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IT论道

直播答题归于平淡是必然

出处:IT互联网周刊 作者:张绪旺 网编:尹文武 2018-03-05

春节期间,直播答题被监管叫停。节后百度、搜狐在拿到节目备案后卷土重来,但昔日主角映客、花椒、冲顶大会还没有动静。当然,既然有了合规的渠道,直播答题集体复活只是时间问题。

但复活不等于火爆,无论从政策角度还是商业逻辑,直播答题不太可能重回刷屏风口。目前来看,直播答题成了几乎主流互联网企业的标配,受众的眼球效应不再聚焦于两三家领先者身上。

而且,直播答题的产品逻辑始终存在悖论:参与的受众越多,所获得的平均收益就越低,当奖金变少,受众就会转而奔向其他平台。

这就导致直播答题基本没有产品、用户和技术门槛,所谓的领先者可能只是在时间上占了便宜,这种抢跑优势在很短时间内荡然无存。尤其是在被政策叫停之后,给了所有企业重回起跑线的机会,也就再也没有所谓领先一说。

回归后的直播答题,始终有两道紧箍咒:越来越严格的内容审核和越来越精明的成本收益考量。

内容审核是监管要求,针对众包模式的题库设计,审核考验企业的意识和能力,将会影响直播答题的产品模式和频次;成本收益考量是企业生存必须,撒钱毕竟不是长久之计,作为在线视频的一类模式,直播答题也要面临盈利难题。

当市场上只有一个爆款产品的时候,无论广告还是会员,都会集中在这一产品身上。就像社交领域的腾讯。可惜,直播答题还看不出市场集中的趋势,也就决定了广告主在取舍时带有极大的不确定性,任何一个直播答题都无法保证自己能持续获得广告主的青睐。

回到最本质的话题,直播答题一直戴着伪知识经济的帽子,消耗的却是受众的娱乐、猎奇心理,更像一款游戏。而游戏的核心驱动力,是玩法的迭代升级和世界观的认可。比如王者荣耀、魔兽世界等知名游戏,一方面要在资料片层面不断推陈出新,一方面要形成泛文化属性的粉丝效应。

显然,作为游戏产品的直播答题也不合格,它靠的不是答题、题库的内容吸引力,而是现金诱惑。假设把奖金换成QQ币,估计火爆程度要降低很多等级。

也有人认为直播答题更像直播,在笔者看来,直播答题远不如直播。直播尽管也陷入了审美疲劳,但输出的仍然是内容价值:受众对主播颜值、才艺、亲和力等方面的认可。

总而言之,当一款产品的吸引力不在于功能性时,就会发生价值偏离,就会产生泡沫。

所以,2018年第一个科技爆款直播答题的成长性“压力山大”。而第二个爆款区块链,目前仍在强势刷屏各行各业。对比一下,会发现这两类产品的争议惊人相似:直播答题,没人关心做的是什么题,只关心能获得多少奖金;区块链,有多少人关心区块链如何应用,大家都在渴望分一点“币”。

北京商报评论员 张绪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