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商场优惠券 暗藏“门槛”

出处:特刊 作者:王晓然 刘卓澜 网编:段跃 2019-03-14

■新物种 线上购买实体折扣券,商家常以线上折扣、线下体验的噱头吸引消费者抢购,从而获取客群数据,同时推升商场整体销售额。

■新陷阱 消费者往往因此类优惠券限量、限时等因素冲动购买,而忽略优惠券的适用范围和时间,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T08新s001

商场的推广活动花样越来越多,导致消费者在购物过程中容易乱了分寸,常常盲目消费。尤其近年来,随着新零售的普及,一些新物种也逐渐走进各大购物中心。线上抢购优惠券在线下消费逐渐成为各大商家吸引消费者的新手段。为了更加贴近消费者,提升销售额,北京各大商场纷纷推出“抢购节”、“嗨购节”等活动。消费者需要提前通过线上平台抢购代金券才可以在指定活动日使用,从而享受较大的优惠力度。但北京商报记者发现,此类购物券看似优惠,实际却存在一些消费隐患容易对消费者造成经济损失。反诈骗专家建议,消费者在面临商场让利的诱惑下,购买代金券需要理性对待,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低价折扣券限制多

伴随线上线下逐渐融合,各大百货商场、专卖店、电商平台在面临节日消费时纷纷推出各种促销活动,从而造成消费分流。为了更好地起到聚客效果,商家们绞尽脑汁,选择联手各大电商平台,在不同的时间节点错峰举办活动。在近一年内,北京商报记者观察到,龙湖北京长楹天街、爱琴海购物公园、悦茂购物中心、世界之花等商场在不同时间段举办店庆日或“嗨购节”、“抢购节”。消费者需要提前从大众点评、美团、口碑等线上平台秒杀代金券,并且每个人还有一定的数量限制。北京商报记者发现,这类购物券往往在系统开放之后两三个小时内就被抢光。此外,抢到消费券的消费者还需要在指定日期前往商场兑换实体券,并在指定日期内使用,否则过期作废。

但是费尽心机抢购的商场代金券却不如商家自身活动优惠。有一位姓杜的男性消费者向记者反馈称,在2018年10月时自己曾购买过爱琴海购物公园“嗨购节”的餐饮代金券,69元可以当作100元使用,每人限购3张,且单次消费最多使用6张代金券,于是自己和家人总共抢购了6张代金券想要在该商场的滇草香饭店内使用。杜先生在结账时被告知,店内本身就有餐费7折的优惠政策,若使用代金券就不能与店内本身的优惠同享,而且使用代金券部分菜品和酒水也不能享受折扣,不足600元的餐费若是享受餐厅内本身的优惠会比使用代金券更划算。此外,杜先生向商场客服了解到,网上购买的代金券不能退货,尤其是已经兑换成纸质版的代金券必须在指定时间内消费。

针对上述情况的发生,一位知情人士解释道,消费者在电商平台的支出并非全部由商家得到,而是部分费用会被电商平台收取。例如上述案例,商场统一发起团购活动,利用自身平台吸引消费者到店消费,而消费者购买了折扣券不得不在场内的商家使用,从而提升商家的营业额。在这一过程中,场内商家可能也需要支付一定费用给到商场用来支付电商平台所需服务费。不少商家表示,在借助电商平台促销的时候,消费者其实可以直接在店内享受线上活动的折扣力度,这样对商家来说节省了宣传费用,也可把利润直接让给顾客。

新物种背后的老套路

伴随着新零售的发展,线上线下玩法互通,商场虽然借助线上平台搞促销,但实际上却与其他形式的促销活动大同小异。上述几家商场看起来从线上购买折扣券,享受“50抵100”或“69抵100”的优惠力度,北京商报记者走访不同的商场发现,还有一些商家在促销活动中挂出了“买一送一”、“全场5折起”等宣传语,活动的形式虽不同,但均是依靠低廉折扣吸引消费者。

不论是借助电商,还是商场自己策划的活动,都会存在消费漏洞。例如,新世界百货曾在2018年11月举办“36小时不打烊”的店庆活动,消费者王女士曾购买过一双棉鞋,折后为599元,当时导购表示,此款商场为冬季新款,仅店庆期间可以享受此活动价,店庆之后便会恢复原价。当记者再次于2018年12月走访该专柜时看到,同款商品折扣后的价格为399元。

此外,北京商报记者在日常调查时发现,各大商家频频推出满百返券的活动,例如“满200送100”等。面对此类促销,商家往往把商品价格定在199元、149元等,让消费者为了享受到折扣而拼单凑数。有分析指出,这类活动商家往往抓住了消费者占便宜的心态,为了达到满减金额从而越买越多,陷入恶性循环。除了上述的代金券、购物券案例外,商场中还存在一些消费陷阱值得留意。例如商场会在节假日推出抽奖等诱饵吸引消费者参与,奖品多为不同门店的代金券和折扣券,将消费者再次引入消费陷阱。

微信截图_20190314210623

理性购买减少损失

消费者在购买心仪产品时,往往优先看重价格,追求“高性价比”,而商家正是利用此消费心理从而获利。中国消费者协会(以下简称“中消协”)表示,消费者应认清商家的打折优惠等宣传噱头,不要相信商家绝对化的宣传广告用语,注重对商品品质的追求,不跟风抢购打折商品。消费者应根据自己的需要谨慎消费,尽量不办预付卡、储值卡或不要存入较多金额,消费周期要缩短,尽快使用。应当事先了解商家是直营店还是加盟店。最好签订书面合同或录音录像,仔细审阅合同条款,明确适用范围、期限、功能、退卡条件,预防其中显失公平的内容,避免个人信息被过度采集。

中消协提醒,消费者在面对打折促销活动时需要理性对待,不要盲目消费。不要把折扣低、赠券多作为消费的主要理由,应该认清自己是否对此类商品有需求。在各大商家举办促销活动时,消费者要看清相应的活动说明,避免盲目消费。在消费者拿到打折、赠送的优惠券时,要对其使用范围了解全面,以免到时引起不必要的麻烦。此外,消费者购买打折商品要货比三家,才能够有效预防消费陷阱。同时,消费者在购物的时候应选择证照齐全、具经营资格并且信誉较好的商场消费。在购买商品时,要仔细查验商品的合格证、生产厂家、厂址以及生产日期或保质期等标识。

此外,中消协还表示,商场的促销商品和赠品应当享受“三包”政策,消费者对所获的赠品、奖品都要仔细查看商品质量,要警惕商家以“打折商品或赠送商品不予退换”为借口侵犯消费者的合法权益。降价商品和赠品与“处理品”不同,应享有与正常商品一样的质量保证和售后服务保障。在购物时,消费者应该向商场索取有效发票,依法维权。一旦发现虚构原价、虚假宣传等问题,应及时收集相关证据向工商、物价部门或消委会相关部门投诉。

北京商报记者 王晓然 刘卓澜/文并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