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周刊 > 财经 > 上市公司

高负债重压下的斯迪克上市难题

出处:上市公司周刊 作者:记者 董亮 高萍 网编:王巍 2018-06-20

未标题-2 拷贝

时隔三年,曾在上会前夕突然撤回IPO申报材料的江苏斯迪克新材料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斯迪克”),近日披露招股书再闯IPO。然而,公司资产负债率一直处于高位,使得财务费用成为侵蚀公司净利的一大隐患,而核心技术人员的大幅变动则让属于高新技术企业的斯迪克存在一定的研发风险,此外,斯迪克大客户中闪现公司原销售经理的身影,也有可能成为发审委重点关注的问题之一。综上种种,市场对于斯迪克能否闯关成功持保留意见。

净利:高负债与高财务费用侵蚀

斯迪克主要从事功能性涂层复合材料的研发、生产与销售,近几年公司业绩处于连年增长状态。2015-2017年斯迪克实现的营业收入分别约为84881.32万元、97864.13万元和128914.26万元;同期对应实现的归属净利润分别约为3085.75万元、5582.31万元和6315.26万元。其中,报告期内公司营业收入累计增长达51.88%。不过,在业绩连续增长的背后则是公司连年处于高位的资产负债率。

数据显示,截至2015年末、2016年末和2017年末,斯迪克母公司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9.23%、59.21%和54.96%,合并报表后的资产负债率则分别为69.15%、68.38%和65.39%,虽然报告期内资产负债率呈下降趋势,但仍然相对较高。招股书显示,报告期各期末,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资产负债率分别为52.1%、44.39%和46.77%。不难看出,斯迪克资产负债率远高于同行业可比上市公司平均水平。

据了解,斯迪克现有融资渠道相对单一,主要通过银行借款进行融资,使得银行借款余额较大。2015-2017年各年末,斯迪克银行借款余额分别为81750万元、75820万元和72875万元。斯迪克坦言,公司银行借款尤其是短期借款存在较大的还款压力。数据显示,2015-2017年各年末,斯迪克短期借款余额分别为62250万元、59820万元和62875万元。

银行短期借款是斯迪克筹集资金主要途径之一。而为取得银行贷款,斯迪克将土地使用权、厂房、生产设备、应收账款等设置了抵押、质押等他项权利,用作银行借款的担保。招股书显示,斯迪克共有21处已经取得房屋所有权证的房屋建筑物,其中20处被抵押。另外,共20处土地使用权中,斯迪克有17处土地使用权存在抵押情形。在短期借款中,报告期内,公司抵押及质押借款分别为10990万元、9520万元以及1.2亿元。

高额的银行借款致使公司财务费用居高不下。2015-2017年,斯迪克财务费用分别约为3758.39万元、3374.56万元以及4514.43万元。其中,利息支出费用分别约为4277.79万元、3676.82万元、4159.73万元。占当期息税前利润总额的比例分别为54.41%、36.09%和37.56%。而在2015年,斯迪克利息支出费用远高于公司同年实现的归属净利润。

在北京一位不愿具名的券商人士看来,财务费用处于高位恐存在侵蚀公司净利的风险。与此同时,在高负债背景下,若公司资金回笼出现短期困难或资金链出现断裂,则容易引发一定的偿债风险,给公司的经营带来一定的隐患。在此背景下,招股书显示,斯迪克此次IPO拟将募集资金1亿元用于偿还银行贷款。

团队:核心技术人员变动大

对于斯迪克来说,让市场担忧的不只是高负债,还有核心技术团队的不稳定。斯迪克在招股书中表示,公司是国家高新技术企业,技术人员尤其是核心技术人员对公司的发展有着重要影响。招股书显示,2015-2017年,公司的研发费用分别为5386.32万元、4970.66万元和7143.23万元,占管理费用的比例分别为55.48%、48.57%和 52.08%。不过,斯迪克存在核心技术人员变动较大的迹象。

据了解,截至2014年12月31日,斯迪克拥有技术研发人员74人,占公司员工总数的8%。拥有核心技术人员5人,分别为金闯、杨晓明、陈锋、赵明国以及包静炎。斯迪克介绍称,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杨晓明于2011年2月入职担任公司技术总监,作为多功能涂层复合材料行业方面的技术专家,杨晓明对公司整体研发实力的提升起到了关键性作用。

值得一提的是,最新的招股书显示,杨晓明已不在核心技术人员名单之列。具体来看,截至2017年12月31 日,斯迪克的研发人员73人,核心技术人员6人,分别为金闯、吴越、张庆杰、梁豪、包静炎、陈静。其中,金闯为公司实控人,高中学历,高级经济师,未列明主要研究方向。吴越、张庆杰分别为博士和硕士学历。梁豪、包静炎、陈静三人均为本科学历。从具体人员来看,除杨晓明不再为核心技术人员外,不难看出,在两个时间节点,公司核心技术人员变化较大。针对其中的原因,北京商报记者向斯迪克发去采访函,不过,截至记者发稿,对方未予以回复。

实际上,在核心技术人员方面,不仅仅存在变动较大的现象,在近几年,斯迪克也存在核心技术人员离职的情况。其中,原公司核心技术人员邓围元于2014年1月离职,公司原核心技术人员赵明国于2016年10月离职。

在上述券商人士看来,对于高新技术企业而言,核心技术人员变动较大会给公司的研发带来一定的风险。在企业间人才竞争日趋激烈的背景之下,如果公司核心技术人员流失,将可能会给公司的经营以及持续创新能力的保持产生一定影响。不过,斯迪克表示,公司历来重视研发人员的培养和知识产权及研发成果的保护,赵明国、邓围元的离职不会对公司的研发生产经营情况产生重大影响。

大客户:闪现原销售经理身影

斯迪克大客户中存在公司原销售经理的身影也引起了市场的关注。

招股书显示,公司的客户中苏州上动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苏州上动力”)和东莞上动力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东莞上动力”)的实际控制人为金殿松。而金殿松原为公司销售经理,于2015年从公司离职。

天眼查信息显示,苏州上动力经营范围包括研发胶粘新材料、电子产品;经销电子材料、胶带、非危险性化工产品、塑料制品、金属材料、机械设备等。该公司成立于2015年2月,成立当年,斯迪克对苏州上动力的销售金额就超过1500万元。之后,斯迪克对苏州上动力销售金额逐年增加。数据显示,2016年,斯迪克对苏州上动力的销售金额升至2635.89万元,苏州上动力一跃进入公司前五大客户的名单中,成为斯迪克第五大客户。2017年,苏州上动力未出现在公司前五大客户之列,不过,数据显示,当年公司对苏州上动力的销售金额为3090.9万元,而对第五大客户的销售金额则约为3631.84万元。

斯迪克另一客户东莞上动力,成立于2017年1月17日。需要指出的是,成立当年,东莞上动力就成为了斯迪克的客户。数据显示,2017年公司对东莞上动力的销售金额约为253.91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天眼查信息显示,东莞上动力法定代表人为金殿松,而苏州上动力股东人名单中并无金殿松的名字。针对苏州上动力实控人是否已发生变更这一问题,北京商报记者亦试图通过采访函的形式向斯迪克方面进行了解。不过,最终未能获得对方回复。

北京商报记者注意到,两家客户中均有股东沈晓兰的身影。东莞上动力的股东为金殿松、沈晓兰、王金可。其中,沈晓兰为东莞上动力监事,金殿松为东莞上动力执行监事。苏州上动力的股东为沈晓兰和裴昌瑞。其中,沈晓兰为大股东,持股比例达87%。

在著名经济学家宋清辉看来,客户实控人为公司原销售经理这种情况恐会受到发审委的关注。发审委可能重点关注定价的公允性以及是否存在利益输送之嫌等,这也是IPO审核过程中的常见现象。北京商报记者 董亮 高萍/文 贾丛丛/制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