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 新闻 > 商报观察 > 漪席谈

2017:车市小年

出处:时代汽车周刊 作者:刘葳漪 网编:尹文武 2017-12-11

还有十几天,2017年即将画上句号。

2017,对于汽车行业来说,的确是政策的大年。一如金融行业,新年伊始,金融监管政策就频频出台,财经界的一句“监管大年,市场小年”为2017年做了主旋律的定调。

众多部委在2017年同样频频给汽车企业“施加压力”。从《关于完善汽车投资项目管理的意见》到《乘用车企业平均燃料消耗量与新能源汽车积分并行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从《汽车销售管理办法》到《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仿佛一道道“紧箍咒”,让汽车企业开始在2017年重新定位、思索未来的发展走向。

今年上半年,只有持续井喷了十几年的SUV得以实现增长17.2%,却远远落后于去年全年的增速。对于乘用车而言,零售1%的微增长让业内人士大呼痛心。

刚刚出炉的11月销量数据显示,11月狭义乘用车终端销量247.27万辆,同比增长3.9%。今年1-11月累计销量达2102.75万辆,同比微增2.3%。在SUV车型的细分市场,1-11月累计销量889.81万辆,同比增长16.5%,今年的增速还不及去年增速的一半。眼下已经是12月中旬,可以笃定地说,2017年全年增速没有可能达到行业机构年初预估的5%。

中国车市真真切切地进入到了微增长时期,形成购买爆发并保持持续高速增长的现象近几年之内应该没有机会得以重现。车市为什么这么糟?去年购置税减半,让市场提前预支了销量,在无形中影响了车企的批发销售数据。

汽车市场的销量变化已经过了“家庭第一辆车”的刚需,消费者对汽车的更新换代越发趋于理性,由于理性选择变成大概率行为,那么车市增长趋缓也是大概率事件。

分时租赁、网约车、专车、快车的出现,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对消费者的个人销售行为。“共享”这一概念催生出来的共享汽车将会降低一二线城市个人拥有汽车的欲望,社会人均汽车保有量的曲线将由爬坡转为下坡。

文章前面提到的金融监管力度加大也是不容忽视的原因,今年以来,汽车消费金融类成本随之提高,消费者贷款的门槛和费用比起去年、前年都有所增加。还有半个月,我们就将送走车市的小年,可以预期,未来汽车的产业集中度将会显著提升,且让我们期待良性循环的来年。

北京商报特约评论员 刘葳漪