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观点争锋

出处:特刊 作者: 网编:尹文武 2018-06-01

京交会是一场服务贸易洽谈盛宴,也是一场思想碰撞会。在130余场专业论坛相继落幕,各国展商、收获颇丰的时刻,我们梳理了本届京交会上一些嘉宾精彩观点,希望给更多服务贸易的关注者更多思考。

北京市旅游委副巡视员邹伟南:

期待与牡丹江合作释放旅游消费力

极富地理气候特征的夏季旅游产品成为主打。邹伟南表示,近几年北京与牡丹江之间的旅游合作很广泛且密切。随着京津冀旅游协同发展的推进,北京周边的诸多地市均加强了与北京的旅游合作,希望成为名副其实的北京旅游“后花园”,牡丹江尽管地处东北,但与北京之间的大交通并不存在问题,随着两地间高铁的完全连通,北京市民赴牡丹江旅游将更为便利。

与此同时,北京与牡丹江之间在旅游资源上具有极大的互补性。北京缺乏牡丹江清凉的夏季气候环境,通过两地之间在旅游资源上的互补与合作,两地之间的旅游消费能力也能够释放。

北京商报记者 薛晨

长沙市商务局副局长毛鹏程:

发展自主研发 “湖南服务”树新形象

在第五届京交会上,以湖南省商务厅为代表,长沙市、永州市、娄底市、益阳市、张家界市商务部门、会展办以及湖南省内20家重点服务贸易企业前来参展。在展会上,湖南省代表团充分利用京交会国家级国际性平台,推介并展示湖南省服务贸易领域最新成果和服务贸易类企业新形象,扩大湖南企业参与国际服务贸易领域交流和合作,推动“湖南服务”发展。

如,新航动力作为一家专门从事计算机软件开发与IT人才外包的高新技术企业,目前已研发并拥有多项自主知识产权。

北京商报记者 魏茹

绿色经济协会执行会长邓继海:

引入全球高精尖技术促经济质量提升

在绿色经济财富论坛上,绿色经济协会与合作方签署了20亿元规模的北京高精尖绿色科技投资基金,以此引进全球化的高精尖技术。邓继海介绍,整个中国经济进入高速发展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正处于经济结构优化和动力转换的攻关期,在这个时期,高质量的经济调整是目前最大的挑战。

邓继海表示,一系列中外技术贸易、高精尖科技将在中国落地合作,包括一些金融贸易配套的合作,类似这样的动作和工作将是实现经济结构调整向高质量发展的重要举措。

北京商报记者 高春艳

高德集团总裁刘振飞:

大数据提升便民服务

刘振飞表示,数字化不仅适用于商业领域,当与服务业结合时,会为老百姓带来更加便利的生活。北京市商务委员会已积累了全面的便民生活网点数据,并且还在不断更新、维护。如果利用数字化工具将这些权威数据盘活,则会更加方便消费者使用。接下来,市商务委将与高德地图首先启动便民网点数据上线工作。

消费者通过高德地图可以一键发现附近的早餐店、知名老字号店铺及不打烊的“深夜食堂”,并且获取到所有便民服务网点的准确位置、服务项目、工作时间和联系电话等详细信息。

北京商报记者 徐天悦

北京协和医院生殖中心创始人何方方:

辅助生殖成医疗新风口

在“一带一路”国际辅助生殖服务平台高峰论坛上,何方方表示,我国不孕不育率已从20年前的2.5%-3%攀升到了12.5%-15%左右,而且不能生育的夫妻呈年轻化趋势。假设65%不孕不育夫妇选择做试管婴儿,未来这个市场会达到1000多亿的价值,辅助生殖技术成为发展迅速、潜力非常大的市场之一。

第五届京交会期间,北京商报记者从“一带一路”慢病管理与国际健康旅游峰会了解到,医疗与旅游产业融合逐渐成为旅游产业的新宠,而康养旅游目的地和康养主题特色小镇开发运营也成为投资者的热点。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赛伯乐绿科未来集团董事长李冬:

多元开放 打磨中小企业基本功

“一带一路”倡议、服务业扩大开放政策等都为中小企业的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

李冬表示,过去与国外合作主要表现为把核心发达国家的技术引进来,而现在中国与更多“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创造了多元化的交流合作机会。

对于中小企业来说,伴随更多开放交流和融合学习的机会,自身基本功也能得到打磨。相信以后将不仅是引进国外的技术或产品,而通过人才、项目的融合提升,把的产品和服务也更多带出国门。中小企业不断创新,成为企业发展有力的支撑。

北京商报记者 徐天悦

北京泰昌科睿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董事长孔丽娜:

乡村环境整治须实现金融支持

乡村振兴战略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总要求。孔丽娜表示,我国的环境和生态问题比较突出,尤其是农村发展整体水平亟待提升,不仅要使农村的污水、垃圾问题得到整治,还要达到生态循环资源再生利用,形成环保产业效益。

对于未来如何帮助乡村更好地进行综合环境整治,孔丽娜认为,政府应构建多元化投融资新格局,制定农村水务标准,合理确定农村供水价格。相关部门应加大对民营企业乡镇治理的政策扶持,建立示范性乡村环境整治专项基金,加强对乡村环境整治的金融支持力度。

北京商报记者 姜子谦 实习记者 江阳俊

欧诺集团董事长沈文洁:

引进全球成熟技术 推广绿色建筑覆盖

欧诺公司在第五次京交会上带来了三项重点项目,分别为绿色建筑材料项目、分布式污水处理项目以及激光技术中心项目。沈文洁表示,欧诺集团致力于把国外好的、适合中国发展战略的技术引进来,这样可以减少企业研发的投入和时间的消耗。

据介绍,欧诺集团的绿色建筑材料项目基于运用小麦秸秆的天然纤维板材。在沈文洁看来,制造业的出身是欧诺集团的优势。“除了技术引进,项目还直接关系到整个量产,我们会对整个生产过程给予支持,包括生产管理、质量管控,将每一个落地的项目,实现从头到尾的全覆盖。”

北京商报记者 姚倩

河北烨和祥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总顾问亓名杰:

玉米纤维未来市场规模可期

亓名杰介绍,聚乳酸纤维的原料都是从玉米中提取,健康环保,可以替代化纤生产服装等产品,未来的应用场景广泛,市场规模可期。

聚乳酸的应用范围很广,其中聚乳酸纤维又名玉米纤维,利用聚乳酸纤维代替化纤能够生产各种睡衣、内衣、床上用品等,是聚乳酸纤维主要的应用方式。

目前,围绕在烨和祥聚乳酸纤维产业的上下游,已经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产业链。因聚乳酸纤维与传统化纤相比,生产工艺、设备选型的选择上也存在差异,因此,需要全新构建起一个以聚乳酸为核心的完整产业链。

北京商报记者 李振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