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从实验室看改革40年经济转型

出处:特刊 作者:方彬楠 网编:王巍 2018-07-31

从依靠进口到自主生产,从追逐规模到注重品质,从应用创新到原始创新,从成本优势到引领风潮,中国企业正挥动创新的利剑披荆斩棘,以全新的形象站在国际舞台的聚光灯下。

造车新势力企业,量产前制造了百辆试制车、对电池进行万次实验最终把欧盟的许可收入囊中;标准已高过国外的乳制品企业,一罐奶粉出厂需要闯过1122道质量控制关、进行上万次实验只为杜绝潜在的风险、通过1115次反复尝试最终产出自主益生菌、不停积累最终拥有超过4500株菌种的庞大家底;前景向好的中成药制造企业,投入上千万元只为叩开中药成分大门;互联网企业正拥抱人工智能,让城市大脑成功“指挥”智慧交通、打赢了一场又一场非专业人士无法看懂的网络安全攻防战……这份成绩单的背后,企业实验室功不可没。

北京商报实验室的故事将带消费者走进新特、知豆、圣元、雀巢、君乐宝、光明、神威药业、阿里云和360安全中心这9家实验室,揭示由它们创造的众多黑科技,一窥它们背后的创新故事,以此枚举出这些企业创造出的、改善民生福祉的产品、技术与服务。这些呈现在我们眼前的,其实也是一组改革开放40年间我国企业发展的轨迹以及经济转型的快镜头。

改革开放40年,无论是外生的经济环境、市场诉求还是企业内生的驱动力,都在发生着深刻变革,这也直接推动了企业对生产力自我认知的改变。这种改变的重要力量之一,源于企业自建实验室。

企业实验室不同于高校院所的实验室,它更接地气,也更易于产业化:把市场最急迫的需求迅速产业化,转化为收入和利润。每位企业的掌舵人都明白,建设实验室不仅是追赶潮流,不仅是对产品、技术或服务的更新,也不仅是企业竞争力的表达,更是企业对社会责任的践行,是企业谋篇发展的压舱石。

视角从企业放大到更高层级:企业依托实验室所做的创新,不仅满足了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更是产业、国家发展的需要。迈入“十三五”,我国经济增长方式正从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高投入、高消耗、低质量、低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正逐渐退出历史舞台,取而代之的将是少投入、低消耗、高技术、高质量、高产出的经济增长方式。

在这样的进程中,创新成为了必由之路。如果把企业的研发速度与数量比作在这条道路上行驶的汽车,那么实验室则是这条路的路基,不仅给创新提供了支撑,也带来了巨大的想象空间。近年来,我国也在大力推进国家重点企业实验室的建设,这已成为国家技术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大格局需要大支撑,新时代需要新视野。我们期盼看到更多的企业兴建实验室,在为自身发展增加筹码的同时,为消费者带来更新、更炫、更安全、更可靠的消费体验,为改革开放提供更有力的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