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首都演艺

郑云龙火了 那音乐剧呢

出处:首都演艺周刊 作者:卢扬 郑蕊 网编:尹文武 2019-03-21

因即将出演的音乐剧与《歌手》决赛直播撞期,日前郑云龙对外宣布退出《歌手》,令不少观众感到遗憾。从《声入人心》到《歌手》,人们记住了一位名叫郑云龙的音乐剧演员,更值得注意的是,郑云龙持续增长的热度连带着与他相关的音乐剧也受到更高关注,不仅票价飙升,而且十余场演出开票即售罄。然而,当下音乐剧市场仍存在着难以调和的问题与矛盾,那么郑云龙的走红,又给音乐剧市场带来了什么?

C2019-03-22首都演艺周刊1版01s001

明星引流

3月12日晚间,郑云龙通过微博正式宣布退出《歌手》决赛:“《歌手》决赛直播与我在上海的音乐剧撞期,在无法保证预留完整档期的情况下,为了保证节目质量,我不得不遗憾地退出《歌手》录制。”

该条微博发布后,#郑云龙退出歌手#的话题便登上微博热搜,与此同时,一部名为《信》的音乐剧也成为焦点,而这也正是郑云龙即将在上海出演的音乐剧,并且是一部门票曾引发激烈抢购的音乐剧作品。

今年1月,音乐剧《信》上海场正式开票,然而没想到的是,11场演出所有价位的门票均在1分钟内便实现售罄,在部分从业者看来,这在国内音乐剧发展的30年时间里,只有寥寥几次出现过门票哄抢的热闹场面。

《信》只是近期大热的音乐剧之一。今年初《谋杀歌谣》北京场开票时,尽管最低票价早已超出此前上海站最高票价,同时北京场的最高票价达到880元,是上海站的近4倍,但也开票即售罄。此外,去年12月《我,唐吉坷德》最后一轮演出时,同样热度大幅飙升,甚至还临时加开池座,最终实现该剧七年以来的最好票房成绩。

音乐剧从未出现过的火爆场景,在近段时间一次又一次地上演,这无疑令从业者兴奋异常,并感叹道音乐剧的春天或许将要来临。但同时不可否认的是,无论是《信》还是《谋杀歌谣》,抑或是《我,唐吉坷德》,之所以能实现较高的票房表现均离不开郑云龙在以上作品的出演,通过自身的热度带动了作品的关注度。可“郑云龙热”却难以成为音乐剧保持长期热度的特效药,该市场仍未解决的壁垒正阻碍着未来的发展进程。

内容壁垒

音乐剧在国内的发展一直备受业内关注,从多组数据来看,该市场近年来确实实现了一定发展。以北京市场为例,据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北京市演出行业协会今年1月发布的数据显示,2018年全市演出市场再创新高,其中音乐剧表现抢眼,观众增长26.7%。而在全国范围内,据2018年底发布的《2018中国音乐剧指南》显示,2017年全国音乐剧市场票房创下近五年的新高,同时观众数量也实现超六成的增长。

然而,诸多利好数字背后却潜藏着至今仍未逾越的发展壁垒,首先不可不提的便是难以摆脱的引进依赖症,即音乐剧的票房增高主要来源于原版引进音乐剧或改编为中文版的作品,票房占比能达到整个市场的七成,而真正的国内原创音乐剧却只实现不足三成的票房占比,且平常上座率也不足五成,与原版引进音乐剧实现平均六成、部分可达九成的上座率相比,形成鲜明的反差。

这在道略演艺产业研究院院长毛修炳看来,这代表着目前国内音乐剧市场正由原版引进作品主导市场,依靠着外力支撑,而国内还没有找到自己的内生发展力量,整个市场还不成熟。

值得注意的是,国内原创音乐剧的发展现状也直接反映出潜在的人才困局。2015年原版音乐剧《剧院魅影》被引入国内时,较高的票房表现在让人们看到市场空间的同时,也有从业者试图制作中文版,但中国对外文化集团董事长张宇表示,“当我们把制作计划提上日程时,才发现根本找不到合适的演员,最后计划只能流产,缺乏音乐剧人才已经成为制约中国音乐剧行业发展的瓶颈”。

实际上,近年来国内的艺术院校均已设置音乐剧相关专业,也培养了不少音乐剧演员,可人都去哪里了呢?演员孙红雷曾感慨,“音乐剧人才有培养没有接收单位,这是音乐剧发展要好好考虑的”。此外,还有不少从业者表示,由于收入微薄,不少音乐剧毕业生选择了改行拍戏。

人才短板

或许在部分人看来,音乐剧的市场空间有限,观众规模也相对较小,但实则不然,若能逐步完善音乐剧的发展环境,该市场同样具有较大的潜在发展。

以西方国家为例,公开数据显示,伦敦、纽约等城市或地区的音乐剧票房,可在当地演出市场票房中占比达80%,其余两成左右的票房才是话剧等演出形式,且优质音乐剧剧目可实现常年巡演,带来长久的收益。此外再看距离较近的日本,音乐剧的票房占比也仍能达到60%左右。反观国内市场,音乐剧票房占全国专业剧场总收入的比例在5%左右上下浮动,最高时占比也仅为8.3%。

在从业者看来,国内音乐剧市场同样也具有发展前景,从《歌剧魅影》、《芝加哥》、《修女也疯狂》等原版引进音乐剧在国内实现的票房和反馈来看,国内观众对音乐剧具有一定的需求。与此同时,为了吸引观众,国内原创音乐剧也在尝试将知名音乐人的作品进行改编,以培育整个市场。

目前已有越来越多的资本机构也相继入局,内地在演音乐剧机构已达到约80家,其中在北京注册的音乐剧演出机构就有33个。但国内音乐剧市场若要实现发展,人才困局是亟待解决的问题,且现阶段音乐剧市场不仅缺乏表演人才,其他环节的专业人才同样匮乏,需要完善整个培育体系。在毛修炳看来,目前国内对音乐剧的普及不足,不仅美育培养缺失,观众群体缺乏,学科认识度也较低,优秀人才不足,而高校教育起步较晚,仅有少数院校开设音乐剧相关课程,且大多数院校以培养音乐剧表演人才为主,不能覆盖音乐剧产业的全部链条,比如适合音乐剧的制作人、编剧、编舞等专业人才。

北京商报记者 卢扬 郑蕊/文 贾丛丛/漫画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