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职场的工作族来讲,工作时长往往长达12个小时,基于互联网发展起来的移动端App已经架构起职场办公的新场景。沟通信息、外卖点餐、邮寄文件……凡是因工作产生的需求均有着对应的App可以解决。工作族凭借手机中的App,足以让工作化繁为简。“只要有网络的地方都能办公”已经是工作族的口头禅和常态。互联网如同空气般存在,移动端App变得无孔不入,它们简化着工作流程、提升着工作效率,但也让工作与生活没有明显的界限。
手机屏里的工作
对于一天有8-12小时都待在格子间的白领来讲,手机和电脑更像是亲密的战友。“无论是去吃饭还是去洗手间,手机总要握在手里,没有手机就没有安全感”,琳楠给手机系了一根绳子挂在脖子上。当琳楠不坐在电脑桌前办公时,只要手机震动,琳楠就会条件反射一样拿起手机迅速发微信、打电话、回工作信息。琳楠在一家有着一万多名员工的互联网公司上班,这也意味着在这座办公大楼里,像琳楠一样将手机视为能带来安全感的白领至少有一万人。
每天早上9点,公司内部的交流软件便随时弹出要处理的文件和临时增加的会议,琳楠要及时处理新增的工作并与不同部门同事在软件上沟通问题。由于工作属性,琳楠需要同时与众多部门的同事打交道,协调信息。“我并不认识所有同事,甚至很多同事都没有见过面,但并不意味着工作无法继续。”琳楠称。公司内部的交流软件让所有员工的信息都是透明的,姓名、性别、部门、职位、电话、邮箱等信息均在入职那一刻起便被录入到系统中,琳楠可以通过搜索的方式,找到需要对接的每位同事。
那些原本需要琳楠跑遍整个办公大楼才能完成的沟通流程,正逐渐被各式各样的办公App替代。“原本需要跑完4个楼层、6个部门才能走完的审批,现在只要一键提交后便可以在手机中完成。”琳楠称自己已经对App形成了依赖。但不可否认的是,App并不能替代全部的人力。琳楠在回答北京商报记者采访的间隙,还催促着坐在隔壁办公区的同事将签署好的文件交到自己的手上。
实际上,移动互联网App的数量在快速膨胀。根据工信部运行监测协调局发布的数据显示,截至2018年4月底,我国市场上监测到的移动应用为414万款。4月,我国第三方应用商店与苹果应用商店中新上架14万款移动应用。截至4月底,我国本土第三方应用商店移动应用数量超过231万款,苹果商店(中国区)移动应用数量超过183万款。
手机中用来处理工作的移动互联网App,悄然改变着琳楠的工作方式。公司内部的交流软件、微信、邮箱、记事本、语音备忘录等众多App节省着工作族的大量时间,提升工作效率。琳楠不再需要在各个办公区域来回穿梭,只为找到对接工作的同事;也不再需要担忧同事是否及时收到通知,信息是否已被送达和阅读的状态随时更新。不足两平方米的办公桌、一部手机、一台电脑足以让琳楠完成信息的上传下达,庞大的公司、上万名员工均被“收纳”进方寸之间。
同城配送压缩时间
在琳楠的手机里,北京商报记者看到有多达200余个花花绿绿的App软件。这些软件被琳楠分门别类为社交、支付、出行、娱乐、股票等……在琳楠看来,这些软件就是自己职场办公甚至是生活的缩影。
琳楠每天要处理大量且加急的文件往来,闪送、人人快送等同城配送快递的出现足以让琳楠坐在办公室邮寄文件。“普通的快递无法达到3小时同城送达的要求,难以应付加急文件。”当北京商报记者问起需要同城配送业务的原因时,琳楠不假思索地给出答案。琳楠称自己一个月会用同城配送寄递约20份文件,单件价格是普通快递的2-3倍,而琳楠愿意为节省时间支付较高的寄递费用。
实际上,同城配送业务发展迅速,订单数量每年都呈裂变式增长,琳楠这样的C端用户就是“有生力量”。根据人人快送提供的2018年上半年相关数据显示,使用人人快送的用户年龄段在25-35岁,白领中女性下单用户占59.7%,男性下单用户占40.3%。上班族的订单类型主要以帮送(取)为主,主要配送物品为合同、发票、公司文件。办公时间内帮送(取)订单中,文件/证件类所占比例最高占25.01%,其次是办公用品占22.13%。
同城配送快递企业近几年快速崛起的同时也在迎合职场办公的需求丰富配送业务。无论是人人快送还是闪送,均在原有的合同、发票、公司文件等配送类别上,增加了鲜花、蛋糕、零食等在职场办公环境下特有的“刚需”类目。
人人快送的相关负责人称,上班族的人均发单数约为51.23单/年,平均客单价在16-19元。在北京范围内,北京东部地区为主要的发单商圈,主要集中在国贸、望京、三元桥等地区,其中国贸发单频次最高。直观来讲,琳楠不再需要踩着恨天高、穿着一字裙为送一份加急文件挤地铁。
凡是工作族聚集的办公区、写字楼,快递员向来不是配角,穿着蓝色、红色、黄色工作服的各家快递小哥在配送站和写字楼之间不停往返,他们每天工作中甚至长达一半的时间都用来穿梭在各个写字楼和电梯间。根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给出了北京范围内写字楼接收快递的频率排列。数据显示,2018年至今,按照接收快递的频率,中关村位居榜首,其次是望京、上地、金融街、十里堡、三里屯等。
外卖配送满足味蕾需求
职场办公场景催生了办公软件、同城快递的快速发展,能够迎合办公需求的相关服务早已经遍地开花。满足上班族口腹之欲的餐饮外卖、生鲜配送则伴随着消费者变换身份,适用于更多的场景。“叫外卖这个习惯从大学时代养成一直带到了工作中,可能戒不掉了吧。” 赵睿是一名吉林财经大学的研三学生,但也是一位在北京一家会计师事务所上班的实习生。
赵睿将自己的一日三餐全部交给了外卖。赵睿称自己几乎吃遍了公司周围所有的外卖餐厅,“就算是不打开饿了么、美团等外卖软件,闭着眼就都能想起常点的餐厅和菜单”。用餐高峰餐厅没有空位、外卖有诱人的折扣以及赵睿自身不愿做饭的“惰性”,众多外因和内因加起来促使赵睿将订外卖变成了习惯。
北京商报记者在饿了么界面发现,饿了么专门提供企业订单服务,提供一站式企业用餐解决方案。根据界面信息显示,企业订单服务涵盖了加班餐、项目餐、团建餐以及商务邀请四个用餐场景,饿了么还提供员工拼单的服务。
自星巴克在饿了么上线星巴克专星送后,赵睿不再需要穿过两条马路排队买咖啡。对于还在实习期的赵睿来讲,买咖啡可谓是“必修课”。“各部门一把手开碰头会前,咖啡要早于领导出现在办公桌上,领导们喜好不同,不加糖、半糖、脱脂奶、全脂奶、少冰、去冰……总是有出其不意的搭配。”赵睿称自己不仅要将需求记得准确还要保证咖啡准时出现在办公桌上。当星巴克专星送出现后,赵睿便将买咖啡的工作交给了饿了么,“所有的需求全部可以粘贴复制,然后坐在办公室等着咖啡准时送过来就可以了”。
除了外卖平台,每日优鲜、本来生活等生鲜平台填补着上班族对水果和零食的需求。公司的茶水间里本来就有咖啡机、茶包等众多零食,但还是难以满足赵睿这些刚刚进入职场、需要用零食化解工作压力的“职场小白”的需求。火龙果、蓝莓、橘子、香蕉以及众多应季且好剥皮的水果是上班族的首选水果。
工作族已经是网购消费的主力军。根据京东大数据研究院提供的数据显示,白领购买更频繁,客单价低于大众用户,但人均消费反而高30%。其中,36-45岁白领线上消费最频繁,其次是26-35岁的白领。办公室的白领们往往对价格的敏感度较低,更注重商品的品牌、颜值和设计感,高频次下单是白领们的习惯。
线上服务类消费激增
紧张的工作之余,白领们也在安排着下班后的休息时间和假期旅行,讨论哪个国家的风景好看、旅游出行的机票正在打折,是白领们打开话匣子甚至是培养感情的好方式。张磊是一位程序员,春节、国庆等较长的假期均是张磊“躲避”各种代码的好时机,向去过计划地的同事请教行程安排不失为好方式。“假期前,同事们总是习惯性打开订机票、订酒店和确定规划的App。”
实际上,办公族们在职场办公的空间里完成着工作也安排着生活。下班后去哪个理发店理发、哪里有新开的健身房、哪部新上映的电影开始售票了……白领们在方寸大的手机上计划着下班后的生活。
值得注意的是,线上服务类消费是今年消费的一个亮点,白领人群是线上服务的主要人群。服务种类也日渐丰富,包括酒店机票、装修、钟表、生活缴费、电脑办公安装、汽车服务等。同时,白领生活爱好非常时尚、丰富,影视、轮滑、滑板、武术搏击、冰上运动、绘画摄影等均是白领日常减压的方式。
消费作为经济增长的“压舱石”和“稳定器”,分量越来越足。假日旅游、网络购物、乡村休闲……随着居民消费升级的步伐加速,我国消费市场需求持续旺盛。我国居民消费整体已呈现出从注重量的满足向追求质的提升、从有形物质产品转向更多服务消费、从模仿型排浪式消费向个性化多样式消费转变的特征。根据统计数据,目前我国服务消费占居民消费支出的比重超过40%,占据近“半壁江山”。
无论是琳楠、张磊还是赵睿,他们只是众多白领中的一员,互联网让工作更加快速和便捷,也让工作和生活没有界限。电子商务交易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研究员赵振营表示,职场办公场景催生了大量的对应业务,便捷、快速是最核心的关键词,众多企业也在围绕职场办公场景铺设业务。职场有着突出的社交属性,口碑传播、习惯性消费让早期在办公场景传播的软件可以得到快速普及,但随着增量放缓,尤其是线上人口红利见底,电商企业需要打破同质化,凭借差异性覆盖更广的客群。北京商报记者 赵述评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