方”

出处:京交会会刊 作者:孟凡霞 马换换 吴限 马嫡 网编:尹文武 2019-05-31

更好地服务实体经济是金融业的应有之义。5月30日,在2019年中国国际服务贸易交易会期间举办的2019金融街论坛年会上,围绕“深化金融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议题,来自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等监管部门领导、机构人士、学界代表积极献策,共商“良方”。

监管声音

央行行长易纲:

解决民企融资问题是当前最重要任务

针对民企融资问题,央行行长易纲表示,解决好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信贷支持和直接融资问题,是现在最重要的任务。民营和小微企业的融资难融资贵问题,从根本上讲是金融的供给不适合经济转型和高质量发展的需要,是金融供给和需求矛盾的具体体现。下一步,央行将和相关部门积极配合,确保实现今年国有大型银行小微企业贷款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小微企业信贷综合融资成本降低1个百分点的目标。

在加快金融改革开放方面,易纲指出,截止到目前,除了个别项目外,去年博鳌论坛宣布的金融开放措施已经基本落实到位。此外,央行先后推出了开放征信、评级、支付等领域的准入条件,给予外资国民待遇,外资机构进入中国市场取得了实质性、突破性的进展。债券市场的双向开放稳步推进,国际资本持续流入中国。

近年来北京金融业的发展环境不断完善,金融的国际影响力、吸引力和竞争力明显提升。易纲表示,下一步央行将支持北京发展高质量的金融产业,支持国家金融业改革开放政策在北京落地,支持金融街加强国家金融管理中心功能的建设。央行将不断深化金融业的改革开放,支持资本项目便利化的政策试点、跨境人民币支付清算等政策在北京落地。

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

将优化外资金融机构市场准入条件

在继续提高金融开放和监管水平上,银保监会副主席王兆星表示,要进一步优化外资金融机构的市场准入条件,按照国民待遇加负面清单的原则,在有效防范风险的前提下持续优化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准入条件,不断地扩大外资银行和保险机构的经营范围和空间。吸引更多的具有专业特色、专业竞争优势的外资银行进入,进一步丰富我国金融市场主体,不断改善金融供给。

在监管层面,王兆星提出,在审慎监管的前提下进一步减少外资机构的行政许可事项,将更多事前审批转变为事中事后的监管。

王兆星表示,银保监会持续放宽外资机构准入的条件,允许境外金融机构投资入股中资银行、保险机构,以开放促进中国金融业的改革,允许外资投资和设立各类非银行金融机构,丰富外资银行的经营业务和经营业态,持续推进行政审批的改革,不断改进外资的营商环境。

“目前,各项开放措施正在陆续落地,市场、国际反应非常积极,多个国家和地区的金融机构已向我们表达了在华进一步发展和扩大投资的意愿,并已有多家外资金融机构提出了准入的申请。”王兆星如是说。

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

推动证券期货业双向开放战略在京落地

从资本市场角度,证监会副主席阎庆民表示,将推动证券期货行业的双向开放战略在北京落地。下一步要形成与北京市政府、中央相关部委和市场各方面的合力,共同优化市场发展,促进资本市场的高质量发展。

对于资本市场监管,阎庆民指出,要增强工具的有效性,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提供高质量、易获得的金融产品和金融服务,增强工具的灵活性。

谈及优化证券金融服务结构体系,阎庆民表示,提升证券期货行业的对外开放和创新融合水平,证监会积极支持和配合北京市服务业扩大开放综合试点,推动证券期货行业的双向开放战略在北京落地,除了核准瑞银证券作为全国首家外资控股证券公司之外,推进大和证券等国际知名金融机构在京新设投资机构,支持符合条件的证券基金金融机构“走出去”,逐步提高跨境金融服务的能力和国际竞争力。

针对完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阎庆民提出,充分发挥好科创板对科技型创新企业的支撑功能;统筹推进新三板市场改革;协调规范区域性股权市场发展。从服务实体经济的需要出发,研究区域性股权市场的改革,将区域性股权市场作为扶持中小微企业产业政策措施的应用平台,形成和主板、中小板、创业板、新三板联动发展的格局。

机构建言

全国股转系统总经理徐明:

深化新三板改革时机已经成熟

对于新三板市场的建设情况,全国中小企业股份转让系统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徐明表示,新三板制度的设计主要是针对中小微企业和民营企业的,拓展了资本市场的包容度,也缓解了中小微企业融资难的问题,2018年年报显示,挂牌公司通过间接融资,存量金额达到了3055亿元。此外,新三板促进了科技创新和经济转型升级。

徐明指出,下一步存量改革方面要进一步优化挂牌条件实施标准,出台挂牌规则,制定挂牌公司规范运作指引,优化信息披露制度,提高挂牌公司的质量,完善现行可转债制度和优先股。

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

金融基础设施应由具有公信力的机构运营管理

就未来金融基础设施创新,服务实体经济发展的问题,北京金控集团董事长范文仲表示,金融大数据平台已经成为现代社会核心金融基础设施。

范文仲指出,金融基础设施应由政府统一进行规划。金融基础设施建设的前提,是要做好统筹规划和顶层设计,而规划设计的职责应该由政府承担,基础设施规划必须具有全面性和前瞻性,要从金融发展的全局统筹考虑。范文仲认为,未来金融基础设施是管理社会核心经济资源的平台,一定要兼顾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由具有公信力、公益性的机构负责运营和管理。

学界观点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赵全厚:

货币政策创新应考虑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足问题

就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金融研究中心主任、研究员赵全厚指出,货币政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需要考虑到中小企业资金来源不足的问题。

赵全厚指出,融资难和融资贵看上去是连在一起的,但实际相互之间有区别。货币政策在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过程中,应考虑到资金来源足与不足的问题。降准只是在存款的基础上进行适当的存款准备金优惠。同时,在财政政策方面,也应更多考虑如何把金融的开放度进一步提高,比如面向民营资本的金融开放问题。

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

科技是未来五年经济发展的主要抓手

谈及金融科技对经济发展的作用,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院长朱民表示,中国经济正在走向高收入阶段,在这个过程当中,最大的变化是产业结构的转型,而最关键的动力是提高劳动生产率。他指出,在整个服务业里面,大规模引入科技、引入人工智能特别重要。

“技术的应用引发了新的技术发展,人工智能第一次开创了从应用和数据向上发展的通道,这给未来中国的科技赶超找到了一个新的模式。中国经济正在进入高收入阶段的关键点,而科技是未来五年发展最主要的抓手。”朱民如是说。

北京商报记者 孟凡霞 马换换 吴限 马嫡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