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悦康药业趟过医药流通“禁区”

出处:特刊 作者:北京商报记者 钱瑜 姚倩 网编:尹文武 2018-08-06

T012s0012014年,在中法两国外贸部门高级官员的见证下,悦康药业集团董事长于伟仕与法国意迪那公司代表签署“中法植物提取物合作开发项目”框架协议,此次框架协议的签订是悦康药业国际化进程的重要一步。 

用现如今的创业环境很难去感受20年前创业环境的单薄,无论是交通还是资金都不可同日而语。在人们主要考虑温饱问题的年代,于伟仕就开启了创业之路的大门。在回忆创业经历时,让于伟仕最先浮现在脑海的便是辗转于火车、汽车与医院间的时光。但让于伟仕更加感慨的是国家政策带来的改变、国家发展的欣欣向荣。

今年是改革开放40周年,也是悦康药业成立30周年。作为在改革开放中成长起来的企业,悦康药业已位列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同时,面对跨国制药公司的产品、技术及资本优势,悦康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并积极地“走出去”。

难忘“1988”

在人们主要考虑温饱问题的上世纪90年代,于伟仕开启了创业之路的大门,这背后是一次带来改变的药交会和“两年成为万元户”的信念。1988年注定是不平凡的一年。在此之前,于伟仕供职于太和县医药供销社,从事中药材的销售供应。太和县位于安徽省西北边陲,是彼时全国最大的医药购销集散中心,在医药产业内享有“买全国、卖全国”的美誉。

1988年,于伟仕赴京参加了一场药交会,转变便是从这里开启。药交会提供的平台让不同的厂家以及商业公司可以自由沟通交流。在交易期间,医药公司和厂家都住在同一个宾馆内,商业和工业在这里的每一扇门后进行着。凭借此前医药销售的学习积累,于伟仕嗅到了商机。

新中国成立后直至改革开放的早期,药品流通渠道管理一直是计划经济体制下高度集中的医药流通体制。医药商品流通体系由中央一级医药采购供应站、各省(地、市)的二级医药采购批发站和县级的医药公司组成。各医药流通企业对药厂的产品包购包销,我国药品的供应按一、二、三级批发逐级调拨。由于必须经过一、二、三级批发渠道,在这种体制下,药品流通周转时间长,整个流通过程需要约9个月的时间。

1988年的药交会给于伟仕创造了和厂家以及商业公司进行交流的条件,与厂家协商并签订协议后,于伟仕不再通过一、二级渠道,而是直接从厂家批发药品进行销售。协议的签订意味着于伟仕直接掌握了货源,而此前从事医药销售的经历让他积累了销路和市场,可以在全国各地进行医药销售。药交会结束回到安徽太和,于伟仕就立马承包了一个部门进行药品批发。 

1988年的转变离不开于伟仕的见识与勇气,更离不开改革开放的大背景。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和市场经济的发展,到了1985年左右,原有的计划体制被打破,我国的医药流通体制也打破了计划经济体制形成的一、二、三级批发的流通格局和计划调拨药品的供给模式,医药生产企业开始自己选择销售对象,形成了渠道多样化、环节逐步减少的医药流通体制。

于伟仕坦言,改革开放给了很多人机会,那时的中国人没钱,也看不到钱。在创业初期,“两年实现万元户”便是于伟仕坚持下去的信念。

奔波岁月

既然选择了创业之路,便只顾风雨兼程。这条路并非一路坦途,但于伟仕却从未停下脚步。回忆起最艰难的时刻,让于伟仕最先浮现在脑海的便是辗转于火车、汽车与医院间的创业初期时光。

“那时候我乘坐火车和汽车出行都主要是站票,车厢里挤满了人,连厕所都站的是人。奔波的途中需要住招待所,比起如今一人一间的旅馆条件来说,当年只能用一天2元的花费租到房间的一个床位,连洗漱用品也全部是自带。”回忆起那时的情景,于伟仕仍历历在目。

有一年,于伟仕随身带了40万元现金放在帆布袋里,从河南信阳去太和采购药品原材料。当时上了火车,于伟仕希望可以补个卧铺,便向列车员进行求助。但当时已没有空余卧铺,于伟仕只好联系了一个乘警站在身边,生怕夜里睡着后把钱给丢了。

“现在多方便,交易的方式可以刷卡也可以转账,哪还需要背着大量现金到处奔波。”于伟仕笑说道。万事开头难,回忆起创业初期的艰苦条件,于伟仕更多的是淡然从容。他说,“人活着就是为了解决问题的”。正是源于他身上的韧劲以及对自己选择的坚持,悦康药业的故事才得以续写。

1992年,包括头孢他定和头孢曲松在内的一些抗生素产品刚进入国内市场,于伟仕通过在广东珠海成立的商业销售公司成功引入这些头孢类产品并代理多种进口药品在国内的销售。随后,通过直接购买药品原材料送到药厂加工再进行销售,于伟仕实现了从批发到加工的转变。而这也能比直接批发药品进行销售获得更多的利润。

随着市场的放开,越来越多的人看到商机并进入这个市场开始从事医药批发、加工与销售。此外,一些药品加工厂已不能满足于伟仕的加工需求。在此情况下,于伟仕觉得一定要拥有自己的药品生产厂,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并打造百年老店。改革开放的大好形势也为许许多多像于伟仕这样的民营企业家提供了历史条件。“2001年,我们在办工厂的时候,已经属于民营资本创业的中间派了。”于伟仕调侃道。

辗转于一线、亲力亲为进行医药批发、加工以及销售的经历让于伟仕拥有着极高的市场敏锐度。从一开始直接从厂家批发进行医药的销售,到自行购买药品原材料委托加工后进行售卖,再到自行建厂生产药品,这背后都是他对市场的把握。

“责任”开路

2001年,于伟仕相中北京经济技术开发区的一块地,并在此以“悦康”为名投资建厂。于伟仕表示,取“悦康”二字旨在打造国人的喜悦健康。悦康现已在开发区进行了三期扩建,成为开发区的纳税大户。与于伟仕交谈过程中,被他谈及最多的词就是“责任”。在他看来,企业负有让员工吃好住好的责任;负有促进就业、纳税缴税的社会责任;更负有生产百分百好药的责任。

凭借“责任”二字开路,悦康药业集团毫无悬念位列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在2017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中,悦康以第36位的排名稳步前进。目前,悦康药业的产品线已覆盖胃肠类、免疫调节类、心脑血管类、抗乙肝类、抗病毒类、抗菌类、降糖类等多个医药品种,拥有可生产剂型囊括青霉素类、头孢类、小水针、冻干粉针、片剂、胶囊剂、栓剂、膏剂、凝胶剂等多条生产线。

乘风破浪、披荆斩棘,悦康药业一刻也未敢停下自己的脚步。全球经济一体化带来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面对跨国制药公司的产品、技术及资本优势,悦康也在不断创新产品并积极地“走出去”。

2013年,悦康下属所有药厂的药品全线通过欧盟GMP认证、美国FDA认证标准新建或改造,这意味着悦康产品获得了进军海外市场的“通行证”。当年,悦康仅在制剂产品方面就取得57个品规的出口注册证,产品出口到德国、俄罗斯以及非洲等几十个国家和地区。

同年3月,悦康在美国纽约设立研发机构,广泛吸收全球顶尖的科技专家,探索建立悦康的全球化药物研发体系。据于伟仕透露,悦康药业目前在美国洛杉矶建立的工厂将于明年投产。

1988年被视为于伟仕的创业初期,而2001年被业内冠上“二次创业年”的美称。提及此,于伟仕忍俊不禁道,“没有第几次,就这么一直往前走”。

 

放手一搏

凭着医药销售的前期经验积累,让并非医药世家出身的于伟仕进入医药行业并带动这一行业的发展。

创业之路不易,但这路途中,除“责任”二字常放胸中、一刻也不敢忘外,于伟仕更多的时候便是放手一搏。从1988年药交会结束回到安徽太和承包药品批发部门,于伟仕没有分秒的犹豫;在辗转于各类交通工具、寄宿招待所门下的岁月中,于伟仕没有丝毫的退缩;面对全球经济一体化,受到跨国制药公司产品、技术及资本优势的夹击时,于伟仕不曾有任何的放弃念头。

在于伟仕的领导和悦康人的共同努力下,悦康药业已经成为民族药企的名片之一。年度中国制药工业百强榜上总能发现悦康药业的身影便是最好的证明。虽犹荣仍不敢忘,勇敢前行路中,“责任”永远被放在悦康人的心上。

 

对话

于伟仕:用责任打造伟大品牌

专访于伟仕是在7月的一天早晨,彼时的他刚接待完客人。面对扛着机器到来的众多媒体,刚结束完工作谈话的他并没有展现出丝毫的不耐烦。于伟仕重新换上西装,打上领带,对拍摄所需的最佳位置,于伟仕也十分配合地调整姿势。既具备企业家的气度与见识、又好似邻家长者那般的和蔼可亲,是于伟仕给人的第一感觉。

多级批发时代的“直采”

北京商报:当初选择进入医疗行业的初心是什么?

于伟仕:最初我是在安徽太和从事医药销售,改革开放刚开始的时候,医药还是计划经济,需要多级批发。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医药流通体制也逐渐放开。我们安徽太和供销社就和上海医药采购供应站签订了一个协议,不再通过几级批发,而是直接从上海医药采购供应站供给安徽太和。

随后,太和县的医药公司就通过我们供销社去推销,逐渐从附近的几个省推销到全国各地。我第一次出去推销的地方是湖南,那个时候可以这么讲,中国人是没见过钱的,我们定的目标是两年实现万元户。“改革开放给很多人创造了机会,我1988年南下创业时想的最多的就是什么时候能成为个万元户,那时的中国人没钱,也看不到钱。”

坐汽车火车都是“站票”

北京商报:遇到最艰难的时刻是什么时候?

于伟仕:刚开始医药推销的时候,无论乘坐汽车还是火车都是站票。基本有20年的时间,我都辗转在汽车、火车以及公立医院之间进行送货。有时候在火车上连一口水也喝不上,狭窄的车厢挤满了人,连厕所都站的是人。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是从湖南的衡阳一直站到贵州的遵义,中间一口水都没喝。那时的创业环境无法和当下的创业环境相比,有时候出远门采购药品原料等,还需要随身携带大量的现金,比不上现在创业环境的便利。

加工比拿货利润高

北京商报:从加工到自主生产的契机是什么?

于伟仕:最初的时候,我们主要从事医药销售。1988年,在北京参加完一个医药会议后,我回到安徽太和承包了一个医药部门,开始从事医药批发。1992年,我们从广东进原料到上海三厂、四厂等工厂进行头孢加工。加工完成后,直接销售获取的利润比从厂里拿货再销售的利润高。这个形式很好,导致后来很多人都去进行加工再销售。这个市场慢慢做大,我们也在珠海、广州、太和拥有了3家商业公司。然而,商业公司没有自己的产品,经营的都是别人的产品。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觉得没有工业支撑的商业品牌无法长久。为了建立属于自己的品牌,2001年,我们来到北京,购买下了一家快倒闭的药厂,开始筹建自己的工业企业。

追求享受做不好企业

北京商报:您觉得当下的企业家精神是什么?

于伟仕:做企业主要是责任二字,追求享受很难经营好企业。企业原始资金的积累用来建厂,研发出好产品。我们生产的产品是用来治病救人的。从产品来说,我们要做百分百的好药。企业乃至员工要为生产出来的每一个在有效期内的药品负完全责任,若有一点质量问题,要全部买单。企业向前发展,还要承担包括社会就业、国家纳税等社会责任。

更多视频请扫二维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