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信美相互开启“赔审团”模式

出处:特刊 作者:记者 崔启斌 张弛 网编:王巍 2018-08-06

T080s001

杨帆在“第二届中国金融科技大会”上介绍信美相互。 

回首改革开放这40年,从保险营销员走街串巷“卖”保险,到如今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通过互联网自助“买”保险;从行业重保费规模增长到重价值、回归保障本源,保险正在向平稳健康转变。而这艰难转型的背后,折射出的是一个时代和价值的变迁。

深耕保险业二十六载的杨帆,是一个“很折腾”的人,45岁“大龄”创业,放弃的是在股份制保险公司打拼多年逐渐舒适的环境,投身相互保险从“0”开始,从头再来,不为当第一个吃螃蟹的人,一切只因入行时助人的初心从未改变,而相互保险在国内的创新实践,刚好可以让它纯纯粹粹地实现。

机会来了便去做

生于1970年的杨帆,难得其职业经历就是改革开放40年旅程的一个缩影。

先是感受了“体制内”,从中国人民保险公司总公司到原保监会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接着赶上了“走出去”,先后任职于英国的中国保险(欧洲)控股有限公司、香港中国保险集团公司等,回来后再“下海”,在太平养老、泰康养老担任总经理,亲历了国有股份和民营保险机构的快速成长。

在国外工作期间,杨帆拿到英国伦敦城市大学卡斯商学院保险风险管理学硕士学位,同时还在2004年考下了英国皇家保险学会的会员资格(ACII)。也是在国外的这段时间,杨帆第一次接触到了相互保险,什么是相互制?为什么在国外市场份额占到1/3而中国却没有?为什么客户能够在相互制保险公司里得到更好的服务……一系列的疑问在他心中埋下了种子,也让他对保险的认识更为深刻。

研究近代保险的起源,从中不难看出,保险的本质是互助。虽然保险消费者表面上只与保险公司发生关系,但实际上,与其他千千万万的投保人之间也存在关系,这种关系就是“一人为众人,众人为一人”的风险分摊机制。

杨帆谈道,无论在国有企业还是民营企业工作,都有明确的保费规模和盈利指标,营销费用在预算开支中也会占非常大的比重,服务支出相对很低、理赔也会很严格,而相互制以投保人和保险人利益一致为主要特征,公司属于会员自己,没有股东压力,有的只是消费者与管理者间的关系,从机制上可以推动回到互助共保的初心。

杨帆保险生涯真正的转折点是2015年。2015年初,原保监会印发了《相互保险组织监管试行办法》,原保监会相关负责人表示,政府对保险业发挥经济助推器和社会稳定器作用充满期待,公众对保险也有着强烈需求。在这一形势下,创新发展相互保险这一普惠金融形式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这对正在关注相互保险和互联网的杨帆来说,无疑是一个喜讯,多年来真正让保险回归保障本源,让保险变得简单透明、惠及大众的愿望有了践行的可能。机会来了,那便去做。

因为信任而美好

2015年,杨帆开始组建团队并积极筹建信美相互。“人寿保险是个解决人生老病死残风险的行业,理赔的时刻也是人们最脆弱和痛苦的时刻,因为信任而美好,希望建立在相互信任、彼此帮助基础上的相互保险不只是给会员金钱上的赔偿,更可以让人重新燃起生活的勇气和希望,因此,我们给自己起名就叫信美。”

商业化相互制寿险在国内一直是空白,没有可借鉴的模式,杨帆便和团队一起深入研究日本和欧美相互制寿险机构的做法、共享经济的模式,以及以互联网和大数据技术应用为基础的科技保险公司的实践,一切也随之清晰起来。

在出资人的选择上,杨帆和创始团队也非常慎重,三个因素是核心的考量:理念一致是前提,长期合作是基础,资源互补是共识。有投资机构找上门来,希望参与出资,但大多被他婉拒。“相互制保险和一般的股份制保险公司机制不一样,长期寿险保单的持有人才是公司真正的所有者,现在投进来的不是股权,而是长期债权,公司是属于全体会员的,而不是出资人的,如果提到的三个因素不具备,我们对出资人是不负责任的,也难以长期合作,给未来的公司治理也会带来困扰。”因为信任而美好,说着容易做到难,第一步筹资对创始人定力就是不小的挑战。

2016年6月22日,信美人寿相互保险社获批筹建,并在2017年5月正式开业,这一年来,在主要出资人蚂蚁金服的支持下,信美相互已搭建起以金融云为底层的寿险核心系统、会员为中心的基础架构,再配之信息安全技术、大数据底层等,有能力应对各种业务模式和海量交易的挑战。

不难看出,信美相互的设立,源于信任、成于执着。

从0到1的转变

成立一年多来,信美相互不断发展壮大,目前已拥有2万多名会员、约1500万名客户,而在一年多时间里,9例“赔审团”案件、近300万元会员爱心救助基金、累计6亿多元保费等数据,都是杨帆和信美相互共同成长的见证。

回忆这第一年走过的路,他说:“作为相互保险机构的管理团队必须时刻保持警醒和反思,因为相互制决定了你必须要这么做。会员给你的建议,你第一时间就要吸收、反馈,迅速优化、改善自身的管理和服务,否则你就不是真的相互制,就不是真正属于大家的公司,与一般的股份制保险公司相比,这点是它们本质上的差异。”

“信美每一天都能收到很多会员们提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关于条款的、App设计的,服务方面、信息披露方面的,与过去管理传统保险公司不同,互联网缩短了与会员及用户的时空距离,问题没有马上回复,客户就在线上等,其他用户也能看得到。可以偷懒吗?应付吗?不可能,信美就是大家的公司,会员有监督、选举管理层的权利,你唯一能做的就是倒逼自己和团队接受建议、马上改变,比如宝贝守护计划上线半年多来,信美30多位专家24小时在线,有求必应、有问必答,这种持续的付出才是成功背后的真实故事。也许相互制有一天能成功,这种会员利益至上的先天机制有最大的功劳。”

一年的成果看似颇丰,不过在杨帆眼中,目前信美相互只实现了从0到1的起步,想达到由1到10或100的转变,仍有很长的路要走。

“我们要对会员提供终身保障,不会是止步于一个或两个产品那么简单,作为一个组织,需要整合个体难以整合的社会资源,比如去哪里看病,帮助客户找到最适合的医生和医疗方案等,再比如,如果一个孩子不幸失去双亲,抚养不仅仅是社会、政府的责任,从相互制终身保障的角度出发,我们也要承担。为此,我们学习一家加拿大相互组织的做法,成立了爱心救助账户,如果会员在保险赔付之外还有困难,都可以用这个账户内的基金获得帮助。此外,还可以发起会员公益互助,大家一起捐钱,确保孩子可以健康长大。”

杨帆一再强调,信美一定会尽全力去帮助有困难的会员和客户,会员和客户的信任就是无价之宝。

扬善

“创新”不仅是一个企业的使命,更是一个国家时代的使命,唯有创新才可以将中国制造变为中国创造,在中国改革开放40年里,我们看到很多优秀的企业家,不畏挫折、持续创新,带领企业从失败走向成功,从弱小走向强大。一大批“闯将”在全球化浪潮下厚积薄发,勇立潮头。

但另一方面,我们所接触的企业家之中,却鲜有以“扬善”作为企业的核心文化,而作为世界级企业的谷歌,所推崇的“不作恶”文化令人印象深刻,中国的企业家们是否可以从中获得一些启示。文化是一个民族的根,更是一个国家的软实力,《论语》讲 “士不可以不弘毅,任重而道远”,新一代的企业家们,如何在时代大背景下履行历史使命、引领社会价值观,影响、甚至主导未来的市场秩序与商业文明,值得我们深思。

对话

杨帆:把消费者和公司变成融合体

 

成功与否 一定要实践一次

北京商报:做了很久股份制保险公司,做得又很好,您为什么下定决心创业要做相互保险?

杨帆:从商业角度来看,消费者和保险公司经营者之间是有利益冲突、矛盾的。消费者想少花钱,想得到更好、更满意的服务,公司则希望得到更多保费。作为相互保险社,就在这种相互制约中,二者得到了高度统一,会员既是消费者,又是公司所有者。会员作为消费者享受服务的同时,还可以参与公司的管理。这么多年来,我们终于赶上了一个不能错过的时间点,出现了相互保险这种模式,作为一个有初心的保险从业者,一定要走出去实践一次,不管成功与否。

初心不是赚钱 是帮助别人

北京商报:那么,您创立信美相互的初心是什么?

杨帆:是从事保险工作多年的母亲带我进入了保险这行,我当时问她,保险到底是干什么的,母亲回答说,保险就是在别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提供帮助的,就是这么一句朴实的回答让我始终铭记于心。其实帮助别人,大家团结在一起彼此能够抗拒风险,这个行业的初心一直都在,自诞生之日就是这样。

但是经过时代的演变,这些东西被很多人遗忘了,保险成了一些人单纯赚钱的工具。现在监管部门要求保险回到初心,回归保障本源,就是回归到这个行业的本质。信美相互作为首家相互制寿险试点机构,更应该把初心——帮助人放在经营宗旨的首位。相互制的治理结构由会员所有,正是让保险回归初心最好的方式,也是我心中企业家精神的一部分。

在扬善的前提下创新

北京商报:您觉得企业家精神最重要的是什么?

杨帆:作为企业家应该具有创新精神和扬善精神。简单来说,其实创新就是敢为人先,别人没做过的事情你要敢去尝试。这种创新是有底线的,创新不是说你要做的东西一定就是对的,它的底线就回到刚才另外一个问题,不能作恶,一定要扬善。

这样来看,一位企业家创业的初心是什么就特别重要。有人说,凡是“创新”都应该鼓励,那评价对错的标准是什么?此时,初心是什么就显得特别重要,是扬善还是作恶。比如通过创新去伤害别人,或者去获得一些不正当利益,那这个创新就是恶的创新。现在随着时代的发展,很多创新可能是在监管之外或者一些不太清晰的地方。国家和监管部门也许一时看不见,但早晚要还的,这样的人不是企业家,而是投机者。

如果你初心真的想去帮助人,真的要做到保险回归本质,就会在别人困难的时候提供非常好的帮助,而不是考虑到我要利用它赚钱。你的初心只要是对的,扬善不作恶的创新才是正确的创新。这是作为一个管理者或者一个企业家,你必须要思考的,必须要时时刻刻想的。

更多视频请扫二维码

本网站所有内容属北京商报社有限公司,未经许可不得转载。 商报总机:010-64101978 媒体合作:010-64101871

商报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和平里西街21号 邮编:100013 法律顾问:北京市中同律师事务所(010-82011988)

网上有害信息举报  违法和不良信息举报电话:010-84276691 举报邮箱:bjsb@bbtnews.com.cn

ICP备案编号:京ICP备08003726号-1  京公网安备11010502045556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112022000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