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特刊

大咖眼中的拍卖业新动能

出处:特刊 作者:记者 宗泳杉 胡晓钰 网编:王巍 2018-06-01

5月31日,由北京市商务委员会主办,北京商报社承办的“新动能新路径新探索:拍卖业趋势论坛”在国家会议中心举行,作为第五届京交会的重要组成部分,此次论坛邀请到了行业协会的专家、学者以及拍卖企业的从业者共同围绕拍卖行业的多元化、国际化发展展开圆桌对话。

原中国画院副院长、拍卖史研究专家赵榆:拍卖行业应多元布局

  

过去,文物艺术品拍卖的多元体现在品类上,从一开始的书画,扩展到油画、钱币等领域。现在拍品已经跨界到知识产权等方面,一部电影、一个小说的脚本等都能在拍场体现价值。国内藏家也开始高价买入西方艺术品。拍卖行业应该按照当前的形势,重新布局。从拍品内容来看,拍卖公司需要更深地挖掘经营内容。

当下,嘉德等一些公司开始征集马克思、列宁的手稿,这便是可喜的突破。小人书、老照片、影像艺术都具有不断开发的空间。拍卖形式上也亟待多元化发展。近年来网上拍卖发展很快,突破了传统的拍卖现场、拍品图录,网拍、微拍等新形式正紧跟发展形势。相信未来拍卖行业会有更丰富的拍品、更多的交换形式出现。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副秘书长欧阳树英:知识产权的价值转化需要专业营销策划

  

从2017年无形资产拍卖情况来看,拍卖行业共促成了255亿元无形资产的交易。拍卖作为公开交易方式,为很多感兴趣的人士提供了集中了解信息的渠道。

无形资产拍卖本身标的特点与其他拍卖标的有着非常大的差异性,每一个无形资产能转化的领域都不一样,这就对拍卖人提出了挑战。我们如何深刻了解这个拍卖标的,未来可以向哪些方面转化价值,在这个专业领域当中它处在什么样的位置、什么样的价格,都需要认真梳理。对于拍卖公司而言,都要求在专业性、法律方面、专业营销策划方面有很强的能力,我们看到的拍卖成交只是一瞬间,但专业的铺垫非常重要。

中国版权协会常务理事刘阳:服务在无形资产变现过程中至关重要

  

版权知识产权有四个要素:创新、应用、管理、保护。保护、管理和应用是目前要面临的挑战。随着互联网的不断发展,各种载体的出现也带来了一些问题,包括载体的定价和评估等都是未来要碰到的一些挑战。希望拍卖行业能够在知识产权变现的过程中探索出一个在知识产权领域相对专业的第三方机构,可以进行专业的评估、鉴定、定价,提供知识产权的保护。

我认为,在某些情况下,拍卖的专业团队在进行一定的梳理之后,要能够做一些非常专业的垂直细分,无论是定价还是目标客户的生成,都需要做好配套的服务。

中国收藏家协会国际艺术品交流委员会主任王竹:藏家的国际化趋势愈加显著

  

越来越多的艺术家如今选择把中国自己本土的艺术元素与国际艺术理念相融合。无论是国内藏家还是拍企、艺廊等经营实体,怎样利用信息交互的联动机制、多元的交易形式,拥抱更广阔的国际艺术门类是他们需要重视的节点。其实,那些国际著名的艺品经营机构也是从本土企业走出来的,如今这些企业都在实现跨地域和跨门类的深耕,这为国内企业“走出去”提供了有利的经验和借鉴。另一方面,艺术经营者应该适应换代的代际交易,面对已经兴起的“90后”受众群体,经营者们应该与时俱进。

北京银座西方艺术品部总监朱波:“引进来”的观念转变尚需时日

  

国内现在艺术市场的国际化发展,无论是运输、海关和交流方面,都有很大的进步。但也存在一定的差距,比如在大都会博物馆、卢浮宫等,都有一个中国艺术品藏馆,但在中国的博物馆里看不到一个单独介绍西方艺术品的展馆。中国艺术品现在比较多的都是“走出去”,“引进来”还是很少。比如,在欧洲艺术品交易市场上,中国人“走出去”买艺术品的热情十分高涨,但中国人购买的还是本国人的艺术品,很少购买西方艺术品。这种艺术品购买观念的转变还需要很长一段时间的培育。

火凤凰国际艺术品物流副总经理宋轶楠:政策先行破解文物艺术品出入境难题

  

很长一段时间,文物艺术品出境定价难,入境后巡展监管难,在国内拍卖成交的出汇难,这些问题严重制约了文物艺术品的交流、成交。2018年5月22日,北京发布了被业界称为“新十二条”的新政策,极大地简化了国内外拍卖企业在从事拍卖活动中的流程。近年来,北京市海关等部门也在加大对文化行业的支持和服务力度。针对拍卖行业,国家外汇管理局专门出台了政策,解决了海外征集拍品在国内成交后的付汇问题。北京作为文化战略之都起的是一种示范作用,期待未来在全国各地都能够延展好的模式,打通国际间的通道。

中央财经大学文化经济研究院院长魏鹏举:无形资产商机无限

  

如今,知识产权保护似乎不再是核心问题,已转变成为如何让知识产权实现更大的商业市场,以及落实其在产业链意义上的综合价值。现在的知识产权变现遇到了前所未有的好时期,这表现在四个方面:一是政策机遇,在整体经济转型升级过程中,最重要的目标是建设以创新为核心驱动的经济发展模式;二是产业机遇,在“一带一路”的倡议架构下,中国文化产业和国际文化产业的融合度也越来越高,这对知识产权无形价值的市场化体现、产业化发展而言,毫无疑问是一个伟大的机遇;三是资本机遇,这些年知识产权板块出现了很多产权交易平台以及一些创新的文化金融模式;四是技术意义上的机遇,出现了许多新媒体意义上的展览。

北京歌德拍卖董事总裁王晓文:“同步拍”对传统拍卖不是冲击是促进

  

艺术品市场销售拍卖是分级的,类似金字塔形,顶级的艺术品往往是通过知名拍卖公司线下交易。依靠技术,搭建平台实现线上加线下结合拍卖是一种创新。拍卖现场屏幕上显示二维码,买家用手机实现竞价,最后拿着客单号从拍卖公司提货,交易极为简便。还有一类是同步拍,在现场拍卖的同时,所有拍品和拍卖阶梯竞价的价格变化在网上有所体现。这种方式面向人群更广,参与度更强,解决了拍卖推广的一些问题。传统拍卖要图录,现在电子书的形式可以取而代之。线上线下结合,与其说是对传统的冲击,不如说是促进传统拍卖“走出去”,让更多人参与进来。

北京湛然拍卖副总经理朱邈:微拍颠覆传统实物拍卖

  

现在有很多拍卖公司开始介入微拍。通过技术支持,微信图片传输功能和实时竞价功能都可以实现。物流业的发展也促进了这种全新的拍卖形式。过去有很大的邮寄风险,现在可以实时定位物品,微拍收货不满意可以退回。买家拿到实物二次鉴别后,如遇问题可以无条件退货,这是微拍行业的规则,也解决了买家现场不能看实物的弊病,完全颠覆了过去的线下实物拍卖。可以说,微拍是一种强大的全新尝试,整个拍卖流程成本低,周转度高。有些拍卖公司几乎一周有一场微拍,看上去似乎不起眼,但数量是很大的。从宣传角度讲,现在人们也更关注新媒体平台的推广。拍卖行业信息获取程度都有很大的进步,辅助的手段也越来越丰富。

北京商报记者 宗泳杉 胡晓钰/文 陈伟/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