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商业 > 消费

另类微风市集 探索社交型菜市场

出处:消费周刊 作者:王晓然 孔瑶瑶 网编:段跃 2019-03-15

通常菜市场留给我们的印象是嘈杂、充满烟火气的。但前门西兴隆街的微风市集却重新定义了菜市场的形态。从外表看,它更像是一间咖啡馆或书店,走进去才发现别有洞天:半开放式的早餐厨房、充满设计感的分区布局、移动货架、丰富多样的生鲜。楼上还设有料理DIY体验区。除了解决一日三餐,这里还可以承载生活方式展览、举办公共活动。作为西兴隆街改造的一个便民商业项目,微风市集提供了另一种社区商业的可能性。作为菜市场,它显得很另类,但也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我们对菜市场的想象。

图片来源:由未来以北工作室提供 

“网红”菜市场

微风市集如今已经成为了“网红”。无论从名字、建筑风格还是内部装潢和陈列来看,它都和通常意义上的菜市场相去甚远,整体风格偏向小清新、文艺范儿,甚至会被误认为是家书店或咖啡馆。

它坐落在离前门不远的西兴隆街草厂社区,是一座两层复合建筑,一层是菜市场,蔬菜、水果、肉蛋禽、调味料和奶制品一应俱全,基本能覆盖日常所需,门口的半开放式厨房供应现制包子、烧饼、馄饨等早餐。楼上则是开放空间,被区隔成两部分,一部分是整面墙的书架,陈列有进口杂志、烹饪书、生活方式等读物,和简易桌椅形成一个小小的书吧。另一个区域是厨房实验室,顾客可以在这里体验DIY料理或是举办其他交流活动。

微风市集运营负责人杨丽蓉对北京商报记者介绍,市集实际上是春风文创孵化的一个项目,属于新型社区商业形态。菜市场是它的核心功能,主要覆盖草厂社区3000多户居民。市集内的所有商户都是自运营,像早餐厨房是青年餐厅的团队在做,牛肉是新希望旗下的滋生活品牌在运营,猪肉来自房山的燕都立民,“相当于大家借用微风市集这个公共菜市场来摆摊”。据介绍,蔬菜水果品类大概有100多种,肉类也分得很细,除了常规冰鲜肉,还有加工好的小份肉丁或肉丝等半成品。“社区里的小家庭比较多,这样一份肉丁或肉丝刚好能满足两三口人的需要。”

价格上,目前市集并未追求过多利润,菜价基本上和普通菜市场差不多,比起超市还要便宜大概15%左右。北京商报记者看到,市集中红颜草莓售价为19.8元/斤、丑橘为9.8元/斤、苹果为5.98元/斤、砂糖桔为5.98元/斤。

据了解,微风市集开在老城区,定位还是以便民为主,因此在选品时并没有引进精品包装的蔬果,而是可供市民随意挑拣的普通品类。从去年12月初试营业以来,已经形成固定客群,每天大概有百人左右的客流,以周边社区的老年人为主,周末会有不少慕名专门过来探店的年轻人。

社区会客厅

资料显示,微风市集是北京天街集团对草厂地区胡同升级改造后引进的业态。由于周边最近的菜市场也在一公里以外的崇文门地区,这里的菜价又比较亲民,附近居民已经把它当成定点菜市场。一位住在附近的阿姨告诉北京商报记者,平时买菜基本都在这里,鸡蛋和蔬菜买得较多。

微风市集仅隔一条街有家福叁咖啡。这也是一家网红店,带来的流量会辐射到市集。事实上,天街集团在对西兴隆街进行规划时特意引进了部分带有网红性质的商铺,市集也是其中之一。

微风市集的功能不仅仅局限于菜市场,它还承载着关于食物、生活方式展览和举办公共活动的功能。杨丽蓉说,这个项目其实是菜市场的一个升级,“我们想在菜市场的基础上把市集做成一个年轻人也喜欢逛的地方,有更多可能性和好玩的事情”。因此在做业态规划时,安排了充足的可移动货架,以便衍生出更多的活动空间。“月底会在这里做个音乐节,将一层最具特色的粮食墙区域当作舞台,大家可以站着听音乐。” 社区会客厅是微风市集未来的一个发展方向,为社区居民提供一个交流的场所,赋予更多社交属性。此外,还会对市集做些调整,比如把并不是周边居民刚需的牛排区更换为烘焙制品和果汁区,果汁食材就地取材,既健康也符合菜市场的定位。

据了解,微风市集的第二家门店也在筹备之中,预计会在今年五六月开业。新店位置在西直门交大附近,面积将是草厂店的两倍,大概在500平方米左右,同时会考虑增加一些餐饮业态。

新型业态探索需看后劲

生活性服务业网点是北京市近两年重点打造的便民项目之一。北京市商务局提出,2019年,北京消费将更加注重在提质上发力,围绕消费者多样化、个性化、发展型的消费需求,以实现消费升级为目标,提供更多优质产品和服务。今年北京将启动实施“十百千”生活性服务业提升工程,其中就包括建设1000个生活性服务业网点。

作为西兴隆街升级改造一个样本,另类的微风市集提供了另一种社区商业的可能性,也在一定程度上延展了大家对菜市场的想象。

北商研究院特约专家、北京商业经济学会常务副会长赖阳表示,云消费时代,消费者不仅追求消费的结果,也希望享受消费体验的过程。很多年前,美国巨鹰超市就曾把门店设计为菜市场,深圳近日新开的家乐福新门店也被命名为集市。

他强调,生鲜经营损耗率高,利润率低。如果能融合更丰富的内容,不仅能增加收益的来源,更能通过给消费者更好的品质消费体验,优化社区的宜居品质,并提升品牌价值。但运营的探索需要做好供应链效率的提升和生鲜损耗率的降低,以及融合发展中的收益获得。如果不能有效控制成本和提升利润回报,就难以积蓄发展后劲。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孔瑶瑶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