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文化 > 潘家园

李云鹏:潘家园翡翠店里的古玩行家

出处:潘家园周刊 作者:记者 马嘉会 宗泳杉 网编:王巍 2018-07-26

C2018-07-27潘家园周刊4版01s001

李云鹏

C2018-07-27潘家园周刊4版01s002

李云鹏的笔记 

已经经营古玩、翡翠近30年之久的李云鹏目前在潘家园有一家名为“美石家”的店铺,从门外悬挂的牌子上不难看出,这家店除了售卖高端翡翠外,店主还提供古玩鉴定的服务。也许让诸多路过的消费者颇为好奇的是,一家玉器店的老板怎么会鉴定古玩呢?其实,李云鹏的这家翡翠店是从2009年才开始经营的,而对于他来说,古玩鉴定才是他的“老本行”。

从外行到内行

上世纪90年代初期,潘家园周边遍布着不少售卖旧货、古玩、旧衣物的商贩,周边的农民工常在休息的时候在潘家园周边淘一些旧衣物,出售旧衣物的小摊贩做得风生水起。因为当兵的缘故,李云鹏从老家东北来到北京,而他工作的部队就在潘家园周边,上下班的时候李云鹏发现旧衣物竟然也可以赚钱,于是回家与妻子商量后,他将穿过的旧衣物拿到地摊上进行售卖,竟然意外地卖得很好。就这样,李云鹏做起了服装生意。

1992年,潘家园旧货市场进行了规划,周边的商户全部进入潘家园摆摊经营,但当时市场内经营的种类混杂着古玩、旧货、廉价小商品、餐饮等多种业态。在整体规划之下,市场管理方决定潘家园只经营“古玩”这一门类。完全不了解古玩行业的李云鹏为了能在潘家园市场继续经营,他咨询了许多经营古玩的摊主,得到回复都是“这行不好干的,你要想入行太难”。

自小就不认输的李云鹏不愿被扣上“做不了古玩”的帽子,那时起他开始跟随前来买古玩的买家学习,观察他们会更青睐什么样的古玩,思考真古玩的特点,也揣摩造假者的手法。李云鹏说:“那时候古玩市场刚开放,资源很丰富,也更容易学到东西。”随着李云鹏古玩经验的深入,他开始尝试买一些几百元的物件,1992年左右李云鹏花光身上的600元买了7件古董,开始在潘家园摆摊出售。但让李云鹏大失所望的是,他的古玩摊几月都不开张。而正是一位台湾老太太的造访,让李云鹏重拾经营古玩的信心,尽管事情已经过去了近30年之久,李云鹏谈及当年的场景依然历历在目,“台湾老太太走进我的店以后几乎对每个物件都感兴趣,我一个个拿下来给她看,那天我收的古玩以及别人放在我这里代卖的古玩共卖了4000多元,从那以后我觉得古玩还是赚钱的”。李云鹏说道。

打眼是福还是祸

古玩行从不缺少打眼和捡漏的故事,但有时候打眼也未必就是“竹篮打水一场空”。2000年左右,李云鹏曾以12万元的价格收了一件“康熙缠枝将军罐”,因为跟卖家相谈甚欢,交易后李云鹏还把卖家送到了长途汽车站,可等他送完卖家回到店里时,发现摆在店内的那件“将军罐”怎么看都不对,仔细观察之后,李云鹏不得不承认自己打眼了。“那时候的自己还是太浮躁了,觉得自己已经这么了解了,怎么会看错呢?”李云鹏说道。

确信自己打眼之后,李云鹏给卖家打电话,尽管古玩行自古以来就有着只要出手概不退换的行规,但与卖家商议之下,卖家还是退了李云鹏一半的费用。对于打眼这件事,李云鹏一向看得很开,他说,“这事也怪不得别人,是我自己看走了眼”。也正是这次打眼的经历让李云鹏清醒地认识到,自己要学习的还很多。

几年后一个阴雨的下午,两个建筑工人模样的人走进李云鹏的店内,李云鹏一眼认出那是一只康熙缠枝将军罐的盖子,建筑工人告诉李云鹏,他们在姚家园的工地干活时发现了这个盖子,但是瓶身已经被破坏,只有盖子是完好的。最后,李云鹏以500元的价格买下了这只将军罐的盖子,在李云鹏的反复追问之下,两名建筑工人告诉李云鹏,他们还挖到了一件完整的将军罐。李云鹏立刻让建筑工人回去取将军罐,随后以4500元的价格买下。李云鹏说,“老天也待我不薄,让我买了一件假的将军罐后又给了我一个真的”。

转行经营翡翠

2008年以后,古玩业态的饱和让李云鹏有了转行的打算,因为翡翠行业讲究的是“买一手”,批量购买的行规需要经营者有足够的资金储备。集齐足够的资金后,李云鹏在广州寻找到供货商,开始了他翡翠经营的生涯。

在李云鹏早年经营古玩时,他就给自己店内的每件古玩贴上了防伪标识,并在卖出时告诉买家不能撕掉,任何时候买家认为有假都可以凭借这一标识来退货。经营古玩时如此,在转行做翡翠后,李云鹏依旧把“真伪”看得很重。在广州购买的每一件翡翠,李云鹏都会与卖家签订协议,保证货品全部为A货,并且一旦有假,必须退还。在买下货物后,李云鹏还会立刻拿到当地的国检机构进行鉴定,十多年来无一例外。

刚开始经营翡翠生意的李云鹏为了快速回本,想到了薄利多销的办法,1400元购入的翡翠手镯,他仅以1500元的价格卖出,大量的客人蜂拥而至。就这样,李云鹏的翡翠生意走上了正轨,随后开始以经营中高端翡翠为主。尽管如此,李云鹏从未停止古玩研究的脚步,至今仍保持到图书馆借阅相关书籍和记录笔记的习惯。他说,“以前可能更多的是经验的积累,理论知识不足,即便我能够分辨真假,也很难给其他人讲清楚,但随着理论知识的丰富,我开始能够通过理论的陈述为他人答疑解惑,学古玩是一辈子的事情”。

北京商报记者 马嘉会 宗泳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