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产经 > 教育

人工智能下的教师升级路

出处:教育周刊 作者:记者 程铭劼 实习记者 刘斯文 网编:尹文武 2018-09-13

C2018-09-14教育周刊2版01s001

刚刚过去的教师节,新东方旗下泡泡少儿教育举办的2018全国英语百强名师团评选活动启动,引入了“AI老师”概念,“AI老师”可结合场景,根据多因素作出智能评分。就在教师节前夕,教育部颁发《关于开展人工智能助推教师队伍建设行动试点工作的通知》,提出教师应主动适应信息化、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变革,积极有效开展教育教学。在如此人工智能的时代,是否还需要教师一直是热点探讨问题。业内专业人士指出,人工智能短时间内取代不了教师,但不会使用科技的教师则会被取代。

优化教学方式

据了解,目前人工智能在教育领域的应用技术主要包括图像识别、语音识别、人机交互等。例如通过图像识别技术,人工智能可以将教师从繁重的批改作业和阅卷工作中解放出来。语音识别和语义分析技术可以辅助教师进行英语口试测评,也可以纠正、改进学生的英语发音等。而人机交互技术可以协助教师为学生在线答疑解惑。除此之外,个性化学习、智能学习反馈、机器人远程支教等人工智能教育应用也被看好。

“传统的学校教育无法真正做到对每个孩子有教无类和因材施教,但人工智能带来了这样的机会,通过跟踪记录学生的所有学习过程,发现学习的难点、重点所在,从而帮助学生及时调节学习过程,量身定制学习计划,”全国政协委员、民进中央副主席、中国教育学会顾问朱永新表示,未来将是“人机共教”的时代。 

国内首个开设人工智能科普教育课程的陈经纶中学老师告诉北京商报记者,“根据学龄学情的不同,我们提供精准的人工智能课程方案,其中的案例从简单到复杂,让学生在动手实践的学习过程中,不仅掌握人工智能知识,还培养了学生的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思维、动手实践能力和正确的信息时代社会责任,极大丰富了我们的教学模式,创新了教学方法”。

可见科技驱动教育发展,其技术或将广泛应用于教学的不同领域,为教师的教学研讨、课堂讲授、课下辅导提供更多支持,在推动教学效果最大化、教育资源公平化方面发挥更大的影响。

改变教师角色

有专家指出,“创意工作者”、“人际连接者”和“复杂模式的判断者”这三类人是最不可能被人工智能替代的。教师这一职业同时满足了这三类人的特点,所以,人工智能并不能轻易取代教师这个职业。但在未来,人工智能可以改变教师的角色和作用。教师可以从低附加值的简单重复工作中自我解放,不再仅仅是知识的传授者,而是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的教学服务提供者、设计实施定制化学习方案的成长咨询顾问。

针对教师是否会被人工智能所取代这一热点问题,北京教育学会教师学习研究会副理事长支梅认为,可以从教育的本质以及人与机器的区别等角度进行审视。教育的任务是教书育人,教师的作用除了传授知识,还需要通过情感的投入和思想的引导教会学生做人、塑造学生的品质等。在人工智能时代,教育的本质不会变。教育传承文化、创新知识和培养人才的本质不会变,立德树人的根本目的不会变。任何人工智能都不能改变这一真谛。

其次,学生成长的需要不会变。学生的素养与能力不会自动发生,也不能只凭自学养成,学生的成长始终需要“教师”这样的引路人、互动者、对话者、帮助者和陪伴者。这些角色,是人工智能时代教师最需要承担的角色。基于此,即使未来人工智能在知识储备量、知识传播速度以及教学讲授手段等方面超越人类,人类教师仍然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数据采集成发展挑战

现阶段,人工智能+教育对于颠覆课堂教学、个性化学习、优质资源共享和学校管理等方面已经产生深刻的影响。人工智能不断演进,对未来教育发展提供机遇的同时也带来一系列挑战。业内专家指出,人工智能的利器并不能解决教育的所有问题,除了让教师产生危机感,创新教育形式,每一个教育企业也都应发挥自身例如在用户、数据、教研等方面的优势。

此外,在现阶段互联网+教育融合广度和深度还需推进的情况下,人工智能采集教育数据很大一部分数据要依靠传统教学行为中的收集,未来教育数据或将成为人工智能教育发展的一大制衡因素。

北京商报记者 程铭劼 实习记者 刘斯文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