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IT论道

巨头出手 区块链去魅

出处:IT互联网周刊 作者:张绪旺 网编:王巍 2018-10-08

过去几年,区块链带着神秘色彩席卷全球,作为一种前瞻性的底层技术,它被赋予了甚至比互联网还伟大的价值观。当与ICO同气连枝的时候,区块链的神秘平添了更多造富梦想。

这个领域一度只闻“发币”,看不到产品落地。然后,我们看到了ICO泡沫,看到了“空气币”骗局,这里面有“古典互联网”和区块链的互不顺眼,也有链圈和币圈的同室操戈。

不过,技术矛盾终究会尘埃落定,产业革命往往伴随着阵痛,这就是区块链的去魅进程。从历史经验看,PC互联网时代和移动互联网时代都经历了泡沫,比如8848电商、TOM网、开心网、拉手网等等。

区块链江湖的稳定有重要标志。

首先是巨头的入场。最近半年,BAT对区块链的布局不断,百度在海南注册了专门的区块链技术公司;阿里巴巴达摩院成立区块链实验室;腾讯区块链的负责人四处宣讲,还推动了区块链电子发票的出炉。

不久前,阿里技术维度进行全方位阅兵的2018年云栖大会上,蚂蚁金服董事长兼CEO井贤栋带领九大海外支付宝(钱包)负责人巡馆时,区块链展台是驻足最久的位置,井贤栋与海外同行进行了长时间交流。

要知道,新技术是巨头必争之地,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BAT唯恐落于人后。但对于区块链,BAT左右为难。与ICO的密切性,迫使BAT谨慎处理区块链相关话题,仍然不乏别有用心之人将巨头和ICO扯上关系,辟谣成了大佬们的常规议题。

另一方面,区块链是偏向B端应用的底层技术,在用户层面的感知较为微弱,理念普及也较为晦涩。随着一系列政策的收紧和相关乱象的“血的教训”,“区块链是大众造富神话”这种泡沫观点,渐渐没了市场。

别人贪婪时恐惧,别人恐惧时贪婪。巴菲特的投资名言稍微改动,在区块链产业同样适用,尤其是巨头的角色定位。

BAT是产业变革的象征样本,它们有责任有义务在技术浪潮中做出表率、稳住节奏。当区块链陷入早期疯狂时,BAT是冷静的代表,避免骗局借题发挥;当区块链虚火褪去,BAT仍然是冷静的代表,让技术加快落地,赋予产业信心。

包括饱受争议的李笑来在内,有很多所谓的区块链大佬被广为追捧。从财富缔造能力上,他们确实惊为天人,踩准了谋利节奏。但如同股市里面的“股神”,这些并无产业推动能力的投机者,可以羡慕,但不值得推崇。尤其是一些赌徒性质的“空气币”大佬,财富不会改变跳梁小丑的本性。

同样是创造财富,巴菲特也被称为股神,但他是个看重企业和产业长期价值的投资者,绝非投机者。

因此,BAT对区块链的投入加大,是这个行业转向良性运转的重要标志。而那些渴望区块链致富的人们,看看BAT区块链项目(公益、政务、公众事务、产品溯源等领域),就知道天上的馅饼并不常在。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