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演艺

曲剧《太平年》再现胡同里的人间温情

出处:首都演艺周刊 作者:卢扬 实习记者 杨海丹 网编:尹文武 2019-05-09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实习记者 杨海丹)5月7日,北京演艺集团成立十周年活动之第六届“梦想成真”五月演出季北京市曲剧团公众开放日暨北京曲剧《太平年》主创见面会上,主办方正式宣布2019年度大戏北京曲剧《太平年》将于5月13日-17日在北京天桥剧场连演5场。

《太平年》的故事发生在1949年10月新中国成立之前,北平究竟是和平解放还是会有关键一战,悬而未决,槐荫儿胡同的老百姓也因为局势的不明朗,生活发生了一系列变故。一心为民谋福祉的中国共产党员张志民、知识分子家庭出身的先进女性郑婉贞、靠典当祖产过活的老旗人费三爷,还有靠被服厂发财的崔喜芬、在苦命中挣扎的安淑云和安广顺姐弟……形形色色的人物在风云变幻的北京登场,演绎着他们的欢乐、苦恼、迷茫和思索。

《太平年》编剧王新纪曾将《茶馆》、《四世同堂》、《开市大吉》等老舍先生的多部作品改编成北京曲剧;顾威与北京曲剧结缘20多年,《烟壶》、《龙须沟》、《茶馆》、《正红旗下》、《啼笑因缘》等作品均由他一手主导;戴颐生更被称为北京曲剧的功勋作曲家,76岁仍奋战在创作一线。

提及创排《太平年》的初衷,王新纪回忆:“写这个戏的动议是北京市曲剧团十年前提出来的。当时要庆祝新中国成立60周年,觉得以北京曲剧曲牌‘太平年’为题写一出戏,挺合题也喜兴。提纲也是那时候写出来的。如今这个题材又提上日程,就有了这个剧本。”

近年来,北京市大力扶持文艺创作,持续深化对古都文化、红色文化、京味文化等历史文化资源的研究利用,统筹推动长城文化带、运河文化带和西山文化带“三个文化带”建设,为首都舞台文艺创作提供了不少可供开掘的好题材。在新中国成立70周年之际,创排《太平年》也是非常好的时机,同时这也是北京市曲剧团拓宽创作题材、锻炼演员队伍的一次有益尝试。此前为了向广大群众尤其是年轻观众普及推广北京曲剧,北京市曲剧团还走进北京大学和北京部分地铁站对《太平年》进行宣传,以受众喜闻乐见的形式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了解了这部剧的创作初衷,大家最期待的就是能第一时间见到剧中的主要人物。几分钟的幕后花絮播完之后,剧组演员一一亮相。现场可以看到,从主演到群演都是北京市曲剧团的年轻人,尤其是以郭曾蕊、李相岿、李永德、王玉、彭岩亮、胡优等为代表的北京曲剧的新生代,他们不仅有专业的学习经历,并且跟北京市曲剧团的老前辈进行过专门学习,各有擅长的剧目和角色。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